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何这么喜爱徐海东?因为徐海东有三大优点,让人放心

2024-12-14 13:09:15

毛主席为何这么喜爱徐海东?因为徐海东有三大优点,让人放心

1955年秋,新中国首次大授衔,一个令人瞩目的细节引发热议:徐海东将军在十大将中位列第二,仅次于战功卓著的粟裕。这一安排背后蕴藏着毛主席对徐海东的特殊情谊。从1940年开始长期养病的徐海东,虽未参与解放战争,却得到毛主席始终如一的关心。1960年春节期间,在广州养病的毛主席甚至要求司机避免发动机声音打扰到邻居徐海东休息;1969年,身患重病的徐海东带着氧气袋出席九大,毛主席亲切致意,全场起立欢迎。徐海东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赢得毛主席如此厚爱?原来,这位被誉为"徐老虎"的将军,凭借着作战勇敢、顾全大局、立场坚定三大优点,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征战沙场写传奇 英雄本色显担当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徐海东将军的事迹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在大别山区的丰功伟绩,为革命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1932年的金秋时节,红四方面军主力奉命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向川陕地区转移。在这个危急关头,徐海东临危受命,担起了坚守大别山的重任。

面对敌人的重重围剿,徐海东带领部队在崇山峻岭间与敌周旋。他善用地形优势,让装备笨重的敌军在山间疲于奔命。

在徐海东的带领下,红25军不断发起出其不意的突袭。他们像山中猛虎一般,在敌人最松懈的时刻发起进攻,屡建战功。

敌军后方空虚之际,徐海东总能抓住战机。他带领红军战士长途奔袭,攻占敌占城镇,缴获大量军需物资。

这支在徐海东指挥下的红25军,成为了大别山区一面不倒的革命旗帜。他们的存在牵制了大量敌军,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1934年9月,一个重要的时刻到来。中央派遣程子华同志来到大别山,上级指示让他担任25军副军长。

在这个关键时刻,徐海东展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胸襟。他主动提议让程子华担任军长,自己退居副军长之位。

这一决定体现了徐海东顾全大局的革命品格。作为红25军的主要缔造者,他完全有资格继续担任军长职务。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徐海东先后在八路军和新四军担任重要职务。即便身患旧伤,他仍然坚持带病指挥作战。

在周家岗战斗结束后,徐海东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他在做战斗总结报告时突然晕倒,这一幕牵动了全军同志的心。

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立即发来电报慰问。他特别叮嘱徐海东要安心养病,这份关怀见证了革命同志间的深厚情谊。

从1940年开始,徐海东就一直在养病,因此错过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进程。但他早期为革命立下的汗马功劳,始终铭记在党和人民心中。

善谋巧战显身手 血战大别写春秋

鄂豫皖根据地的1932年秋天,注定要被历史铭记。红四方面军主力刚离开不久,敌军就像闻到腥味的秃鹫一般蜂拥而至。

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刻,徐海东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死守大别山。这片红色热土不能丢,这片革命火种更要保。

战争年代的大别山区,沟壑纵横,山势险峻。徐海东带领红25军战士们,把这些天险变成了克敌制胜的利器。

敌军来势汹汹,一次又一次调集重兵围剿。面对悬殊的实力对比,徐海东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

大山里的每一条小路,每一处隐蔽点,都被红军战士们熟记于心。敌军带着笨重的装备在山路上跋涉,却总是扑空。

徐海东带领红军战士们,像山中的猛虎一般神出鬼没。当敌军疲惫不堪之际,红军就会突然发起猛烈攻击。

一次次的胜利,让红25军的威名在大别山区传开。当地百姓给徐海东取了个绰号叫"徐老虎",这个名号很快在敌我双方间广为流传。

徐海东不仅善于防守,进攻的本事更是了得。他经常抓住敌人后方空虚的机会,带领部队展开长途奔袭。

这些奔袭战往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红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攻占敌人控制的城镇,缴获了大量军需物资。

在徐海东的指挥下,红25军不断发展壮大。这支部队就像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高高飘扬在大别山的上空。

