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的适航证欧洲拖了一年又一年,C919转一圈,自己找到新市场!

妙讲故事 2024-12-04 12:31:36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引语

全球航空市场最近因一场“停飞潮”而引发广泛关注。众多欧洲航司相继取消中国航线的背后,一款国产大飞机的崛起成为关注焦点。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飞机,尽管在欧洲适航认证上频频受阻,却以卓越的性能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打开了通往全球的新局面。今天,我们将揭开C919如何逆境中突围的故事。

C919:国产大飞机的奋起之路

过去两年中,多家欧洲航空公司陆续停飞中国航线,表面看是国际局势的复杂性在作祟,实则反映出更深层次的行业困局。

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关闭了本国领空,迫使欧洲飞往亚洲的航班绕道飞行。绕飞不仅导致航程延长,也直接推高了运营成本。与此同时,疫情导致的市场波动和客流减少,更让本已艰难的航司举步维艰。尽管中国市场因疫情防控政策放开逐渐恢复,但欧洲航司却迟迟未能恢复正常的航线运营。

2023年,欧盟出于安全考虑,要求航班绕飞中东热点地区,进一步推高了飞行成本。在航司苦苦挣扎以求盈利的情况下,选择暂停中国航线被视为一种“止损”策略。欧洲航司的这一决策从短期看或许明智,但长远来看,无疑会让其丧失在全球最大航空市场之一的竞争优势。但是,这些停飞的背后,还有另一层更具深意的原因。国产C919的迅猛崛起,正让全球航空格局悄然生变。

2007年,中国决定启动C919项目,立志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从一片空白到交付商用,C919团队经历了无数艰辛和挑战。

中国航空工业长期以来在技术与市场上受到国际巨头的压制。20世纪70年代,运10的试飞是中国制造大飞机的早期尝试,但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一计划未能实现商业化。然而,这次探索奠定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基础,也种下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种子。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国内航空市场对大型客机的需求不断扩大。为了降低对进口飞机的依赖,打破波音和空客的双寡头垄断格局,中国于2007年正式启动C919项目。这一项目的目标是研制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窄体干线客机,既能满足国内需求,又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最初,团队不仅缺乏技术支持,更缺乏实践经验。研发者们从材料选择到设计方案,从实验室测试到飞行验证,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艰难。经过多年努力,C919终于在2015年实现了首架样机下线。此后,又经过了多年的飞行试验与优化升级,最终在2022年底交付给东方航空,开启了商业运营的新篇章。

C919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气动布局设计,包括全新优化的机翼外形和更高效的结构材料。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飞机的燃油效率,还让其在舒适性和性能上达到国际同类机型的标准。目前,C919搭载的是由国际公司CFM国际生产的LEAP-1C发动机。尽管核心动力系统尚未完全实现自主化,但国产长江-1000A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已经稳步推进,这将为未来的C919批量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客舱设计以乘客体验为中心,提供了更宽敞的座椅、更大的窗户和改进的空气循环系统。特别是2024年全球首架具备客舱局域网功能的C919亮相,为乘客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机上娱乐体验。这一功能通过国产设备实现,包括高清视频点播和实时目的地信息服务,体现了中国自主技术的成熟性。

这款飞机以较高的性价比和良好的性能迅速赢得了市场认可。在国内市场的首秀中,C919顺利完成了多次商业飞行任务,证明了它能够满足现代航空市场的高标准需求。同时,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多方认可,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一张闪亮名片。

欧洲市场的阻碍与潜在博弈

C919的首发用户是中国东方航空,这家航空公司率先将C919投入国内干线航班运营。截至2024年11月,东航已接收9架C919,并计划进一步扩充机队。得益于大容量和高效率,这款飞机在热门航线上展现了极大的竞争优势。

尽管C919以亮眼成绩进入国际视野,但其在欧洲的适航认证进程却屡屡受阻。2023年,C919在巴黎航展上的首次亮相吸引了众多欧洲航空公司的关注,部分公司甚至表达了采购意向。然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对C919的适航认证却迟迟未能推进。

