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全力拼经济。
1
广东“抢跑”
击鼓催征、龙马精神,到处都是穿梭奔忙、播种希望的景象。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
观大局,中国式现代化徐徐展开,夯实物质技术基础责重如山;抓机遇,科技浪潮滚滚而来,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时不我待;行大道,新质生产力欣欣向荣,实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前景无限。
要视人才为珍宝,要与企业同奋斗,要用市场育动能,要向改革要活力……
以上这些振奋人心的“金句”,来自于同一场大会。
2月18日,也就是龙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书记黄坤明给大家加油打气。
笔者留意到,这是继2023年1月后,广东省再次在农历新年的首个工作日召开“新春第一会”,主题依然聚焦高质量发展。
我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再次将“开年第一事”瞄准“高质量发展”,抢跑信号不言而喻。
从媒体报道来看,这场大会有几个亮点。
第一,看议程。2月18日上午举办全体大会,大会全程视频直播,下午围绕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粤港澳人才协作、发挥金融“活水”作用等主题展开分组讨论。
第二,看参会人员。有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各地市和省直厅局“一把手”,还有来自科技、教育、企业的各界代表等,不难想象,“军令状”自然少不了。
第三,看“硬科技”。大会期间还将举办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涵盖新药和医疗器械、海洋科技、科学仪器、AI和芯片、材料、新型储能、现代农业、装备设备等领域,全球首款5.0T人体全身磁共振仪、实现国产替代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SP1000、国产首台高清晰度三维脏器彩超R9、GOVE飞行汽车等展品实物或模型将亮相展区。
大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直言广东肩上的“历史重担”:
从现在起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间紧、任务重,广东要走在前列,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对照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中国特色”,无论是让全省全域、全省人民整体迈入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还是推动两个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都需要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作支撑。
对照“两步走”战略安排特别是第一步的总体目标,我们要率先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率先进入创新型经济体前列,还有较大差距和不足。
要实现这些目标,达到新的发展高度,答案就藏在五个字里:高质量发展。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广东“新春第一会”的决心。
2
“压舱石”
广东,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
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这个数字啥概念呢?同期,全国生产总值是126万亿元左右。也就是说,广东的生产总值在全国占比超过10%。
放眼全球,与世界各大经济体相比,广东的生产总值可以排进全球前10名,超过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如此庞大的体量,稳增长已经非常不易。2023年,广东GDP同比增长4.8%,成为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总量更是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
高质量增长更是需要“披荆斩棘”。根据南方日报的梳理,过去的一年,广东的多项数据颇具“含金量”。
例如,作为外贸第一大省,广东外贸规模已连续38年全国第一,占全国比重从2023年初的17.6%升至全年的19.9%。
再如,2023年,广东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800万户,并一举拿下四个“全国第一”:经营主体总量全国第一、企业总量全国第一、外资企业总量全国第一、民营经济主体总量全国第一。
又如,2023年,广州、深圳两个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均超3万亿元。广州重回全国“经济第四城”,深圳也成为广东第二个万亿元消费城市。东莞、佛山等城市的经济总量也在持续扩大。
还有,“百千万工程”如火如荼。广东设立总规模240亿元的省产业转移基金,安排1万亩用地指标支持15个主平台建设,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超650个、总投资超3200亿元。
一个经典的例子在清远,占地1万多亩的广清纺织服装有序转移产业园正着力打造“中国快时尚智造基地”,希音、拼多多等龙头企业先后签约落地。
此外,在成果转化方面,广东积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9+N”体系布局建设,在生物、纳米领域获批建设2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广州、深圳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2023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金额超4400亿元、约占全国1/10……
经济第一大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大象起舞”!
3
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由于发展基数大,广东的每一个增长点都来之不易。
但身上的责任,让她必须勇往直前。2024年,广东提出的GDP预期目标是增长5%。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这些问题依然存在。
而且,新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单纯依靠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来实现。
在潮流之巅,广东何以继续乘风破浪?问题的答案,同样要向那五个字求索:高质量发展。
广东以制造业立省,一直坚持制造业当家。2023年,广东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87万亿,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三分之一,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
更重要的是,早在十几年前,广东就率先进行产业转型,创新型经济走在全国前列,如今已进入“收获期”。
例如,2023年12月,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在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成功点火投产,标志着我国钢铁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再迈新步伐。
还有2023年11月,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宣布,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第一个“100万辆”用时13年,最近的第六个“100万辆”仅用时3个多月。这背后,2023年广东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53.18万辆,在全国占比达到26.8%,以绝对的领先优势居全国第一。
换句话说,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广东造”。
在惠州,德赛电池、亿纬锂能等“链主”企业的涌现,带动形成千亿元规模的锂电池产业集群;在佛山,一个北滘镇就形成了智能家电、高端装备、机器人等多个产业集群,镇域经济规模超千亿元……广东正大力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2024年,广东还将推动超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新培育超25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推动5500家以上企业“小升规”,让广东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
依托厚实的制造业“家底”,广东的传统产业在技术改造中焕发生机。
而这,也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
4
结语
往深处看,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有着扎实的“地基”。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已连续7年全国第一,全省研发人员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效注册商标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
此前发布的ESI(基本科学指标)最新统计中,广东有10所高校进入“全国百强”,8所高校新增14个全球前1%学科,3所高校新增3个全球前1‰学科。
在人才培养方面,《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广东省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分别达94万人、690万人,有效持证外国人才达4.5万人。
在基础研究方面,2023年广东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9%。2023年,广东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
一直以来,广东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断发力底层科技创新。
这一点,与高层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不谋而合。科技创新,恰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经济依旧充满不确定性。但我们相信,胆气和实力兼具的地方,总能破除万千险阻和层层迷雾,走向新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