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生化前三代玩法的恐怖游戏鼻祖,当年我被它的气氛拿捏住了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逗趣 2023-08-14 21:15:43

你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的恐怖片是什么?是你的童年阴影吗?

小时候,应该还没有上学,在电影院里,正放映着《夜半歌声》。是1985版的,不是张国荣版的。

别的记不清了,只记得宋丹平被人用碱水烧了脸后,疗伤时被裹成了木乃伊……就这个木乃伊已经吓得我够呛了。也因为害怕,记住了这个演员的名字翟乃社。

我第一次完整看的恐怖片是《黑楼孤魂》,那时候父亲在镇里工厂的文化宫上班,所以我小时候看了很多电影,并且是免费的。

哥哥在市里上学,所以市里放映电影,要比镇里放映的早。

哥哥给我讲过这个片子,比如老人住的房子里的卫生间门突然打不开了,老人以为是锁生锈也没在意,晚上看电视时电视突然故障,然后卫生间的门自己打开了……老人好奇走进卫生间,看见里面的浴缸一池子水,突然掉下一滴血,在池水里散开,老人抬头一看房顶什么都没有,再低头一看已经是满池子鲜红的血了,他看到了一个怪状的娃娃扑向他……

里面有个人很贪钱,看见地上有零零散散的美金,他就一张一张的捡,觉得自己发财了,但是镜头一转,旁人看的是纸钱。镜头再一转他眼里看到的是手里成了一沓美金,他一张一张的捡,进入了一个地下室,突然地下室的门关了,他再定睛一看,满地下室挂的都是纸钱……

我那时还在上小学,工厂文化宫放映这部片子,我就去看了,电影院里的人不多,我坐在了屏幕前方第二排(这不是自己找死吗?)

影片放映开始,正片前首先就是少儿不宜四个大字!当时我还笑呢,我还是太年轻啊。少年,你马上就要被这部电影虐得后悔不已……

看到中期只要有恐怖的片段,我已经闭着眼睛堵着耳朵了,但少年的倔强就是不从椅子上离开(是吓得不敢走吧……)。过了会儿父亲坐在了我身后,我觉得心里稍稍地安定下来,心里默念着这片子赶紧结束吧。

总算影片结束,待我回到家,这一宿真的是夜不能寐,时不时地惊醒出汗,让我到现在也不能忘记。不过也自此免疫了一部分恐怖片,这算是一剂恐怖片的疫苗吧?

后来还在同学之间大讲特讲这个电影里吓人的情节,孩子嘛,总是瞎逞威风,完全忘了当时在电影院怎么被虐……

在写《银河飞将》这个游戏的回忆时,提到了卫视中文台,这个台在播放节目时,总会时不时地穿插一个台标的3D动画,一个低沉男声说“您现在收看的是卫视中文台”,这个台的特点是播放10几20几分钟的节目就会播个几分钟的广告。后来这个形式被BTV播放还珠格格2时学会了……

《超级变变变》也是在这个台看到的,当时观看的是把这个日本节目完全汉化的版本,但又并非完全的转播,而是类似一个聊天节目,几个主持人,各自介绍安排播放一个表演,很像是PK。我对这些脑洞大开自己做道具自己表演的人着实的佩服,我经常为了看完而导致下午去学校迟到。

几十年后,2021年在东京举行的2020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场以超级变变变形式展现的50个奥运会项目动态图标,竟让我哽咽激动到眼眶湿润,如此庞大的开幕式,却用几个人的合作演绎,摄像机的跟拍角度,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50个图标。虽然偶尔有手忙脚乱未跟上节奏的情况,但这正表明是现场的实时表演的诚意,精彩的创意和有趣如今变成了感动。

《电玩大观园》里介绍过一个游戏《钟楼》一个拿着大剪刀怪物追赶着长发女子。你要操作这个女子逃跑。说是很恐怖的游戏,但我对这个游戏没特别的在意,最近在看视频介绍的时候,发现这个16位机的游戏,动作很细腻,当时我楞没觉察出来,错过了……

之前的一篇小长文说过,我玩的第一个次世代光碟游戏机是哥哥购买的3DO

在游戏摊挑选游戏时,有两款游戏引起了我的注意,《Alone in the dark》1和2 鬼屋魔影系列。我自己更愿意称之为“独闯黑暗”

先玩了1,上来就先让你选择男女主人公才能开始游戏。游戏有真人语音朗读游戏中的文字,比如字条、书籍等。

然后就是乡村田野一辆小轿车从远处驶来……故事开始了。

我印象里场景一开始是在一个类似阁楼或顶层木屋里(实际是从大门进来自己爬楼上来的),这时候要赶紧做两件事一是推动木箱压住地板门,二是推动柜子挡住窗户,如不在规定时间内,会有怪物从地板门和窗户闯进来。(像不像生化里也要用木板钉窗户防止丧尸闯进来的设定)

这算是自己接触的第一款3D类动作冒险游戏,所以一上来对操作很不习惯,十字键的上下分别对应角色的前进后退,而左右键对应的是角色方向。据说这种操作方式叫坦克式。其实习惯了之后还是挺方便的。

当时玩的是男主人公的,结果在一个地方怎么也过不去,因为不懂英文提示,所以就卡在了那儿。

后来用女主人公倒是把这个游戏通关了,而且整个流程时间不长,感觉不到1个小时就结束了。后来才知道男女主人公的流程不一样,男主人公至少得一个半小时以上才能通关。

再说说《鬼屋魔影2》因为当时玩1代的时候,卡在一处总是过不去,又不像现在查攻略直接手机一搜就行了。那会儿卡住了一时半会儿都过不去。

记得那会儿哥哥玩《光之继承者》的土星版,有个地儿卡了很长时间,我去找他,他说你帮我看看,没准别人一看就知道问题在哪里,当事者迷完全是这个道理。

我对2代的印象还是很深的,比如开始是海峡,高高的悬崖,一段即时演算的动画。几声贝斯有节奏的“噔噔噔”后,就开始忽高忽低的背景音乐响起,一个男声日语说年月日,我玩的是日版,所以语音和文字都是日语。