C919要进入欧洲市场,必须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的适航认证。然而,认证过程进展缓慢。C919团队多次提交申请材料并补充相关数据,但欧洲方面的态度始终暧昧,既不拒绝,也不批准。这一现象背后,波音和空客的市场垄断显然难逃干系。作为全球商用飞机市场的两大巨头,波音和空客早已对C919的崛起感到不安。一旦C919成功进入欧洲市场,其高性价比将直接威胁到这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

2024年7月,EASA技术团队访问上海,对C919的技术性能进行了实地评估,并给予积极反馈。但是EASA表示,完成全部认证流程可能需要长达五年的时间。这种延迟被认为与欧洲市场的保护主义倾向有关。

欧洲商用飞机市场长期由波音和空客主导。C919的进入可能打破现有市场格局,引发既有利益相关者的抵制。外媒报道称,波音与空客通过游说欧洲政府和航空监管机构,试图延长对C919的审核时间,以此阻止其迅速进入欧洲市场。这样的手段表面上是对技术的严苛把关,实则是一场赤裸裸的市场垄断博弈。

面对这些阻力,中国团队并未放弃。在多次中欧航空合作会议上,中方代表多次呼吁建立公平竞争环境,并强调通过适航认证不仅有助于中欧航空产业合作,也能为全球市场树立公平竞争的典范。然而,欧洲方面仍以严格的技术审核为借口,继续拖延审批进程。

多元市场的开辟:C919的全球征程

在欧洲市场受阻的情况下,C919团队迅速调整策略,转而将目光投向其他区域,开启了全球化的新征程。亚洲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航空市场之一,是C919国际化的首要目标。东南亚地区尤其具有战略意义,其航空公司在扩大机队时更加注重经济性和灵活性,而C919正好符合这一需求。

中国商飞在亚洲市场采取了务实的推广策略。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航空公司合作洽谈,使得该机型在东南亚、中东和拉丁美洲等地区获得了关注和订单。例如,沙特阿拉伯的航空公司已订购多架C919,并计划引进生产线。此外,巴西的Total Linhas Aereas也在洽谈购买C919飞机,寻求成为首家购买该机型的非亚洲公司。

2023年初,中航西飞宣布C919实现批量生产,这一消息瞬间引爆国内航空市场。南方航空、东方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纷纷追加订单。其中,南航更是一次性购买100架,展示了对C919性能和潜力的高度认可。

大规模的订单不仅为C919团队带来了信心,也为未来持续优化和技术改进提供了资金和数据支持。随着更多C919投入运营,中国航空市场的国产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在国际市场上,C919也开始斩获重要订单。2022年底,沙特航空参观了C919的生产线后,决定采购10架飞机,这一消息在国际航空界引发轰动。沙特作为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其与C919的合作为中国航空业打开了进入中东市场的大门。

与此同时,东南亚国家也对C919表现出浓厚兴趣。越南国家航空计划采购5架,用于国内和周边航线。老挝航空也宣布将购买3架用于国内运输服务。此外,马来西亚虽然尚未下单,但表示未来可能与C919团队展开合作。

沙特不仅采购C919,还希望与中国商飞团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包括在本地建立生产基地和培训设施。这种模式的探索,为C919未来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C919的成功,不仅是一款飞机的商业胜利,更是中国高端制造业崛起的缩影。从国内到国际,从市场订单到战略合作,C919正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制造有能力在全球航空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结语

当前,中东和东南亚成为C919国际化的重要支点,而沙特的战略合作则为未来发展注入了更多可能性。可以预见,在这些新兴市场的带动下,C919将逐步拓展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业务,为全球航空市场注入更多选择和活力。

未来的挑战依然存在,但C919以坚定的步伐踏上了属于它的时代舞台。面对竞争与压力,中国航空工业不仅展示了韧性,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C919的征程,才刚刚开始,而它带来的改,注定深远而持久。

参考资料:

《“国之重器”C919首飞成功,干货都在这里!》-新华网

《订单量突破1200架!中国C919大飞机正式进军“东南亚市场”》-腾讯网

1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