婆婆对孩子不亲,根源不在媳妇,本质上是因为不爱儿子

红红说育儿TXH 2025-01-06 13:37:31

大家好,我是红红妈~

眼见着又要过年饿了,闺蜜又找我狠狠吐槽了一番,“最烦过年的时候去爷爷奶奶家了。”

听完她的话,我有点惊讶,接着她讲起之前过年的经历。

每当过年,去爷爷奶奶家时,其他兄弟姐妹都被爷爷奶奶嘘寒问暖,她却像个透明人。

压岁钱更是差别明显,厚此薄彼得毫不遮掩,她攥着那份薄红包,满心的失落与困惑。

深挖下去,才知道闺蜜的爸爸打小就被送回乡下老家。在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子女太多,只能无奈做出取舍。

即便后来她爸爸回到城里的家,和父母之间也像有了隔阂,亲近不起来。

爷爷奶奶把更多的疼爱,一股脑儿给了一直在身边长大的孩子。

这不禁让人深思,老人对孙子孙女的亲疏有别,是不是根源就在于早年对子女爱的失衡呢?

01 多子女家庭,偏爱悄然滋生的土壤

多子女家庭就像个复杂的情感万花筒,父母的偏爱在其中若隐若现。

经济压力往往是首当其冲的因素。

资源有限时,父母就不自觉地开启“资源分配”模式,倾向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也就是投资给那些看起来更有前途、能快速回馈家庭的孩子。

像我老家有户人家,为了供成绩拔尖的老二读书,老大和老三早早辍学进厂打工。

父母满心想着老二出息了,全家都能沾光,资源倾斜之下,偏爱也愈发显眼。

性格差异也是关键一环。

嘴甜活泼、乖巧懂事的孩子,天然就招人稀罕,能迅速给父母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

反之,性格内向、闷头做事的孩子,即便默默付出,也容易被父母的目光 “忽略”。

打个比方,家里有个能说会道、成天围着爸妈撒娇的小娃,还有个只知道闷声干活的大孩,父母的注意力大概率会被前者黏住。

再者,孩子的出生顺序也在暗暗发力。

在有的家庭,第一个孩子承载着初为人父母的新奇与紧张,自然备受关注。

02 偏爱是撕裂家庭和睦的利刃

这样偏心的父母,给子女的心灵划下了一道道难以愈合的伤口。

被冷落的孩子,内心会极度缺乏安全观,尝尝深陷在自我怀疑中。

他们可能穷尽一生,都在低自尊的泥沼里挣扎,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被爱,就算取得成绩,也还是心虚,觉得不过是侥幸。

对于家庭和睦而言,更是一场灾难。

兄弟姐妹间本该纯粹的手足情,被父母的偏爱搅得乌烟瘴气。

得宠的一方可能恃宠而骄,被冷落的满心怨愤,家庭聚会不再是温馨团聚,反倒成了暗暗较劲、剑拔弩张的战场。

夫妻关系也难独善其身,在这样的家庭中,往往公婆对于子女的亲疏,也会牵扯到对子女伴侣以及子女所生的孩子。

就像我闺蜜家庭的情况一样,她觉得从没有在爷爷奶奶那里等到想要的疼爱。

而她妈妈也常常因为这些,颇有微词,进而引发婆媳矛盾,和夫妻矛盾。

03 在失衡家庭中,寻回内心的自洽

如果生活在这样亲疏有别的家庭里,要想舒心,得学会自洽。

首先得调整心态,认清现实,别和那份求而不得的爱死磕。

把期待值调低些,别老盼着父母能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公平地疼爱每个孩子。

就像我闺蜜,不再执着于讨爷爷奶奶欢心后,过年回家也没那么心累了,纯粹当走个亲戚,轻松不少。

再者,专注自我成长是关键。

把心思往学业、事业上使,在自我提升里找成就感。

当你自身越来越强大,内心有了底气,外界的偏爱与否,就只是无关痛痒的小风小浪。

你看那些从缺爱家庭走出来的成功人士,靠打拼站稳脚跟,回首往事,原生家庭的伤虽还在,却已不再能主宰他们的情绪。

拓展社交圈子也必不可少。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融入温暖有爱的社群。

在这里,能收获不带偏见的欣赏、真诚的关怀,用这些新的情感滋养,慢慢填补亲情缺失留下的窟窿,重塑内心爱的秩序。

最后,家庭的偏爱这事儿太复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你身边有没有类似被亲情 “区别对待” 的故事呢?大家都是怎么一步步治愈自己的。

不妨在评论区唠唠,说不定分享出来,能给彼此更多直面它的勇气和智慧。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