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起居注里面的内容,真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刺激么?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3-12 18:30:56

起居注里到底写了些啥?

很多人是不是都会把这玩意,跟什么皇家秘闻,宫廷八卦联系在一起。

就皇帝不管干啥,身边都要有个太监或者女官,拿个小本咔咔记录。

甚至老大半夜在后宫娱乐,娱乐了几次,娱乐了多久,跟妃子说的啥悄悄话,旁边都会趴着个人。

“哎皇上您别管我,您继续忙,”

然后一字不落,绘声绘色地把看到的一切,给记录下来。

哎呦,咋可能啊,我们说只要是人,他就有隐私。

屏幕前的你还有我,咱们这种最最普通的老百姓,谁还没点埋在心里的小秘密了哦?

就当了九五至尊,就不要脸了,大情小事都不藏着掖着了,不但要给人看,还得写下来,甚至要记进史书,供千百年后的人们评头论足,这不纯纯有毛病吗?

之所以啊,这个起居录会给很多人开头的那种魔幻印象,就是源于《礼记》玉藻中说的那句:“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以及《汉书·艺文志》里面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但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文献里写的是记言记事,并且就最早的《礼记》来说,我们也不能断章取义。

就拿这12个字,综合上下文来看,这一般是在举行日常大型仪式的时候才需要做的。并不是全天候十二时辰的。

并且,记录天子起居的行为,虽说在先秦东汉就有,但正式成为一种规制,还是到两普时期才开始的,并在北魏鲜卑族孝文帝的手中“臻于大成”。

所以我们一直说,李世民改起居注,违背了几千年来的理念。

其实啊,这个公元490年才完备的起居住制度,在人公元599年出生的唐太宗眼里,也不过就是个才有了100多年的东西罢了。

所以啊,别忽悠我什么“自古以来”。

所以啊,有咱们李老板开头了以后,后面的皇上对于起居注这个东西也就不怎么待见了。

宋朝他有,但写完以后得给老板看,然后再送到国史馆存档。

而到了大明就更乱了,一开始,朱元璋还没建立王朝的时候,在自封王吴的阶段,660年前1364年,曾经设立过这个职位,以太子朱标的老师,大儒宋濂领衔,然后洪武十四年重新设置,但很快又废除了。

你看这一来一去的感觉,老朱在这个起居注的问题上,真的是非常纠结。

而之后的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景泰朱祁钰,还有宪宗朱见深,对于这个事呢,就没有再怎么搭理过了。

直到明孝宗年间,在文官的极力劝说下,加上朱佑樘耳根子比较软,于是在弘治十七年九月,重置起居注。

然而就在重置后的九个月,弘治十八年六月,明孝宗他就驾崩了,而接下来以正德那个个性呢,能容得下这起居注,才还叫见鬼了呢。

然后就是嘉靖11年了,又有个翰林学士上疏,意思差不多就是,你祖宗朱元璋弄了起居注,你得恢复·····巴拉巴拉。

嘉靖的情商比较高,因为这话没法反驳,于是就“嘉纳之”,就是同意并嘉奖了这位大哥,但也就表扬一下就完事了。

该不搞还不搞,你能拿我怎么滴。

就这样直到万历三年,在众大臣的倡议下,张居正拍板,“搞起!”。

这起居注,才算在大明王朝重现天日了。可惜那时候才12岁的万历,一点发表意见的机会都没有。那就这样被稀里糊涂地给安排了。

至于亲政后,作为他应该也想废除这么个玩意儿,但从之后“争国本”搞了几十年来看,万历他也并没有那种一代雄主的魄力,去否定一个全体文官都觉得善莫大焉的制度。

从而,这《万历起居注》,也就成为了目前,年代最久远,保存得最完好的,一部起居注了。

那明朝灭亡后就是清朝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他们的确没搞,康熙弄了大半辈子,但在晚年不知道为啥废除了。

不过很快雍正就把他重设了,之后就一直非常稳定。

不过里面的内容,如果你看了几页,那就不会有太大兴趣了。基本就是皇上今天起来,去没去看太后,这个很重要,跟孝道有关,有就写没有就不写,一般也就六七天去一次。

然后,就是各种接见大臣,谁来了来干嘛,皇上怎么回复,非常的······枯燥。

毕竟在咱们大清,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起居注从撰写到收录,不得先让皇上派人看上个几回,否则脑袋掉了算谁的。

所以,你以为的起居注,看到的是一部大型宫廷纪录片,然而,这东西可能连一本日记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个会议纪要。

正应了网上这个段子,正经人写日记,有几个会把心里话写进去。

普通人尚且如此,何况天子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