一个中年人翻进院里,小心的往中心的建筑走去,爬上建筑的二层或三层,从一个窗户进去,看见墙角一张床,一个小女孩背对着躺着,远处有个小丑的玩偶低着头坐在地上。

那中年人爬进房间叫了小女孩儿一声,小女孩儿转过头,却见身后的小丑已然走到中年人身后伸手sha了中年人。小丑消失,巫女登场。然后场景又换了。这时候背景音乐是《铃儿响叮当》但只是那一句叮叮当 叮叮当 铃儿响叮当,之后就变成了变奏,很诡异的音色响起。

还要说个事儿,PS土星出了个加强版,对游戏画面多边形数增加了,想让画面更圆润,但加强版里这小女孩儿在刚才的场景一转头,不亚于生化1里的僵尸回眸一笑,还不如不优化的好。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二代玩的是日文版,所以里面的枪叫铳,我自己那会儿是头一次听说,原来古时候火铳就是喷火的棍子。

由于在平房里玩游戏,天热,开着门通风,有个院里邻居的小胖孩儿总爱在外面看我们玩,哥哥也很好客,让小胖子进来看,有时也让他玩会儿。

小孩儿只喜欢玩侍魂和街霸,每当我玩鬼屋魔影时,他总是说哥哥能不能不玩这个游戏啊?听这个音乐我都觉得瘆得慌。是啊,甭说他了,就连我至今对这个铃儿响叮当的变奏还是记忆犹新。

游戏在2倍速光驱的3DO上运行,不知道是光驱读取速率慢,还是机能孱弱所致,能明显感觉到转场的卡顿,并能听到机子在疯狂读盘……当然也可能是D版所致。

虽然当时通了关,游戏的流程其实现在也忘得一干二净了。

毕业后,攒了半年打工的钱跟哥哥去鼓楼购买了四通代理的土星游戏机。哥哥给我买了10几种游戏,当时《生化危机1》的土星版刚发售不久,在老板拿出来我发现只有一张碟时还有些不相信,以为这个游戏至少得有两张吧?

当时没有觉察,多年后,才发现生化的玩法设定其实跟《鬼屋魔影》很是相似,很多是完全借鉴了这个游戏。

比如开篇选择男女主人公的设定;

比如操作的方式,都是坦克式;比如场景是固定的,人物是3D建模活动的等等。

《鬼屋魔影》的年代是1924年,在一个庄园城堡里,生化1里克里斯与吉尔、巴瑞众人也是被丧尸犬追赶,逃到了一个洋屋城堡里,要不港译叫“恶灵古堡”呢。

鬼屋一代、二代都有近距离攻击,可以拳或者脚,甚至可以铁头功,这个生化只有小刀了。

完全凭着记忆在写这篇回忆,我并没有仔细的深入去研究这两款游戏更多的相似之处。

后来在玩土星的生化1时,我很容易就上手了。

记得那会儿机子暂时放在哥哥那里玩,我每天早上要赶6点半的火车去市里上班,那时候是冬天,6点从家里出来天还是黑黑的,我在没什么人的街道往火车站赶,脑子里浮现起生化1开始的真人拍摄剧情,想到了丧尸犬,想到了克里斯一行人疯狂的奔跑,自己都觉得自己仿佛就这游戏中往火车站跑,有点恍惚的身临其境感。

每天火车的路程一共是5站,在第3或4站时火车总要停一段时间,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这火车两边要全是丧尸都攻上来我可怎么应付啊?

你看。我这样是不是玩游戏都魔怔了,实际上玩起来也并没有那么痴迷,只是这些想象到现在也难以忘记。

后来生化0的开篇就发生在火车上,三上是不是剽窃了我的创意呢?哈哈

生化1,我是在哥哥那里,用吉尔(easy)照着攻略打通关的,当我把土星拿回家,我自己插在黑白电视上不看攻略用克里斯(hard)又打通了一遍。

多年后,收了一张3DO的《鬼屋魔影1》正版,没想到品相还很新。

回函卡,说明书

还带一个书签

同时也收了一张PS版的《生化1》正版,没办法SS版太贵吧,当时没有买到。

盒子被挤了,没办法正如某大佬说的,我收的都是垃圾里挑出来的。

侧封,回函卡都在

PS独有的黑色盘,其实跟生化的主题很般配

初代吉尔的样子,哈哈完全不是御姐型啊,邻家小妹。

以前在屏幕前没有靠背的凳子上打一宿都不在话下,现在就算是躺着玩能坚持一个小时就不错了。

那个在夏天,不透风的平房,闷热,潮湿,吹着电扇依然湿透了T恤的少年,依旧开心地、专注地盯着屏幕按着按键。但现在,玩游戏的欢乐再也找不回来了。

1 阅读:666
评论列表
  • 2023-09-04 19:09

    要我说恶灵附身更像生化危机

    TOHebe 回复: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逗趣
    我知道啊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逗趣 回复:
    恶灵附身是三上真司脱离capcom之后做的游戏啊,本来就是同一个父亲不同的儿子。生化危机前三代确实是仿照鬼屋魔影的游戏方式制作的。
  • 2023-10-11 02:31

    寄生前夜呢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逗趣 回复:
    有机会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