敌人为了围剿红25军,不得不抽调大量兵力。这样一来,其他战区的敌军力量就被大大削弱。

徐海东和红25军的这种牵制作用,为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正是毛主席所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在大别山区,徐海东带领红25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他们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让敌人闻风丧胆。

这些战绩不仅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徐海东赢得了"徐老虎"的美名。这个称号背后,凝聚着将士们的敬佩和百姓们的爱戴。

大节见大德 让贤显襟怀

1934年的深秋,大别山区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中央派来的程子华同志带着上级指示,来到了红25军驻地。

这道指示的内容让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程子华同志将担任25军副军长。消息传开后,许多人都为徐海东感到不平。

毕竟,红25军是徐海东一手带出来的。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每一分成就都凝聚着徐海东的心血。

可就在这时,徐海东站了出来。他主动向上级建议:由程子华同志担任军长,自己改任副军长。

这一提议在军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作为红25军的主要缔造者,徐海东完全可以继续担任军长职务。

但徐海东的态度非常坚决。他说:"程同志是从中央来的,学问好,能力强,由他来当军长对部队发展更有利。"

这种顾全大局的胸襟,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肃然起敬。徐海东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革命利益高于一切"。

在交接仪式上,徐海东向全军官兵宣布了这个决定。他表示会全力配合程子华同志的工作,共同带领红25军取得更大的胜利。

从此以后,徐海东和程子华配合默契,指挥红25军转战大别山区。两人携手共事,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少功劳。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海东先后在八路军和新四军担任要职。即便身患旧伤,他依然坚持带病指挥作战。

在一次重要的战斗总结会上,徐海东突然晕倒在讲台上。这位不知疲倦的老战士,终于被多年的伤病击倒了。

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立即发来电报慰问。他特别叮嘱徐海东要安心养病,这份关怀体现了革命同志间的深厚情谊。

徐海东让贤这件事,在革命队伍中广为流传。人们说,真正的共产党员就该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徐海东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革命第一,个人第二"。

从1940年开始,徐海东就一直在养病,因此错过了解放战争。但他早期为革命立下的功勋,以及表现出的高尚品格,永远铭记在党和人民心中。

在新中国成立后,徐海东获得了崇高的荣誉: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二。这个排名背后,不仅有他的战功,更有他的德行。

赤胆忠心铸军魂 功勋彪炳写春秋

1955年金秋,北京举行了新中国首次大授衔仪式。在这个庄重的时刻,徐海东将军在十大元帅中位列第二,仅次于战功卓著的粟裕。

这个排名引发了军内外的广泛关注。毕竟从1940年开始,徐海东就因病远离战场,未能参与解放战争的伟大进程。

可是毛主席对徐海东的器重,从来都不是依据他参加了多少次战役。在毛主席看来,徐海东最珍贵的品质是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1960年春节期间发生的一件小事,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对徐海东的特殊情谊。当时在广州养病的毛主席得知徐海东就住在附近,特意叮嘱司机避免发动机声音打扰到这位老战友的休息。

这种细微之处的关怀,映射出革命同志之间的真挚情谊。毛主席对徐海东的关心,不仅仅局限于工作层面。

1969年,一个感人的场景在人民大会堂上演。身患重病的徐海东带着氧气袋出席九大,全场代表纷纷起立,向这位革命老将致以崇高敬意。

毛主席在主席台上看到这一幕,立即向徐海东挥手致意。这个场景,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

徐海东虽然身患重病,但革命意志丝毫未减。他坚持参加重要会议,为党和国家的建设继续贡献力量。

在建国后的岁月里,徐海东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即便不能再上战场,他也通过其他方式为军队建设添砖加瓦。

他经常应邀为年轻官兵讲述革命故事,分享作战经验。那些在大别山区的传奇战绩,成为了激励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徐海东的一生,就是一部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历史。从投身革命的那一天起,他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作战勇敢、顾全大局、立场坚定。这些品质让他赢得了毛主席的特殊信任。

新中国的每一个重大时刻,都能看到徐海东的身影。即便带病出席,他也要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徐海东依然心系革命事业。他用毕生的年华,谱写了一曲红色赞歌。

这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徐海东同志是一个好同志"。这个评价,道出了一代伟人对一位老战友的由衷敬重。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