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南岳智者,皆法身大士印光法师

南无地藏王菩萨感恩父母 2024-11-07 17:20:00

印光法师|南岳智者,皆法身大士

净土十三祖

38、复永嘉某居士书六(第二部分)

【原文】

智者法师世称释迦化身。其所证者,谁得而知。然佛为众生现身作则,故即以凡夫自居。其曰我不领众,必净六根者,以己诫人,乃现身说法也。以法师最初志期断惑证真,直登地等。以弘法利生,荒旷自己禅定工夫,故止证得圆五品观行位而已。故曰,损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者,即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五种耳。圆五品位,圆悟藏性(藏性即实相妙理,在缠名如来藏,出缠名法身。缠即无明,未断,故名在缠),与佛所悟,了无有二。圆伏见思尘沙无明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若断见惑,即证初信。及至七信,则思惑断尽,得六根任运不染六尘之实证,故名六根清净位。又于一一根中,俱能具六根功德,作六根佛事,故亦名六根互用。如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所说。南岳即示居此位。此位之人,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神通。其神通又非小乘阿罗汉所能比。故南岳生前殁后,皆有不可思议之事,令人若见若闻,发起信心。

【白话文】

智者法师,世人称他为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他的本地风光谁能了知。然而佛为了给众生作榜样,却以凡夫身分自居。他所透露“我不领众,必证六根清净位”的临终遗言,是以自己的经验告诫后人,乃是现身说法。因为智者法师最初的志向,期望断除惑业而实现空性,以致发挥本有德能,直登十地、等觉果位。可是为了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而耽误了自己的禅定工夫,所以只证得圆教五品观行位而已。所以他说:“损己利人,但登五品”。所谓五品,就是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五种品级。圆教五品位,不但圆满领悟如来藏妙真如性(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实相妙理。在众生分上,无明烦恼虽然没有断除,而实相妙理完全具足,称之为如来藏,也叫做在缠如来。在佛菩萨分上,无明烦恼断除,实相妙理显现,称之为法身,也叫做出缠如来。无明烦恼称之为缠,无明烦恼没有断除称之为在缠,无明烦恼断除称之为出缠),所悟的境界与佛没有任何差别,而且能圆满降伏见、思、尘沙、无明烦恼,只是见惑尚未能断除而已。若断除见惑,即证圆教初信位。进而证得七信位,则思惑断尽,得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运用自如,而不被六尘所染污的实证功夫,所以称之为六根清净位。况且在六根的每一根中,都能具足六根功德,在六根门头成办自觉觉他的各种佛事,所以也称之为六根互用。如《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对此有说明。南岳慧思法师就示居此六根清净位。证得此位之人,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神通。其神通又不是小乘阿罗汉所能相比。所以南岳慧思法师在世时和圆寂后,都有不可思议的感应事迹,让所有见到和听到的人,都能发起信心。

南岳智者,皆法身大士。其实证地位,谁能测其高深。此不过欲勉后世专精学道,而作此曲折耳。岂真止证十信相似位,五品观行位而已耶。我等博地凡夫,那堪拟彼。我等只好粗持重戒,一心念佛,兼修世善,以为助行。依永明莲池之法行之,则无往不利矣。自己改恶修善,一心念佛。凡一切亲故并有缘之人,亦当以此教之。其反对之人,当作怜悯想,不可强制令行。按牛头吃草,万万做不得。若曰我一心念佛,诸事不理,不唯与世法有碍,亦不与佛法相合。素位而行,方为得之。劝人念佛修行,固为第一功德。然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母祖妣,皆当劝之。倘不能于家庭委曲方便,令吾亲属,同得不思议即生了脱之益。便为舍本逐末,利疏而不计利亲。其可乎哉。劝人念佛之功,净土书中说者甚多,恐费笔墨,故不详书。汝与师寿既修净业,只可在家念佛。普陀不可常来。即其余名山,纵然朝谒,亦不过看看山景而已。岂若在家修持,不废钱财时日。不劳身心奔驰之为愈也。

南岳慧思法师和天台智者法师,都是破无明证法身的大菩萨。他们的实证地位如何高深,谁也无法猜测。不过是为了勉励后人专精学道,而作出这种方便权巧的示现罢了,哪里真的是只证得十信相似位、五品观行位而已?我等业力凡夫,哪敢攀比他们,只好粗持重戒,严守杀、盗、淫、妄等根本戒法不犯,以一心念佛为正行,兼修世间善法为助行。依照永明、莲池两位法师之法努力践行,那就无往而不受益了。不但自己改恶修善,一心念佛。凡是一切亲戚朋友及有缘之人,皆当以净土法门劝导他们。遇到反对的人,当作怜悯他们想,不可强制他们接受。按牛头吃草,万万做不得。若认为自己一心念佛,就什么事都不过问,这样不但与世间法有妨碍,也与佛法不相吻合。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并努力做好应当做的事情,才算如法。劝人念佛修行,固然是第一大功德。可是下而妻子、儿女、兄弟,上而父母、祖父母等,皆当劝导他们念佛。倘若不能于家庭中委婉善巧地劝导自己的亲属,同得即生了脱生死轮回的不思议利益。那便是轻重颠倒,只知道帮助外面的人,而不考虑帮助身边的亲人,这样做合理吗?劝人念佛的功德,净土书籍中说的很多,考虑到浪费笔墨,所以这里不再细说。你与师寿既然懂得修行念佛求生极乐世界,那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在家念佛。普陀山不可常来。即便是其余的名山,就算是去朝拜,也不过是看看山色风景而已。哪比得上在家修持,不浪费钱财和时间,也不劳累身心忙碌奔波之好呢。

(未完待续)

3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