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懒”着什么也不想做,如何帮孩子“动”起来?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4-09 11:03:07

拖延懒散的孩子什么样?

懒得聊天,懒得运动,懒得思考,懒得写作业,懒得起床;

没有兴趣,没有爱好,不修边幅,不讲卫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没有时间观念,总觉得累,也没什么开心时刻,整天萎靡不振。

可能我们只是盯到了表面上的懒,懒的背后其实是有我们家长所解读不到的一些“求救信号”。

应试教育以来,为了配合学校,我们一直是主抓成绩,忽视了孩子的自主能力、自理能力、沟通能力、抗压力等能力的培养。

孩子生活的全部甚至大部分被学习、考试、做题占领,并没有那么享受学习的过程,从懒惰最终会发展成厌学。

即便是成年人也会被懒惰打回原形,例如,下定决心要减肥,看到垃圾食品还是忍不住;计划明天要早起,却刷剧停不下来;买了瑜伽垫、健身器材,没用几次就放角落吃灰了。

对付厌学的钥匙一定是在父母手上,而不是在孩子手上。

父母身为成年人,有家里的主导权,创造了家庭的环境,能力也比孩子强。

家长对孩子的练习的反应方式是改变的关键。

简单来说,对孩子我们原来是拒绝的,现在必须要变成接纳;

原来是打骂的,现在必须要停止;

原来是忽略的,现在必须要关注。

那如何打破僵局呢?

第一,父母要开始自我觉察和反省。

很多时候,父母心里有一个幻想,总是希望培养出来的孩子比自己更强,更聪明。

我们期待孩子以后超越我们,这个幻想就会带来很高的期待。

甚至我们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清华北大梦都会投射到孩子身上。

这些行为有时候我们是不自知的,也是不太理性的。

此时,父母要带着觉察共情孩子的困难和无力感。

比如,看到孩子休学了,或者遇到一些困难,就要去想一想,孩子这么做一定有他的原因。

他自己一定也很难受,毕竟他是当事人。

每个孩子天生希望自己成绩好,他一定比我们更早的体验了学习上的打击。

如果我们一味的认为孩子不上学就是偷懒,经常否定孩子。

那孩子就会患上“习得性无助”——

孩子如果在学习上长期遇到困难,父母没能够帮助他在某个学习环节上有所突破,或者不能够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优势和强项,没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这个人的接纳,孩子的恐惧就会变成一种深度的抑郁、无助和无力的感觉。

这种无力的感觉,如果没有被看到,没有被关心,没有被处理,那对于这种发生任何不好的事情,他都会觉得一定是自己的问题导致的。

第二,父母要互相配合

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定海神针,稳定的夫妻关系可以给孩子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

有的妈妈在有了孩子后,完全疏忽了和丈夫的关系,所有精力都用来照顾管理孩子,导致了夫妻关系的疏离。

还有的父母,特别是妻子,在和丈夫出现问题时,特别喜欢把孩子拉进来,让孩子站队, 甚至逼着孩子拯救自己和丈夫的关系。

有的父母让孩子承担起照顾兄弟姐妹的责任,让大的让着小的,女儿让着儿子。

有的父母在自己焦虑、压力大的时候,就开始诉说自己的不容易,让孩子争气,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在这样的关系中,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完全错位,成了一种反哺的关系,孩子成了父母的父母,成了父母情绪的照顾者,要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父母的感受比我的感受重要”“我要 让父母以我为骄傲”“我必须优秀”,这样的孩子虽然懂事,但总是压抑自己。

第三,父母要主动改变自己。

如果家长不主动改变自己,指望着孩子来改变的话,这个效果其实是没那么好的。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不玩手机,那家长平时要大幅度的减少在家里玩手机的时间。

这种以身作则或者言传身教,比我们讲道理,去要求孩子更有效果。

当然这些道理其实很多家长们都明白,那如何做到这个,就是要有一个距离,或者是需要训练了。

身为心理咨询师,我见过太多来咨询的家长,一开始都认为是孩子的问题,咨询中各种抱怨。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家长的眼界拓宽了,能力增强了,就会说原来现在才是我们家庭生活原本的样子,可以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享受育儿,享受和孩子的关系。

第四,竭尽全力,有足够的耐心。

孩子一旦出现厌学的情况,家长一定要高度的重视,竭尽全力,甚至可能是付出时间金钱。

每个家庭的特点不一样,孩子出问题的背景也是不同,所以孩子性格类型也是不同的,因此,有的时候会遇到特别难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

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令人羡慕的“别人家孩子”都有迹可循,都是父母用实实在在的努力和不厌其烦的耐心换来的。

我们的耐心,不应只在孩子乖巧的时候显现,更应表现在孩子厌学的时候。

你有足够的耐心,孩子才有可能足够好。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慢慢来,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多让他们在生活中历练。

总有一天,那个看起来慢吞吞的孩子,会变得懂事,会加速前进。

与父母们共勉。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