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刘璋两代人之所以没有守住益州,就是因为没有野心

真益谈谈历史 2024-10-17 20:03:00

真实的刘焉刘璋父子和演义里的差异较大,刘焉的废史立牧初衷是好的,灵帝本来就在和大臣争权,刘姓贵族帮忙搞改革试点,对中央是好事,不过是后来玩脱了而已。

汉灵帝刘宏登基之后,为了摆脱世家大族的控制,与太监联手搞出第二次党锢之祸,为此世家大族元气大伤,而大权逐渐被太监把持,就此导致黄巾起义的大爆发。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员与世家大族联手借着打压黄巾起义机会,逐渐架空了朝廷。

为了收拾这一局面,刘宏听从宗正刘焉的意见,在十三州刺史的基础上,每州再设一州牧,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方便弹压地方上的乱民,更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可惜,事与愿违,州牧很快取代了刺史成为地方大族的带言人。

刘焉,字君郎,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后裔。与刘备是一系,刘焉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当然,作为始作俑者刘焉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人,他之所以会出这个主意,完全是看出了洛阳朝廷这艘破船迟早要翻,想预先下基层抢班夺权,如果可能的话,说不好自己还能成为光武帝第二。

刘焉原本的自我定位是交州牧,但好友董扶对刘焉表示:“我预判西南的益州有天子气,你应该争取益州牧”,不能说董扶说的不对,只不过这帝王不是他。于是刘焉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向汉灵帝打报告,自求为益州牧。董扶之所以敢于这么忽悠刘焉,就因他是益州人,刘焉当上益州牧,他这个地头蛇自然有从龙之功。

由于当时的益州刺史郄俭贪婪失政,汉灵帝也有意换马,于是便让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封阳城侯。但对于益州的本土派来说,对“空降干部”自然不会高兴,即便你是宗室。所以刘焉一到任并没有人看好,因此刘焉刚一上任,就挨了当头一棒,益州本土派自编自导演出了黄巾之乱。

两个升斗小民马相和赵祗,竟在一夜之间纠集了数千人,诛杀了绵竹县令李升,又攻破雒县,杀死郤俭。马相自称天子,杀巴郡太守赵部,而且乱民越聚越多,黄巾军竟然发展到了数万人规模,但很快又被益州从事贾龙带着几百号人给灭的干净,紧接着贾龙迎接刘焉入益州,治所定在暴乱后的绵竹。刘焉上任后,任命贾龙为校尉,将他迁到绵竹居住。

这就很难不让人怀疑,益州的“黄巾之乱”其实是本地豪强们自导自演的,目的就是让刘焉知难而退,哪儿来的,回哪去。可惜,益州本土派小看了刘焉,而刘焉能上位当上益州牧,关键在于身边有两个本土豪族支持并跟随。

这两个本土豪族,一个是说他有天子气的大忽悠董扶,第二个原太仓令赵韪,赵韪也是益州大户出身,赵韪将自家命运和前途压在了刘焉的身上,当然,就靠董扶和赵韪的帮扶而言未必能作稳一种牧,实际上益州豪强最后哦能接纳刘焉,最关键一点刘焉没有枪,单枪匹马进益州,相对好控制。

刘焉也知道这一层,为了避免成为橡皮图章,因此将治所定在绵竹,而不是成都,目的就是为了摆脱本地大族的裹挟和掌控,这样也便于刘焉培养自己的势力。为此刘焉开始招募流民当精壮之士,编练自己部队,恰逢中原大乱之下,南阳、三辅一带有数万户流民进入益州,刘焉悉数收编,最后刘焉组成了自己的“东州军”。

同样是外来户,刘焉的这一手就比刘表高明。刘表他本人完全被荆州本地派绑架,所以刘表一死,荆州立马土崩瓦解。刘焉在成为益州的话事人之后,为了巩固地位,刘焉利用职务之便,勾搭上了张鲁他妈,因为张鲁是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的孙子,当时道教分两大流派:其一就是黄巾军张角的太平道,其二就是张鲁的天师道,又称五斗米教,因信徒入教先上交五斗米而得名。随后,刘焉让张鲁到汉中安定局面。

