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很罕见的一首七律,笔法细腻,想象丰富,更处处涌动春意

品诗赏词 2021-04-18 08:53:18

暮春时节、天气和暖,山坡上碧草如茵,郊野中满树苍翠,鸟儿在竹林幽径里欢快鸣叫,情侣在花前月下眉目传情。池塘边柳枝婆娑、杨花飞舞,更让人感到时光匆匆。

自古以来,描写杨花的诗词就非常多。李白为王昌龄送行时,就曾感慨杨花落尽、子规悲啼,抒写了一种惆怅之情;韩愈也在《晚春》中描写飞舞的杨花,仿佛漫天的白雪。

后世还有一位诗人,有一次身在羁旅之徒,看见杨花漠漠,心中立刻涌起千情万绪。下面分享清代很罕见的一首七律,笔法细腻,想象丰富,更处处涌动春意。

杨花

清代 : 周京

南陌风光剧可怜,杨花缭乱扑秋千。

一年春事抛流水,半醉心情付别筵。

冉冉惯寻芳草岸,蒙蒙欲下夕阳天。

残红同尽无消息,又化浮萍上钓船。

创作背景:

周京,字西穆,浙江钱塘人,清代乾隆年间诗人。他70岁时举博学鸿词,不久就以病辞归,两年后便离世。他的诗作工于刻画,气势豪健,后人将其与盛唐时的高适与岑参相比,虽然有点过誉,但也体现出他的诗歌风格。

这首诗咏写杨花,开篇总领一笔,接下来的七句从春光之中选取杨花作为抒写对象,加以精心地刻画,给人一种满园春色的感觉。全篇描写细腻,联想丰富,更耐人咀嚼。

赏析:

首句总领全篇,然后点出诗题,“南陌风光剧可怜,杨花缭乱扑秋千。” 乡间小路上春光明媚、春意盎然,让人爱怜,也流连忘返;飞舞的杨花令人眼花缭乱,还扑向秋千,随之一起有节奏地荡漾。

剧,这里指甚、非常的意思。“缭乱”二字,描绘出杨花在和煦的春风里,翩翩起舞的柔美姿态。

诗人感叹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了暮春时节,“一年春事抛流水,半醉心情付别筵。” 作者为了生计抛妻别子、四处漂泊,眼看三春将尽、春事阑珊,自己却蹉跎岁月,又日渐消瘦,大好年华也如这东逝之水。

才子经常梦中思亲、异乡送客,更觉人生总是半醉半醒,迷迷糊糊。“抛流水、付别筵”,抒写了一种忧伤和无奈之情,而勾起作者这种愁情的东西当然就是杨花。诗人借景抒情,却含而不露,委婉至极。

诗人虽然非常想家,但面对大好春光,他还是有些忘我,颈联又转而抒写眼前景象,“冉冉惯寻芳草岸,蒙蒙欲下夕阳天。” 杨花在空中悠悠地飘飞,一会儿习惯性地在芳草岸边流连,一会儿又在夕阳晚照中纷纷坠落。

冉冉,描绘了慢慢和渐进的样子。古乐府《陌上桑》中曾有,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蒙蒙,这里形容杨花飘落的姿态。诗人不知不觉地追随着杨花前进,那些熟悉的场景、美丽的画面,无一不让他回忆起过往的欢喜和悲哀,一幕幕都在眼帘前闪现。

最后两句充满遐想,“残红同尽无消息,又化浮萍上钓船。” 春残红尽,人们以为杨花也随之销声匿迹了,可是它却又化作浮萍,漂上了钓船。

其实诗人早已将自己比作杨花,虽然四处漂泊,但从不退缩;纵然没有扎根之处,但始终在追求着希望和光明。最后两句以残花为铺垫,彰显了杨花执着的精神,一反既往作品中惆怅和悲愁的情调,给人带来一种鼓舞和一份温馨。

周京的这首七律景物描写非常真切,用语自然,读后给人以春意处处的感觉。诗人在暮春时节踏青赏花,无意间却发现杨花飞舞,四处飘荡,于是引发他的好奇和思考,更勾起作者对往事如烟的感慨。

诗人由一片杨花,想到了过去和未来,有惆怅也有期待,有欣喜也有惊奇。人生苦短,却也极其漫长,每一处足迹、每一次欢笑,每一场送别、每一季花事,或许不能记忆深刻,但也一定会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忽然被想起,然后又若有所思,更感悟深刻。

4 阅读:2585
评论列表
  • 2021-04-19 07:00

    一城春深得雪顾,风带晴光扯絮绵。 初乘势众弥巷陌,复借身轻上高栏。 窜空荡气迷人眼,穿帘掀锅入羹盘。 我问天公借豪雨,洗净乾坤归自然

  • 2021-04-19 09:37

    好诗,讲解也好。[点赞]

  • 2021-04-19 10:06

    格律合否?

    下一站幸福 回复:
    韵脚不对,格律不合。
  • 2021-04-27 19:02

    本生灞陵道,小丫弄晴柔。可恨柳子厚,拐我来此州。瘴烟伴成长,从此蛮荒老。东君常摸头,不解离乡愁。一一柳城柳

    八功德水 回复:
    不和律啊。以后努力吧
  • 2021-05-10 20:49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