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线”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

益威聊国际 2023-01-14 09:51:03

1945年8月8日午夜,苏联突然对日宣战,随后出兵中国东北。与此同时,苏联的几个红军师又越过中国东北边境,向朝鲜半岛急速推进。

苏军挟着灭亡德国法西斯的余威,正将日本在东北亚的殖民迅速势力清除干净。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这些红军战士会在朝鲜的什么地方停下来。

在苏军打击下,东北亚的日军迅速投降

朝鲜半岛的命运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而要清楚地阐明这个“转折”的要点,我们又必须再把讲述时间提前。

众所周知,1895年,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攫取了中国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1910年,日本又吞并了所谓的“大韩帝国”,此后朝鲜半岛便成为了日本独霸的殖民地,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的最后时刻。

随着日本法西斯的败亡征兆愈发明显,同盟国对朝鲜的命运也做出了安排。

1943年年底,同盟国首脑举行德黑兰会议,美国总统罗斯福告诉苏联大元帅斯大林:“朝鲜还不具备行使和维持一个独立政府的能力,他们至少应该经过四十年的监护。”

而在同期举行的开罗会议中,为了照顾各盟国的情绪,同时也是为了表现一种“强权的怜悯”,在之后公布的《开罗宣言》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美、英、中三国计划对战后的朝鲜半岛做出如下安排:

“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的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开罗宣言》签字原件

《开罗宣言》公布时,为了避免刺激日本,斯大林拒绝参加开罗会议、不愿与蒋介石见面。(苏联此时尚未对日宣战,且力图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斯大林在开罗会议中的缺席,预示了很多问题。关于战后的世界格局安排上,同盟国成员(尤其是美苏两国)已经产生了严重分歧。又由于同盟国对朝鲜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问题更是一拖再拖。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此时来看,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但为了促使苏联早日对日作战,罗斯福说服丘吉尔,在隐瞒中国的情况下,对斯大林做出了让步,双方达成了秘而不宣的协议,这便是“雅尔塔密约”。

雅尔塔密约决定:在日本战败之后,一方面将一部分中国权益出让给苏联,一方面让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这四大国“共同托管”朝鲜。

这一秘密协定,背离了《开罗宣言》中有关远东内容的条款,除了侵犯中国权益外,也背离了“使朝鲜自由与独立”的相关精神,朝鲜再一次成为强国政治的一件抵押品。

但是,关于“共同托管”朝鲜的协议,却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案。

雅尔塔会议期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共同参加一次会议

到1945年7月中下旬,在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会议上,同盟国首脑并没有过多谈论关于朝鲜的命运安排。

关于朝鲜半岛的安排,对美苏双方来说都非常模糊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到底在哪里可以划出一条分界线、用作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占领分界线”?

虽然对朝鲜漠不关心,但是对日本却非常重视,尤其是美国。

罗斯福总统在世时认为,美国在朝鲜没有长远的利益,他们只是希望朝鲜“成为阻止苏联进攻日本的缓冲地带”。

继罗斯福之后上台的杜鲁门认为,虽然他的智囊们都主张“在整个朝鲜的日本军队应由美国受降”,但美军首先应该保证在日本抢先登陆,其次再考虑把军队送到朝鲜去“抢地盘”。

很明显,美国政府的策略是:先确保占领日本,再考虑朝鲜半岛。

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苏联红军冲进了朝鲜半岛,向拒绝投降的日军进行最后一战。

这时,美国人开始有了直觉性的担忧——因为在苏联红军刚刚进入朝鲜半岛时,距离半岛最近的美军还在几百公里以外的冲绳岛上。

于是,当美国将军麦克阿瑟正试图“占领”日本的同时,苏联红军也开始在朝鲜半岛攻城略地。

这个时候,美国人开始着急了,杜鲁门明确地提出:

“应当在朝鲜整个地区,就美国和苏联的海空军作战范围,尽快划出一条界限。”

事后,杜鲁门在回忆录里说道:“至于地面上的作战和占领区域,双方没有进行过任何讨论,因为当时没有人想到,不管是美国或者苏联的地面部队,会在短期内进入朝鲜。”

美国第33任总统杜鲁门,他的任期从二战末期持续到朝鲜战争爆发

就这样,美国杜鲁门政府和军方高层迅速在五角大楼召开紧急会议。1945年8月9日晚上,他们开始磋商如何不让苏联在远东占到便宜,以及如何保护美国在远东的利益。

在参加会议的众多人物之中,有一位名叫“迪安·腊斯克”的年轻上校,他是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的参谋人员。他在讨论时说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并最终因此改变了朝鲜半岛的历史进程。

迪安说,既然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可以立即投入使用的部队,加上时间空间上的掣肘,所以抢在苏军前面进入朝鲜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讨论结束时,国防部长助理让迪安和另一位参谋到隔壁一间休息室里继续研究这一话题,同时交给他们一个明确的任务:

“尽快搞出一个方案来……既能满足美国的政治意愿,又符合军事现状的折中方案……并且要在30分钟之内搞出来!”

