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族起源于中原还是中亚,夏朝16个王位更替

风车说历史 2024-11-03 05:20:46

古文中,言必称三代,这个“三代”指的是夏、商、周。这三个朝代的统治者分别代表着三个不同来源的族属部落,他们分别统治了中原各个部落几百年。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习俗的影响深刻久远,而夏朝是世袭王朝的开始。

传说中有这样的说法,华族指世居中原东面部落,夏族指世居中原西面部落,他们经过上百上千年的交融杂居,形成了后来的华夏民族。再经过几千的民族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

夏初中国地图

1.夏族起源:

有关夏族祖先的来源,从古到今的史学界有三种说法,这三种说法到今天还是争论不休。

第一种是中原说:

说夏族起源于崇山,古文字中,崇与嵩通假,崇山也就是嵩山。就是说,夏族起源于中原,今河南嵩山一带。

据说夏人与黄帝有血缘关系。《帝王世纪》载,黄帝世居“河南新郑”,就在嵩山这个范围。

还有一种说法,禹因被封夏地,故其后人称夏。或夏后氏部落联盟首先活动在陕、晋,逐渐移向东面,在洛阳战胜甘泽和有扈氏,定居在登封阳城。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种是西羌说:

《史记六国年表》中说,禹兴于西羌。即禹出生并成长在西羌。或有一种说法,夏后族,本就是西羌的一个支脉。禹就是父亲与西羌有莘氏妇女生的。

后来,有周人称:我有夏。意思是周族的祖先也是羌人,他们也认为禹是羌人,所以有此说。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种是东夷说:

有人根据《竹书纪年》和《山海经》的记载,提出夏为东夷的说法。禹之父鲧,以堵治水失败,被流放到东方羽山。大禹以疏导之法治水,也是在山东境内。以及在会稽(今浙江)大会诸侯。后来,和夏族交往密切的羿、有扈、涂山等氏,都是东夷族。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三种说法,最可靠的是中原起源说。因为其它两种说法依据的文献比较靠后,可信度不高。而古老的传说,黄帝部落有一个分支,活动于崇山一带,起初称为崇部或禹部。后来有一支迁徙到夏山,久之因地得名夏族。而这里就是河南境内。

河南境内

2.夏王朝开启与灭亡:

1.起源:

相传,黄帝的后代颛顼(zhuān xū),是有能力的人,他带领夏族经常与周围部落发生冲突战争,争夺利益和联盟首领。而鲧(gǔn)是颛顼之子,大禹(yǔ)是鲧(gǔn)之子。

据古人考证,颛顼(zhuān xū)是黄帝的一支后裔部落高阳氏,颛顼(zhuān xū)与炎帝的后裔共工氏通婚后,形成的部落就是夏部落的开始。起初他们生活在渭水下游(陕南),后迁到晋(山西)南,再迁至豫(河南)西流域定居。

大禹(yǔ)的母亲是有莘氏妇女,有莘氏是东方重要的氏部部落。可是在古史记载中有说有莘氏在陕西合阳或山西南部,这种情况可能与氏族迁徙有关,由于年代久远,部落移动到各个地方,就会有不同的记载。而有莘氏起初的位置,大概就在今山东菏泽一带。

夏代疆域图

2.治水:

公元前2039年,鲧是夏族的首领,被尧封在崇地,称为有崇氏。鲧成为有崇氏的首领,称崇伯鲧。鲧带领自己和部落和妻族共工氏部落联合对付尧舜均失败。

舜派鲧治理水患失败,鲧死后,他的儿子禹受命继续治理水患。禹治理水患成功。过程中得到各个部落的拥护,夏族势力增强。

3.伐三苗:

禹带领部族治水立下大功,势力壮大。舜派禹讨伐三苗,以此削弱禹的势力。不想禹却击败三苗并驱赶三苗到了汉水流域。禹治水和伐苗胜利后,自然成为了部族联盟的首领。

4.夏朝产生:

大禹之前,尧、舜、禹首领过渡用的是推举并“禅让”制。禹也曾推举皋陶(gāo yáo)继承自己的王位。可惜皋陶死的早,禹又推举了东夷的伯益(bó yì)。

禹死后,按照传统伯益为禹守丧三年,但是益并没有得到王位。王位被禹的儿子启抢去了。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益即位之后,拥护启的部族反对益的王位,双方发生战争,最后启获胜夺取了王位。之后益带领东夷的部族继续反抗启。几年以后,在部落持续战争中,启的地位越加稳固了。另有一说,启杀益夺王位。

启夺得王位后,有支持禅让制的部落表示不服,起兵反启失败。从此禅让制正式转向世袭制。启称王位得自天授。而夏氏原姓姒,启之后,才正式改国名为“夏”,并以夏为姓。启并且把伯改为后,称“夏后启”。启统治期间,其子武观经常作乱,夏还常与东夷部落作战。

5.太康失国:

夏启-太康(太康贪玩失国)- - -东夷有穷氏首领羿(yì)夺权未称王(立太康之弟中康为王)中康- - -相(即位后逃到斟鄩、斟灌二氏部落)羿承王位- - -羿重用自己收养的寒浞(hán zhuó)趁羿在外射猎时杀掉了羿及其全部家人,霸占了羿的妻子,生下二子豷(yì)和浇(jiāo)。浇奉父命杀死躲在斟鄩的相。相的怀孕的妻子缗(mín)顺墙洞逃往娘家有仍氏避难,生下少康。

6.少康中兴:

少康长大后,在有仍氏部落成长,浇获得消息追杀有仍氏,当康又逃到有虞氏,有虞氏首领有二女无子,将二女许配少康并赐他田和民,少康组织余下的夏族民众在联合了其它部族击败了寒浞,复立为夏后王位。又先后灭了寒浞的二子豷和浇,结束了夏朝四十年的动乱期。史称少康中兴。

7.王位更替:

少康(中兴复位)- - -杼(征九夷,国土扩至东海,最昌盛期)- - -槐(华夏与东夷相处和平)- - -芒- - -泄(与东夷同化,向西部扩张)- - -不降(征讨西方的九苑)- - -其弟扃(jiōng)即王位- - -廑(jǐn,不久病死)- - -不降之子孔甲即王位。孔甲变革祭祀传统,好鬼神,不祭祖。方国部落对其不满。孔甲乱政,夏朝统治衰落。

8.夏桀(jié)亡国:

孔甲- - -皋- - -发- - -履癸(桀)

桀好享乐,不恤民苦,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被商汤所灭。夏桀死于南巢之山(安徽巢县境内)。商污在今河南商丘称王,建立商王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