等张鲁到了汉中后,把原汉中太守苏固给杀了,又把各条通往长安的道路全部封死之后,张鲁据汉中自立,脱离了刘焉的掌控,此时恰逢汉灵帝刘宏驾崩,朝廷乱成一锅粥,没空管益州与汉中,如此一来,张鲁与刘焉便彻底脱离了中央监管。

刘焉有四个儿子,除了老三刘瑁跟在身边,其余三个都在长安当人质,这个时候,献帝让老四刘璋回益州传话,不要惹事脱离管控,刘璋转达完朝廷的意思,刘璋就得回洛阳,刘焉自然不能让小儿子再回去。此时在洛阳的老大刘范、老二刘诞居然勾结征西将军马腾造反,按照计划,由马腾引兵袭取长安,哥俩在城里当内应开门,结果事败,刘范当即被杀,刘诞被下了死牢,择期处斩。马腾跑得快,连夜逃回凉州。

刘焉这个时候年纪也大了,不得不考虑继承人问题。他最中意老三刘瑁,给刘瑁结了一门亲,求娶的是属下东州派大佬吴懿的妹妹,为什么挑吴懿的妹妹,还是大忽悠董扶的一句话。此女日后必定贵不可言,董扶又算对了,可惜对应的是刘备。

刘瑁和吴姑娘成亲没几天,绵竹便突起一场大火,刘焉只能将办公地回迁到了成都。不久之后背上长了颗大毒痈薨世了,虽然刘焉临终遗愿是刘瑁顶继承益州牧的位置。但问题是死人管不了活人,刘焉一死,赵韪突然起兵发难,直接扶立老四刘璋上位。赵韪拥立刘璋的原因,史书用了四个字:“贪璋温仁。”意思就是刘璋好控制。

而且赵韪属于益州本地派和吴懿的东州派不和,现在益州本地派扶持刘璋上位,就可以打压东州派这些外人,自然遭到东州派反弹,再就是赵韪小看了刘璋,刘璋那可扮猪吃老虎的主。刘璋上位之后,一边对赵韪虚与委蛇,一边暗中联系吴懿。虽然刘璋和吴懿之间隔着刘瑁,但二人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益州本地派,在这个问题上俩人有着天然的共同话题。在本地派的眼中,刘璋和东州派一样,都是外来户,都不受他们欢迎。

赵韪看到自己看走了眼之后,直接起兵造反,我自己坐上益州牧的位置就可以了,可惜最终被刘璋联合东州派打倒。搞定本土派之后,刘璋就惦记上汉中的张鲁,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所以,打下汉中是毫无疑问的必选题,为此双方大打出手,张鲁靠着地利优势,一度占据上风,给益州造成持续性的放血。此时的刘璋想破局,就必须引入外援,于是就想到了刘备。

刘备入主益州之后,听了法正的建议,娶了在家守寡的吴氏,生下了俩儿子:刘永、刘理。章武元年,刘备登基后,吴氏被刘备册封为皇后。董扶算的真准,只是没有灵验在刘焉这一支的身上。

其实刘璋没有小说里描写的那么没用,相对刘焉刘备刘禅时期来说,刘璋治下的蜀中叛乱最少。 只是刘璋确实有点胸无大志,只想守好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而已。枭雄刘备确实不是这种偏安一隅的守成之主刘季玉可以比的,前有张松献图,后有王累悬门,更何况坑爹害儿的马孟起也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

刘备占据成都后,刘璋以振威将军的身份被迁往荆州居住,关羽失荆州后,刘璋归属东吴,孙权为了恶心刘备,加封为益州牧,后来在刘备东征时去世。刘备平定蜀地,刘璋听从庞羲的建议,将长子刘循留在益州,而与次子刘阐一同迁入荆州。因此刘璋两个儿子的后代,分别在吴、蜀两地。在益州的刘循一直在蜀汉任职,拜为奉车中郎将。次子一直在孙权手下,在诸葛亮平南蛮后刘阐归吴,官至御史中丞,刘璋二子都得以善终。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