于是,两位年轻的军官在休息室里绞尽脑汁,并一度对着朝鲜半岛的地图发呆。这时,迪安对照杜鲁门总统提出的“划出一条界限”的原则,开始试图确立了他的划线方案。

“如果我提出的受降建议大大超过了我们的军事实力,那么苏联方面就很难接受……” 迪安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朝鲜半岛那段狭长的地理版图上,而且尽可能在中间的部分搜索。

他设想按照朝鲜的行政区域划分出一条界限,提供给美苏首脑们去争辩。

但是实际上,在迪安面前的那幅关于朝鲜半岛的地图上,没有任何关于行政区划的划分,而30分钟的时间转瞬即逝。

这时,他看到了一道纬度线,并立即变得兴奋起来。

迪安拿起桌上的一直红色铅笔,干脆利索地在面前的地图上画出了一条直线,这条线便是著名的“北纬38度线”。

这便是“三八线”的来历。

迪安·腊斯克(Dean Rusk),朝鲜战争之后开始在美国政坛迅速崛起,1961-1968年曾担任美国国务卿

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其命运就这样被一个年轻的美国参谋给决定了,而他此前从来没有到过朝鲜半岛。

而他将这个国家分为两半的时间,竟然只花了短短的30分钟!

让人意外的是,当迪安将他的建议提交上去之后,美国高层竟然没有人提出异议,不仅迅速同意,而且很快就发给了苏联大元帅斯大林。

更令人意外的是,斯大林这次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美苏双方就“三八线”达成了罕见的默契。

与此同时,苏联第一远东方面军南翼部队在太平洋舰队的配合下,迅速切断了关东军退往日本本土的后路。8月10日后,苏军相继占领了半岛北部的雄基、罗津、清津、元山等港口,19日打下平壤。随后,苏联红军便停在了三八线上。

与攻入柏林时的“争先恐后”截然相反,这一次的苏联红军体现出了罕见的“风度”和“谦逊”,他们把三八线以南已经投降的日军,全部让给了美军前去接收。

直到苏联红军占领平壤20天后,美军第6军、第7军、第40步兵师才在朝鲜南部的仁川、釜山港登陆,他们为三八线以南的接收日军行动取了一个行动代号“黑名单”,但实际上他们坐收了苏军的胜利成果。

当美军马不停蹄地赶到北纬38度线附近时,苏联红军早已静候多时。两国士兵“相见恨晚”,还在三八线上举行了联欢会,就跟在德国易北河会师时那样。

联欢会上,美军跳的是踢踏舞,而苏军跳的是马刀舞。粗壮的哥萨克人惦着脚尖、疯狂旋转身体,这让美国大兵们惊讶不已。

联欢会最后,双方一醉方休……

易北河会师之后,美苏将德国一分为二,几个月后“如法炮制”,又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

总而言之,“北纬三十八度线”就这样成为了美苏军事分界线,也划分了两国的势力范围,并且很快固定下来,成为了双方的“共识”。

但是,这条线完全忽视了朝鲜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因素,是一条人为臆造出来的所谓界限。它从不同的角度分割了朝鲜半岛上无数的山峰、截断10多条河流,200多条乡村公路、8条等级公路和6条铁路。当然,还有数不清的村庄,以及无数具有世代血缘关系的同一个民族的人们。

于是,仅仅4年零10个月之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火焰终于被点燃。

文章最后,我们不得不说,朝鲜半岛就此陷入了民族磨难的深渊,至今仍在遭受民族分裂的某些隐痛。

这条线的出台,最终卷入了中美军队在内的十几国军队、引发了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并最终导致半岛生灵涂炭(超过300万人伤亡、上千万人流离失所)。

这条线举世闻名,同时也争议不断。直到现在,这条线附近仍然面临着战争威胁。因为战争双方在1953年签署的只是停战协定,并非最终的和平协议。70年来,朝韩危机每过几年便激化一次,这几乎成了东北亚地区的常态,有时甚至濒临核战争的边缘。上述种种,都是冷战时期大国争霸造成的、难以逆转的后遗症。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