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吨+核动力,中国下一代航母或将一步到位,终结美国垄断

世界君视 2025-01-07 13:56:42

文/孙行者

近期出现在网络上的“‘福建舰”恐怕并没有同型舰,因为下一艘国产航母将是全新的采用核动力的‘超级航母’”一说,或许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极有可能成为现实。被视为国产航母技术发展验证平台之一的陆地“水泥航母”的新变化,有望证明这一点。

(“水泥航母”舰岛位置的变化和与美制航母的对比)

有军事爱好者对国内陆地“水泥航母”的最新卫星照片进行了研判和分析,发现其原本位于舰体右侧中部的大型舰岛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尺寸明显小得多且位置向舰体右侧后部转移的新舰岛。这一点与美国海军最新型核动力电磁弹射型航母“福特”级如出一辙,基本可以断定相关团队正在对国产新型核动力航母的上部建筑样式,进行着某些技术验证工作。毕竟,只有无需整合烟囱且不用考虑控制舰内排烟通道长度、走向和布局的核动力航母,才能把舰岛尺寸做得如此紧凑并实现随心所欲的位置后移。

(“福特”级航母的舰岛位置十分靠后)

而舰岛尺寸缩小和位置后移所带来的好处无疑是很大的。前者可减少舰岛对航母甲板面积的占用,将增加出来的甲板面积用于摆放更多数量的舰载机。后者则可降低舰岛对正在甲板停机区内进行调度的舰载机所带来的阻挡,让舰载机无需以绕过舰岛的方式顺利到达1号弹射器所在的放飞区,提升放飞效率。相比起身为上一代核动力“超级航母”的“尼米兹”级,“福特”级核动力航母的舰岛位置进一步后移,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载机量和优化甲板调度作业效率,拥有比“尼米兹”级更强的海上航空战力。

(“戴高乐”号选择了舰岛前置)

当然,不仅是舰岛后移,核动力航母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类似法国“戴高乐”级的舰岛前置技术路线,其也能减少对使用率最高的航母甲板中部区域的占用,实现近似的提升载机量和优化调度效率的效果。那么,中国为何会选择名为“舰岛后置”的美式航母技术路线,而并未选择“舰岛前置”的法式路线呢?

(“戴高乐”号只有2个放飞点)

可能有人会说,舰岛前置会对放飞区的甲板空间造成挤压,不利于在直通甲板区域布置2座弹射器,以及不利于翼展较大的舰载机从最右侧的1号放飞点起飞,因为机翼可能会撞上舰岛。确实,这是“戴高乐”号航母的一大局限,其在直通甲板区域只布置了1座弹射器。但笔者认为,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非在于舰岛前置,而是因“戴高乐”号仅为4万吨级中型航母所带来的舰体尺寸和飞行甲板宽度的限制,使得其无法在舰岛前置的同时,还能在直通甲板区域布置2座弹射器。若是换成10万吨级“超级航母”的体量和更大的舰岛外飘幅度,那即便选择舰岛前置,也可能不会对1号和2号弹射器的放飞作业带来什么影响。

(“尼米兹”级航母的舰内空心区域示意图)

中国之所以更倾向于美式路线,更大的原因恐在于舰体重量的配平。如果下一艘航母确实是10万吨级“超级航母”,那其应该选择与美式航母相同的搭载4座弹射器,即多达4部电磁弹射系统的重量都集中于舰体中前部位置。而在舰体中部和中后部,则有着一个很大的空心区域,那就是舰内机库。受空心结构的影响,舰体中部和中后部的重量,无法对中前部的重量进行多少平衡。此时,自重可达数百吨的甲板上部建筑舰岛,就成了实现前后重量配平的可选手段之一,自然会考虑多向靠后的位置进行布置。

(中国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猜测图)

至于说“戴高乐”号为何能实现舰岛前置,一方面是因其只有2座弹射器,舰体前部的重量不足以对配平带来太大影响;另一方面还是受中型航母体量的限制,导致其干舷高度低于尺寸更大的大型航母和“超级航母”,为了减少甲板上浪对舰岛视野所带来的影响,故只能选择舰岛置于视野条件较好的舰体前部。而在10万吨级“超级航母”这里,舰岛后置依然是目前的最优之选,中国采用美式技术路线的相关考虑,应该就在于此。这同时也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将在核动力电磁弹射型“超级航母”领域,打破美国长达几十年的全球垄断地位。一步到位的国产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或许很快就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0 阅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