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何在:来自分子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新解释

傲芙聊宇宙 2024-10-03 14:10:31

长期以来,伏羲在传说中是一个半人半神的人物,既是中华民族供奉的最高神灵,也是大家公认最古老的祖宗,号称“华夏人文始祖”。但是,七八千年前,中国境内存在好几个族群,伏羲到底来自哪一个族群,始终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

由于没有可靠资料支撑,传统研究只能从文献到文献,从传说到传说,最多像司马迁那样辅以实地调查,很难真正说清伏羲的来龙去脉。直到近些年分子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走向深入,情况才有所改变。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从伏羲传说和故事讲起,不过与以前研究不同的是,分子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给我们插上了翅膀,让我们能够知道哪些是纯粹的传说和演绎,哪些是有可能真实存在过的信息。我们甚至能够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去推测伏羲传说的原型和起源地。

关于伏羲,根据传世文献,我们大体可以梳理出一个原型故事,两个解释版本。

原型故事说,从前有一个华胥国,华胥国有一个女首领华胥氏,华胥氏在雷泽附近踩到巨人脚印,怀孕十二年后到一个叫成纪的地方,生下了伏羲。后来不知怎么再次怀孕,又生下了女娲。伏羲与女娲时代爆发大洪水,生民皆失去生命,惟有伏羲与女娲幸存。他们俩不得不结为夫妻,繁衍子嗣。他们生下了少典,少典又娶妻有蟜氏,生下了黄帝和炎帝。

由于黄帝和炎帝被视为华夏始祖,伏羲、女娲、少典、有蟜氏等几个人物,作为始祖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自然被视为更古老的始祖。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大部分时间都把他们当作人类始祖。现在,每年都会有地方,分别为这四位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举办公祭。

这个秦汉以来的原型故事,经过不同地域的阐释以后,衍生了东西两个截然不同的解释版本。

一个解释版本认为,华胥国位于现陕西蓝田县,成纪位于甘肃天水。据此,伏羲和女娲都生于甘肃天水地区,是华夏部落的先祖。他们的后代黄帝和炎帝分别东进,占据中原地区成为中原主导。后来,炎帝后裔分支南下长江流域,将伏羲传说带到了长江中游苗瑶族群。

另一个解释版本则认为,华胥国位于山东泰山南麓泗水县,雷泽位于山东菏泽。据此,华胥氏是泰山南麓一个东夷部落的女子,伏羲和女娲都属于东夷人群。其中伏羲后来成为东夷人的领袖,所以有泰帝之称,与传说的东夷领袖太昊是同一个人,又被称为太昊伏羲。伏羲在河南淮阳建都,死后葬在湖北江陵。

伏羲生于菏泽的传说,在战国秦末的东方似乎广为人知。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农历二月初三,刘邦战胜项羽后,在群臣建议下,于定陶氾水之阳登基称帝。定陶氾水之阳是哪里?应该是今天山东菏泽定陶境内。刘邦为什么在不起眼的定陶汜水岸边登基称帝?一个最大的可能,是当时人认为定陶氾水是伏羲出生之地。刘邦在此登基,应该是想借伏羲传说为自己开光。

不过,汉代以后,伏羲传说似乎从中国境内东方转到了西方。自从秦汉以来,甘肃天水便设有成纪县,又毗邻炎黄部落起源的陕西中北部,所以声势上渐渐压倒“伏羲生于菏泽说”,成为伏羲叙事中的正统。现在,甘肃天水号称“羲皇故里”,每年6月21日举行国家级别的公祭仪式。

站在第三方立场客观地看,无论伏羲天水出生说,还是菏泽出生说,都是秦汉以后演绎的传说。如果伏羲实有其人,至少在六七千年以前,秦汉魏晋时期的人谈论伏羲,比我们今天谈论孔子还遥远,还缺乏可靠性。我们现在谈孔子至少还有文献依据,秦汉魏晋人士谈伏羲,则没有任何凭借,只有口耳相传的谈资。

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是支持伏羲天水说的文献,还是支持伏羲菏泽说的文献,都缺乏足够可信度。至于所谓的伏羲遗迹,差不多是后人根据神话建构的。

不过,如果将一切神话都斥之为向壁虚造,没有任何价值,那就是肤浅之见了。神话和传说作为一种人类观念,不会无缘无故产生,必定有其古老的动因或原型。这是神话学或民俗学研究的起始点。至少复旦大学李辉分子人类学团队,证明中国境内人群确实存在三个超级祖先。

他们对中国人群Y染色体单倍型进行谱系树构建后,发现五六千年前三个个体节点的后代,出现了快速数量扩张。具体说,大约6800、6500和5400年前,中国境内曾存在三个权势男性,他们分别生下无数个儿子,儿子又生下无数个孙子,两三代之内就繁衍出无数子孙。今天40%左右的中国男性,是这三个史前男性的后代。

6800年前的这个权势男性是谁呢?李辉猜想是伏羲。直接叫伏羲或许有点突兀,但是称其为伏羲原型,应该没有太大问题。毕竟,他是第一个留下最多子孙的人,是十分之一以上中国男性的老祖宗,称其为伏羲原型,不算过分。

问题是,这位老祖宗出现于何地呢?根据考古挖掘,当时中国境内存在多个繁盛部落,比如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湖南怀化高庙遗址、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如果你仔细比较这些遗址文化,就会发现大地湾遗址和高庙遗址接近传说的伏羲时代。

