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肉圆,泰州斩肉,淮安钦工肉圆,都属淮扬菜,口感差异却很大

桃成柳老人 2024-07-08 18:37:24

文/柳成荫

常州没有自己的菜系,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常州地方菜基本上以淮扬菜为范本,以清淡爽口、原汁原味为主。如:腻蟹糊、农家煨猪头、焦溪扣肉、大麻糕、蟹壳黄、羊汤,等等,无不存在淮扬菜的文化特征。

有人在百度词条里创建了“常州菜”这一词条,却没有谈到常州菜的精髓,只是谈常州的饭店如何之多,貌似介绍常州“美食街”的,一看这词条并非专业人士创建。

百度词条“常州菜”截图

笔者看来,真正体现常州菜的特点就是红烧肉圆,过年时,家家户户必做的一道菜。一个地区的地方菜不是在饭店里,而是在农家,代代传承,人人必吃,就是地方菜的代表作。如常州萝卜干,六十年代几乎家家户户腌制,这就是地方特色。

笔者对常州这个地方太熟悉了,甚至比自己的家乡还要熟悉,比当地土著还熟悉。一生中有大半生活在这座城市,跑遍了边边角角,风土人情,一览无余,所到之处总有人认出我。六十年代,乃至八九十年代,大年三十,常州人家家户户炸肉圆,一炸就是百十只,黄灿灿的,香气四溢。

而这肉圆的做法和烧法真正体现了淮扬菜的特征。早在六七十年代,绞肉机这一食品机械还没普及,常州土著做肉圆都是手工剁肉,在淮扬菜里叫“斩肉”,馅料调和后直接下油锅,炸成金黄色的肉圆。

不过,常州人烧菜喜欢浓油赤酱,更喜欢以糖提鲜,“烩肉圆”也是这样。似乎这“烩”字并不准确,烩是放到汤汁里煮的意思,如:烩三鲜、烩面、烩蹄筋,等等,应该说“红烧肉圆”更准确。

这种做法和淮扬菜十分相似,但淮扬菜中的红烧肉圆用酱油没这么多,也没这么甜。难怪有人说淮扬菜是常州菜,是从常州传过去的,是扬州的厨子在常州创造了淮扬菜,然后从常州带到扬州去,才诞生了淮扬菜的。这是没有历史依据的,不可作数,权当戏说。

常州肉圆:浓油赤酱,嫩鲜味甜

泰州人也吃肉圆,称肉圆为“斩肉”,斩,剁的意思,《水浒传》中鲁智深找郑关西麻烦,所要的臊子即斩肉。泰州人也有大年三十炸肉圆的习俗,一做就做是一面盆,寓意团团圆圆。

泰州人也叫烩肉圆,这一点和常州是一样的。不过,泰州菜似乎口味清淡点,青菜烩肉圆,选用当地黑菜,肥厚脆嫩,与肉圆一道烩制。这道菜是不放酱油的,也不放糖,带汤汁上桌,味道清淡而不失鲜美。

至于红烧肉圆也有,也叫“烩斩肉”,这是放酱油的,放几滴霉豆发酵的酱油着着色;白糖也放的,只放一笃笃,提提鲜,几乎尝不出甜味,出锅时洒些青蒜叶增香。

常州的肉圆和泰州的还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外酥里嫩,细嫩多汁,入口即化,易于消化。

泰州肉圆:外酥里嫩

淮安与扬州的淮扬菜发源地之争一直唠唠叨叨,其实扬州菜与淮安菜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淮安也有肉圆,叫做“钦工肉圆”。据说,钦工肉圆曾经是清代的著名“贡品”,所以又名清官肉圆、清贡肉圆。

百度词条里说“钦工肉圆的制作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乃是江苏省十大名菜之一。”不敢苟同,不知道这十大名菜是哪个权威部门评选出来的。笔者搜索了一下,所谓的江苏十大名菜中只有扬州的“蟹粉狮子头”,并无“钦工肉圆”。

淮安肉圆与常州、泰州的做法有本质区别的,淮安肉圆并非“斩”出来的,是“棰”出来的,用铁棍把猪肉打成浆糊状,这与松江菜中的“撒尿牛肉丸”是一样的工艺。

笔者曾多次品尝过钦工肉圆,唯一的印象是入口紧实,有弹性。正如当地有民谣称赞的:“钦工肉圆撂过墙,拾起还是圆又光;掉在地上跳几跳,吃到嘴里嫩又香。”而淮扬菜的特点就是:原汁原味、细嫩多汁,精致鲜美,而钦工肉圆则是淮扬菜中的为数不多的做法,可能适合淮安当地人的口感。

钦工肉圆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配料多样。首先要选择好主要原料:猪后腿的精瘦肉。制作时,用冷水洗净,切成小块,然后用刀背或铁棍拍打成糊状。拍打时,要用力适当均匀,一气呵成。然后拌以适量肥肉,粗精盐、鸡汁、蛋清、碱粉、纯豆粉、姜葱等佐料,搅拌均匀后,再发酵4-5小时,方可下锅,或氽汤,或油炸,皆成美味。

淮安钦工肉圆,光滑有弹性

至于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写上扬州狮子头,我看没有写的必要,本身不少扬州菜的起源属于泰州,如:扒烧整猪头(泰兴菜)、大煮干丝(兴化菜)、蟹黄汤包(靖江菜)、黄桥烧饼(泰兴菜),等等。因那时扬泰是一家,所有菜都归于扬州,就不足为奇了。如泰兴肉圆,扬州时期也叫叫斩肉,还有一个“葵花斩肉”的美名,与泰州一些地方的叫法吻合。

美食无国界,没必要争个高低,正如淮安人唠唠叨叨争淮扬菜的发源地一样,有什么价值?满足一下虚荣心而已,好吃才是硬道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