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综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与长江,这两条母亲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源源不断地将水送入大海,东去不回。与此同时,我国的很多地区却时常面临干旱缺水的窘境。
因此就有人设想:既然长江和黄河的水这么多,为什么不修建一个超大的堤坝,把这些水储存起来,以解决国家的缺水问题呢?
超级工程可行吗?在探讨这个设想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下长江和黄河的基本数据。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达180平方公里,覆盖我国东部多个省份,年均入海水流量超1万亿立方米。
而与长江相比,黄河的水流量则小得多。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年均入海水流量大约300亿立方米。
为了利用长江和黄河的水资源,我国已修建了多个大型水利工程。在黄河,有小浪底水库,龙羊峡水库等大型工程,而长江则拥有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大坝,这些水利工程主要承担着航运,发电,防洪以及生态调节等多重任务。
但不管是黄河的各大水利枢纽还是三峡大坝,都无法做到完全“截断”水流来储水。以三峡水库为例,其正常蓄水位为175米,库容量达393亿立方米,这个数字看起来惊人,但这也仅相当于长江年流量的4%左右。
我国的三峡工程在建国初期便提出设想,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过不断考察和讨论,直到1994年才正式开工,历时9年多时间,其主体建筑土方石挖填量达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达2794万立方米,耗资约2540亿人民币才最终完工。
现在假设要修建一个堤坝水库来“储存”长江黄河的水资源,这将是一个多么庞大的超级工程,仅从建设和维护的成本来看,这个项目的开支几乎无法估量。所需要的技术和资源,也远超我们当前的能力。
同时,建设如此庞大的水库,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周围的生态环境。三峡大坝的修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而如此庞大规模的工程一旦落成,很可能将彻底改变中国的生态环境。
不切实际的设想假设某天,我国的基建能力突然有了质的飞跃,“移山填海”不在话下,可以随意改造地表环境,也不用担心生态影响问题,那么还有一个新的问题:这座超大型的水库该建在哪里呢?
首先肯定不能建在人口密度高的东部省份,因为在实际操作中,超大规模的水库可能面临极大的物理限制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存在结构不稳定的风险。一旦发生溃坝事故,数亿立方米的水倾泻而下,一省乃至数省都会沦为汪洋,其损失不可估量。
那就只能建在人口稀少的高原西部地区了,比如在青藏高原上挖个大洞,直接从源头把长江黄河水截留,然后存在这个超大水库里。但这样做的话,东部省份又该如何调用这些水资源呢?
难道是利用已经“干涸”的长江黄河旧道,沿线输送到各个省份,用不完的水再排到海中?这么绕一大圈,那为什么不直接调长江黄河的水呢?说到底,这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上的设想,并不具备实际操作性。
虽然长江和黄河的水看起来东去不归,但这些水也并没有真的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又回到了河流中。
长江和黄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当海洋的水被蒸发后,一部分水蒸气随着大气流动回到陆地,经过冷凝形成云,再通过降水的方式回到地面。
这些降水一部分直接流入河流,一部分则渗入地下,再通过水循环过程形成地表水,最终流入河流。
除了降水,河流水源很大一部分还来自高山冰川融水。在夏季,气温升高,高山上积雪融化,从而补充河流的水量。
而在冬季,随着气温降低,冰川融水减少,河流水流量也随之下降。同时,高山上降雪增多,积雪不断积累,等待来年春夏季节再度融化。这一过程中,所有的水都未“消失”,而是不断循环,生生不息。
更科学的办法其实,中国并非水资源“缺乏”,而是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均。长江流域降水量丰富,而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相对匮乏,总体呈现出一种“南多北少”的格局。
面积占全国63.5%,人口占全国46%的北方地区(长江以北),却仅拥有全国19%的水资源,这就使得北方的缺水问题尤为突出,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都面临巨大的水源压力。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的加剧也加重了这一问题,全球气温的升高导致北方干旱问题愈发严重。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有效的措施。首先,跨流域调水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匮乏而启动的重大项目。
通过调水,将长江流域的水引入北方,确保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不受影响,为缓解北方水资源紧张提供了重要保障。
除了跨流域调水,政府还在积极推动节水型农业。比如如滴灌,微喷,雨水收集再利用等,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水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加强水源地的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比如加强湿地保护,治理水土流失,恢复河流流域的生态环境,以保障水源的可持续供给,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而这,才算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科学手段,远远要比截留长江黄河这样不切实际的设想来得实际。
结尾长江和黄河的水并非东去不归,也并没有被“白白浪费”,而是通过水循环的方式,持续滋养着我们的土地。截流两大河流并将其水储存起来,不仅在技术和经济上不可行,而且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
所以,与其一味地去“征服”自然,不如领悟天人合一的智慧,学会与自然共生,找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平衡点。放到水资源管理上,便是深入思考如何更合理利用我们现有的水资源,让每一滴水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