上一个视频已经提到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猜想它是炎黄部落的祖先人群居住地。

大地湾遗址一期距今7800年到7300年。根据考古挖掘,这个时期的甘肃天水地区居民,已经学会了种植稷(黄米)、制作彩陶、刻画符号,还发明了骨制鱼钩和网坠,似乎能够对应一些伏羲事迹。这些考古成果,是支撑甘肃天水打造“羲皇故里”的重要实物证据。

不过,如果再仔细审视 大地湾人群的发展,会发现距今7300年前,当地出现了文化断层,直到距今6500年前才出现文化遗迹。这意味着,从距今7300年到6500年的800年间,大地湾处于衰退状态,几乎没有文化可言。这个时间段完美错过了李辉团队计算出的第一个权势男性年代。

在时间这个角度,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具有明显优势。

高庙遗址分可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距今7800年到6600年,能够涵盖第一个权势男性所生活的年代。更重要的是,高庙古人建造了大型祭祀场所,制作了装饰有凤鸟、兽面和八角星等神像图案的陶器,发明了中国最古老的太阳历、神灵体系、数理法则以及诸多艺术构图法则,形成了以建木天梯和高山图像为主题的神话传说,并开始采取夫妻死后并穴制。

这些最早出现于中国境内的文化遗址,与传说的伏羲创八卦、教渔猎、订婚姻、造文字、制乐器事迹,颇有暗合。

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说明,最后再举一个证据,侧面说明伏羲传说源于南方。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是目前出土最早的帛书,也是最早记载伏羲女娲神话的历史文献。从帛书内容来看,当时湖南人已经结合北方神灵体系,构建出了脉络清晰的创世神话。在这个神话中,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夫妇,生下了四个儿子。

有趣的是,这个在湖南流传的伏羲女娲传说,却鲜见于当时的中原地区文献。甚至稍北的屈原,都只知女娲而不提伏羲。至于北方出现的《山海经》,更是只提女娲,而不说伏羲。这说明,伏羲在先秦主要是长江以南的传说人物,秦汉时期向北流传到楚地和中原。

民国时期很多学者,如芮逸夫、闻一多、徐旭生等人,都认为伏羲是南方苗瑶族群的神灵,当代学者张开炎更具体地指出,伏羲本是战国时代楚国苗蛮族团的始祖神和创世神,汉代开始的文化塑造运动,才使伏羲成为中华各族人文始祖。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猜想楚国先祖南下之前,湖南苗瑶族群已经存在伏羲神话,这个神话的原型就是6800年前,湖南洪江高庙部落的某个部落首领。周初楚王室南下建楚后,只是为其添加了华夏元素,将伏羲塑造成了兼具南北色彩的人祖和神灵。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人质疑:如果伏羲是苗瑶族群的创世神,他们怎么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最高神灵?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人群是流动的,神话观念也是流动的。秦汉以后所信仰的很多东西,是从四面八方聚来的,不是一开始就是自成一体。

举个例子。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从内地迁入新疆高昌古国的中原百姓,就将伏羲女娲神话传入大西北,形成了盛极一时的伏羲女娲画像。那个时代的贵族墓里,都会悬挂一副伏羲女娲交尾图。

如果我们不了解伏羲女娲传说的前世,谁会想到隋唐高昌古国受人欢迎的伏羲女娲神话,是从中原地区传入的呢?伏羲女娲神话能从中原传入新疆,也就能够从长江流域传入黄河流域,并被整合到北方神话中,形成完整的创世神话体系。

按照这个推测,伏羲神话的形成路径,可能是这样的。6800年前,湖南洪江的高庙部落,在其部落首领带领下,制作白色陶器,描绘凤鸟、兽面和八角星,发明中国最古老的太阳历、神灵体系、数理法则,率先在两湖地区实现了文化突破,令周边部落艳羡不已。这个部落领袖生下多个儿子,他们的儿子又生下无数个儿子,使得高庙部落人口急剧增加,并向长江中游其他地区蔓延。

这个高庙部落领袖,就是伏羲的原型。两湖苗瑶人群在传承中,不断丰富和创新高庙所开创的文化,也不断地为伏羲增加神迹,最终使其成为了半人半神的传说人物。西周初期,随着楚国先祖南下,黄河流域的女娲、炎帝、禹、禼、相土等神话传入两湖,战国时被楚人整合成了一个系统的神话结构。

两湖地区创造出伏羲女娲神话后,可能又回传到了北方,因为女娲本即来自黄河上游的神话。先是伴随着楚国向北扩张,回传到江淮和中原地区。接着,到了秦汉之际,这个神话又随着秦楚争霸和项刘入关,传入关中和甘肃地区。刘邦登基时,还相信伏羲生于山东菏泽,到了两汉以后,官方就越来越多地支持甘肃天水说了。为什么?因为刘邦集团将东方神话带入了关中。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被称为“伏羲故都”的河南淮阳。淮阳在先秦属于陈国,而《左传》说“陈,太昊之墟也”,所以淮阳长期被认为是太昊故都。两千多年来,太昊与伏羲又被视为同一人,很自然地,淮阳又成了伏羲故都。最近几十年,淮阳挖掘距今4600年的平粮台遗址后,更是为淮阳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可事实上,太昊与伏羲合体,只是西汉刘歆才提出的新论,春秋战国根本没有这种说法。所以,根据先秦文献严格地说,河南淮阳只能说是太昊故墟或故都,不能说是伏羲故都。它与伏羲没有半点关系。进而言之,说伏羲原型来自湖南,与“淮阳伏羲故都说”没有任何冲突。

这就是我们脑洞大开,向各位提供的第三个伏羲神话解释版本。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