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受捐不如高价购买,别让医院征集捐赠防护物资

周蓬安闲谭 2020-01-25 17:01:48

周蓬安:受捐不如高价购买,别让医院征集捐赠防护物资

据湖北之声,武汉多家医院物资紧张,可能只够维持3-5天。目前医院请求紧急支援,以下为目前最完整的医院名单和资料。转发扩散!(1月25日《新京报》)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在一个被公认拥有强大动员能力的国家,武汉这些战斗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第一线的医院,因为医用物资匮乏而在网上公开号召捐赠,这令我非常难过。我们的英雄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前线救治患者,可他们却面临“子弹”不足,将要被敌人打败的后果。

我们的后勤保障工作怎么啦?要知道,医生因为密切接触患者,接触疑似患者,是最容易感染上病毒的。此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脑神经外科的一名病人,在做完手术以后出现发烧,1名医生和13名护士被感染。

当然,这是此次疫情早期发生的事,毕竟大家的认知有局限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作为专家组成员,至少在武汉逗留长达8天时间,也被感染上病毒。好在他发现及时,而且北京有着包括医生在内的特别优质的医疗资源。

王广发感谢其主治医生是他的“救命恩人”。他告诉记者,因为这位医生建议他用了一种名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的药物,这是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抗病毒药。这种药物就他的个例来说是有效的,但目前还不清楚对其他病患是否有效,需要后续观察。

今天是大年初一,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华医院)却传来噩耗,该院耳鼻喉科医生梁武东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于1月25日早上7时许不幸去世,享年62岁。

如今62岁的人,可以说正值风华正茂。尤其是医生这个群体,62岁正处事业的黄金年龄段,可梁武东医生就这么离开了大家。面对这样的噩耗,面对武汉救治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医院处于物资紧张状态,我们的英雄们其实是处于“既在流血,又在流泪”的状态。

我们的各级行政资源,不能直接帮助患者解除病痛,但可以给“白衣天使”们提供一个更为安全的工作环境。如果没有足够的防护设施,他们连自身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又如何救治那些感染者?而医院组织物资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他们的责任在治病救人。

我们拥有各级商务部、商务厅、商务局,我们有自乡镇一级一直到最高级别的各级供销合作社,分别是正股级、正科级、正厅级、正部级机构,此时为什么不能好好地履行职责,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组织货源,集中向武汉、向湖北调拨?网上有些习惯于“洗地”的网友,拿“春节”期间物流不畅,来为武汉地区防疫设施不足辩护的,其实是心坏。

我有充足的理由来说明以上观点。就拿口罩来说吧,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武汉市商务局、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完全可以从生产厂家直接订货,组织专门车辆运输,然后向医院和药店供货,哪里需要快递小哥冒着风险送货上门?

刚刚看到消息,23日,商务部统筹协调安徽、江西、河南、湖南、重庆等地商务主管部门,重点保障武汉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根据有关地方的要求,紧急联系江苏、山东等地口罩生产企业,协调落实口罩等货源200多万只。令人欣慰!

昨晚看到《仅能支撑三五天!武汉多家医院征集捐赠防护物资》一文后,我总感觉征集捐赠防护物资这个思路本身就错了。因为目前紧缺的护目镜、N95口罩、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帽、防护服、手术衣、防冲击眼罩、防护面罩等物资,都不可能是私人过多地持有,而只能是企业生产,由企业持有。

目前的防疫问题,我们缺的不是钱,而是与防疫相关的物资。因此,我们的物资采购部门哪怕出价比平时高两成,也是非常值得的。花钱购买物资,较动员企业捐赠,更能调动生产企业积极性。因为企业也要生存,岂能将产品随便捐出?

在这样的紧急状态下,各级政府和职能机构都应该本着“有利于防疫”的原则开展工作,一切程序都应该为这个原则“让路”,比如招标程序,相关物资准入程序等。

昨晚,《医院新冠病毒肺炎检测试剂盒短缺 这是真正的原因》一文介绍,这一现象被外界简单解读为“供不应求”,但事实上,这一现象应从生产、市场准入、采购、使用等多个环节来解析,一句“供不应求”不足以还原问题的复杂面貌。

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原来并不缺,造成短缺的原因,是我们的管理方式阻隔所致。大家都醒醒吧,快快撤去所有阻碍疫情防治物资供应的“篱笆”。

2 阅读: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