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炸药要比TNT厉害?详细说说塑胶炸药

友琴评军事 2024-04-05 21:28:51

哎~~昨天脑子一热,写了个炸药的文章,被限流了~~哭

的确是写得有点过分,自我检讨一下。以后写文章,尽量不写的这么详细。

那好,说今天的话题:

在很多军事爱好者,或者热血小男生的眼里,C4炸药似乎是逆天无敌的存在。于是会有很多人在吹嘘C4的威力。

前几天写的文章中就露出了一个C4的包装照,在下面的讨论里面就吵成两派,一派认为C4威力无边,另一派则觉得C4基本上就是儿童玩具。

讲真,大多数普通人对炸药的了解实际上都不是很客观,这种不客观主要是信息来源的问题。日常和炸药最近的接触距离也就是看看电影或者玩玩游戏,在屏幕中所呈现出来的爆炸场景了。

但导演往往会为了视觉效果将爆炸夸大呈现。也似乎只有火爆的场面和巨大的爆炸声才会让观众觉得电影票很值。

尤其是现在,电影工业的发展,导致之前用烟火师经过精密计算和拍摄的效果都已经过时了,影视制作人员可以随心所欲的安排各种场景效果。

对于导演来说免费的东西自然做得越大越夸张就越有观看效果。

但这种事情就导致了,大家对真正的爆炸是什么样子的认知偏差越来越大。说实话按照电影、游戏等作品来讨论不同的炸药之间的威力大小,还不如讨论哪个演员长得漂亮有实际意义。

今天咱们就来客观的了解一下C4,嗯,真实的C4!

C4是什么?

C4(Composition 4,配方4)“Composition”这个词在初中英语中我们学过,是“作文”的意思,但在英语环境中来解释就要配合上下文的含义了,在科学领域中一般我们可以翻译为“配方”,所以C4直接翻译就是“配方4”。由此可见C4并不是像TNT,RDX这样的单质炸药,而是一种经过调配的“配方炸药”。按照这种写法,我们可以推断出,还会有C1、C2、C3……甚至C18这样的不同配方。

C4其实只是一种军事或者游戏爱好者的统称,指代的就是“塑胶炸药”。

咱们先按照狭义上讲,C4特指美国在1956年开始生产的“配方4”炸药,这是一种黑索金(RDX)加上塑性材料所制作的制式爆炸物。56年的配方中中C4的塑性材料是聚异丁烯,这个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咱们倒是经常可以看到,就是口香糖的基底物质。

当然了,聚异丁烯还被用作制作塑胶手套。我们之所以在嚼口香糖的时候不像是在嚼一块塑胶手套,原因是在口香糖的基底内还包含了蜡和甘油,蜡的存在是让大家嘴巴里面的塑胶保持松弛可分离,甘油的存在则是让嘴巴里的塑胶保持湿润。

和口香糖相同,在91%的RDX中添加了聚异丁烯就让原始的RDX晶体粉末具有可塑性,成为了可以捏成各种形状的爆炸物。

这里要注意一点,这点很重要——虽然聚异丁烯是口香糖的基底,拌了RDX,外观像是口香糖。但是C4是不能嚼的。原因是RDX最早是生产出来作为老鼠药的。

所以,我们能接触到的RDX水单上面都会有剧毒物的标记。这玩意如果要吃进到嘴巴里面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很多C4的包装上是有不能吃的提示的。

RDX(黑索金)属于烈性炸药,混合了聚异丁烯做成C4后从本质上讲聚异丁烯这种人造橡胶会在RDX颗粒之间形成隔离,大幅度的缓解RDX的爆炸威力。使C4本身的爆炸特性远远小于纯品的RDX炸药。说到这里,咱们就得说下爆炸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了:

我们在衡量一个单质爆炸物的爆炸威力的时候往往会衡量几个不同的维度指标,大家说的爆速度只是其中的一个指标而已。还会有爆炸能量、爆炸压力、气体生成量等等一系列的指标来衡量一种单质爆炸物的爆炸威力。

而这些指标就和单质爆炸物的密度、纯度、晶相等物理特性有直接的联系。

RDX的晶体密度为1.818克/立方厘米,理论上在这个密度等级上,黑索金的爆炸威力是最大的。

但是RDX是一种晶体颗粒,有点类似于咱们看到的盐粒的感觉,我们很难让RDX的每个颗粒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堆积起来的RDX本身颗粒之间是有空隙的。在RDX自由堆积的时候其空间密度只有0.8克/立方厘米,这时候RDX的爆炸威力就大幅度降低了。

通常,在使用RDX的时候往往会进行加压成型工艺。例如我们在制造原子弹的炸药透镜的时候会用到RDX。

让炸药在核心外围爆炸,通过爆轰波压迫原子弹的核心。这时候会利用模具加压的形式对原RDX进行塑型,通常塑形的时候压力会在250兆帕以上。这时候RDX的药柱会被压实,密度达到1.79-1.80克/立方厘米,爆炸的速度可以达到8750米/秒。压爆炸核心的过程极其危险缓慢,弄不好这个核心会在压制的时候被压爆。

在现代军工中还会有一些纯RDX的弹药,例如俄罗斯的3VBK系列的聚能穿甲弹,它的战斗部内就是利用纯RDX进行压制的成型药柱。

但压制密度要远远低于原子弹的爆炸透镜,只有1.52克/立方厘米,这种药柱的爆速也就降低到了8300米/秒。虽然还是很猛烈,但是已经大打折扣了。

在C4炸药中不仅仅添加了橡胶成分,而且C4中大RDX也无法通过压制的方式提高密度。实际上C4的爆炸速度也就只维持在了8000米/秒。虽然还是很高的爆炸速度,但是已经和纯品的RDX相差很多了。同时,C4的内混入的橡胶会对炸药内部的爆轰波的传递形成阻碍。这个阻碍有多大呢?大到了让C4的爆炸不能自持。

也就是说一块C4炸药的一部分爆炸所释放出的能量并不能激发同一块炸药另一部分爆炸。这也是为什么C4被子弹命中不会爆炸的原因了。这是塑胶炸药的优点,也是塑胶炸药的缺点。关键就看如何取舍了。但不容易引爆这个特性也给C4的起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所以,C4的起爆不仅仅要用到太恩雷管,而且如果炸药块比较大的话还需要在药块上布置多个雷管。这就导致了C4并不像是大家看的很多电影里特种兵掏出来后随便粘在哪里,一按电钮就能起爆的样子。真正在军队中操控塑胶炸药并不是每个士兵都需要掌握的技能,相反这是爆破手所掌握的“技术活”。

也正因为这个特性,C4(也包括大部分塑胶炸药)其实并不会在战斗中大量使用。更多的使用场景是处理未爆炸物或者是战斗结束后进行破坏。

用来炸毁一些难以人力摧毁的设施或者未爆弹药都是塑胶炸药真正的用途。

最后说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C4是美国货,那么我们有吗?

其实,C4现在美国人自己都不怎么用了,美军使用的C4大部分是库存。现在美国在用更新的塑胶炸药,例如M118或者M112,原理和C4基本相当,改变了配方让炸药的环境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而塑胶炸药的原理并不复杂,世界上各个不同的国家都有塑胶炸药的生产,名字嘛也就不叫C4了。不仅各国国家也都有自己的叫法,甚至形状和颜色也都有了极大的区别。

咱们自己的叫“塑-1”,特别简单直白的名字,但据W君自己的认知,咱们在“塑-1”之后就没有再生产过其他型号的塑胶炸药。原因也很简单,这玩意在咱们战术战法里面用途就更窄了,有这么一款能用的就够了。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