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夕节,但七夕到底是什么节?
这是我每年都爱提出的问题。也许有人觉得答案很简单,但对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他们认知中的七夕单纯就是“七夕情人节”。每年当七夕将近,许多餐厅或商家都配合这个名目推出优惠活动。今年也不例外,商家们针对七夕推出的促销广告,同样的都包含花束、巧克力和洋酒等商品。
且慢!鲜花、巧克力、洋酒?这不是跟西方2月14日常见的情人节商品一样吗?
是的,商家们的广告上也都用粉红、粉紫色系的字体来祝你情人节快乐(Happy Valentine's Day)!
换句话说,这个“七夕情人节”就是把Valentine's Day强行移植到中国的结果,它与传统习俗演进的脉络并无直接关系,我们应该视之为促进消费的商业活动。然而,因为民俗观念的薄弱,历史的失忆,太多人无法分辨商品促销活动及民俗节日之间的差异。如果我们套用生态的观念,七夕情人节是被引进的外来种,它严重地威胁了七夕这个民俗节日生存的空间。
爱情在传统节日中,并非没有空间,正月十五上元节就是个富有婚恋社交性质的节日,青年男女在元宵期间比其他节日更有机会结识异性、发展恋情,这是春季节日常有的功能。至于农历七月初七,则是时序入秋后的第一个民俗节日;它可能起源于星辰崇拜,因牵牛、织女星民间叙事中被拟人化,牛、女星一年一度相会的传说广为人知,历来形成了十分丰富的节日习俗。当我们回顾、分析历史文献中的七夕习俗,并检视归纳出的重点,就会发现爱情在七夕顶多只是背景或是过程,
男耕女织的农业习俗让我们以牵牛、织女星这七夕传说的根源作为讨论的起点。《诗经》〈大东〉:“皖彼牵牛,不以服箱”,《史记》〈天官书〉:“牵牛为牺牲”,服箱指的是驾车,而古代牺牲本就用牛,推知牵牛原本的意象应为牛。自牛演变为牛郎,是神话人物摆脱动物特征,逐步向人形转化的结果,在传说中很常见。牛在许多文化中都有强壮及丰产的象征意义,中国的牛也多作耕牛使用,就跟黄帝教人种五谷,嫘祖教人养蚕缫丝有异曲同工之意。照理说,七夕的节日习俗应反映在这两种层面,而据历史文献的记载,也确实如此印证。
叙述北宋都城风俗的《东京梦华录》,记录了叫做“谷板”和“种生”的有趣习俗。谷板的做法是在一木板上敷一层泥土,种下一些谷种,令其发芽,同时在板上又装饰一些小茅屋、草木及人偶。种生则是将豆麦浸在水里,等长出几寸的芽菜后,再以红、蓝色的彩带束起来。谷板营造出一个迷你村落的样态,自泥中长出的苗株,代表农村的作物。种生束起的芽菜,则是模拟作物收成,稻麦穗株扎成捆的样子。两种表面上是节日的休闲工艺,内在却是以模拟巫术“预演”收成,期望获得丰收的祝愿。
农历七月,在节日习俗初形成的农业时代,是北方粮食作物生长成熟、即将收割的时期,也是以新收成的蔬果谷物祭祀先祖的时机。《礼记》〈月令〉中与此时相对应的孟秋时令就指明:“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即使贵为天子,新登场的谷子也得先送到祖庙祭祀,让祖先最早享用,这叫做“尝新祭”。同样的庆祝收成性质在秋季的其他节日,如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中元祭及中秋、重阳里也都可观察到。
牛郎织女与成年礼早期的牛郎织女故事代表了一种男耕女织的理想性别分工,为什么后来两人仍得分开呢?据南朝殷芸的《小说》一书指出,河东织女是天帝的孩子,年年都在织布机前织出五彩霞光锦布,忙到无暇打理容貌。天帝怜惜她的辛苦,把她嫁给了河西牵牛郎。婚后,织女却怠惰,荒废了织布,天帝一怒,又把她拘回河东,只准夫妻两人一年相会一次。
在民间文学里,我们常看到主角完成挑战,最终获得的奖赏就是婚姻,这种情节称为“难题求婚”,十分富有成年礼的仪式性质。当主角证实自己习得某种技能、知识,且具备负责任的态度时,表示他已通过考验,获得结婚的资格,即“成年=可以结婚”。织女因为擅长织布(习得技能)而获得婚姻,却也因荒废织布(不负责任)而受惩罚,失去了婚姻。
同样具有强烈的成年礼的难题求婚含义的是贵州苗族的牛郎织女故事。由于在苗族地区流传,这个故事中的牛郎织女是以对歌的方式来互诉衷情的。而故事中对牛郎的考验则是在织女回到天上后才开始。织女回到天宫后,牛郎带着两个孩子去寻母,天公看到这个凡间来的穷女婿很不乐意,一直想办法出难题,企图拆散他们夫妻。
天公所出的难题中包含了伐树、剥树皮及烧山栏,都是很有民族及地方特色的工作。苗族人会砍树、剥树皮编为墙壁或作为造纸原料。而烧山栏则是一种点火烧尽地表杂草枝枝的整地方法,目的在以植物灰的钾肥作为后续农耕的肥料,两道程序合在一起称为“刀耕火种”,是自新石器时代就传承下来的一种迁徙农业的技术。在这个故事里,牛郎通过了天公的难题考验,证实自己具有苗族男子农耕劳动的能力,因而得以与织女团圆,维系婚姻。
从男耕女织的本业,到成年、结婚、养育儿女,七夕的节日重点一直都在这个脉络持续发展。曾经是节日重点的女性“乞巧”,目的也在求取女红本业的精进。《荆楚岁时记》中记六朝风俗,七夕夜在庭中陈设几案,供上瓜果以乞巧,若是有蟢子(一种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表示乞巧成功。以蟢子结网来表示乞巧成功,应该是自蜘蛛结网与织布的经纬交错类比而来的影响。然而这个乞巧的仪式也暗含了秋季丰收与妇女孕产的对应,因为瓜果多子,本来就是丰产的象征,而蟢子读如“喜子”,又是孕产的吉兆。
女性的孕产后来成为闽南七夕的发展重点,七娘妈的信仰也应运而生。
总之,自古以来,就没有所谓的七夕情人节,到底从哪一年开始有了农历七月过情人节的习惯呢?这已经跟端午节吃粽子要沾甜辣酱,中秋节要烤肉的“习俗”一样,成为不可考证的商业传说了吧!而且在这一天突然被祝福情人节快乐,感觉还是有那么点……不知如何是好。
(完)
七夕,是乞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