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故事17伤怀女寻亲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4-11-11 21:13:12

唐敖入蓬莱山一事,林之洋回来没敢告诉妹妹,小山和小峰虽然天天读书,但是父亲总无音信,不免牵挂;林氏也因挂念丈夫,时常叫人回家问信。

这一天,姐弟正在盼望,忽见唐敏领着林之洋进来。林氏见了,只当丈夫已经回家,非常欢喜。

林氏忙行礼让坐,叫小山、小峰出来拜见。林氏道:“哥哥只顾将你妹夫带上海船,这两年合家大小,都不放心···”

小山不等母亲说完就问舅舅她父亲怎么不一起回来?林之洋慌说她父亲因被革了探花,怕街邻笑话,没脸回家,要到京里静心用功,等下科再中才肯回来。

林之洋见小山半信半疑,又说:“俺同你舅母再三劝阻,他执意不听。他在海外赚的银子,托掩送来,他向京里去了。”

林氏和小山听了,不觉目瞪口呆。唐敏也觉哥哥性情变化太大,就问林之洋说到家了竟过门不入?功名什么时候能得到谁能说的准呢?假如下科还考不中,难道还不回家么?

林之洋塘塞说:“是呀,这话令兄也说过,若榜上无名,大家莫想他回来。他这般立志,俺也劝不了的。”林氏仍怪哥哥不该带唐敖到海外。如今游的连家也不回了!

林之洋也说当时他不让唐敖到海外去,他百般阻拦,唐敖执意要去,他也拦不住!况且当时也没想到唐敖如此不想回家。

小山怪舅舅不该放她父亲去西京,没别的办法,她要去西京找父亲,要求舅舅送她到西京,说即使父亲不肯回家,见见面也好。

林之洋被小山几句话说的吓了一跳,说她小小年纪,吃不得外面的苦?以前她父亲外出时一去两三年,也都好好回来了,就说他名里有这个‘敖’字,也不会好好在家呆着。

林之洋停顿一下又说:“下科考过,自然就回来了,甥女为啥这样性急?岭南到那几千里路程,这样千山万水,问你叔叔,你们女子要是能去,俺就同你叔送你去。”

唐敏听见林之洋让他同去,连忙说道: “我看侄女将来也要上京考试,不如明年考过郡试进京,借赴试之便,就近省亲,也是一举两得的事。”

小山问那得多久。唐敏说她父亲生来性格就这样,勉强不得。父母在时,唐敖还不敢走太远,父母去世后他一走一两年是常事,家人都知道。

小山听了,掉了几点眼泪,只得勉强点头道:“叔父说的也是。”

林之洋将女儿国的一万两银子说明白了,并将廉家女子所送明珠也都交代清楚。又闲聊些别的事。

唐敏款待饭毕,又坐了一会。因为妹子、甥女口口声声只是埋怨,又想起妹夫真实情形,只觉坐立不安,就说家里有事,匆匆走了。

林之洋回家把燕窝卖了,买了几顷农田。过了一段时间,又生了一个孩子,差人给妹妹送信报喜。

林氏听了,非常高兴,喜林家又添后了。到了第三天,林氏带小山、小峰到哥哥家贺喜。

谁知吕氏产后,忽感风寒;加上怀孕将一年之久,身体虚弱,血分不足,病得很严重。林氏见嫂子有病,就在娘家住下,陪嫂子解闷。

这日,小山同婉如在江氏房中闲谈,只见海外带来那个白猿,忽从江氏床下把唐敖枕头取了出来,抱着在那里玩耍。

小山见了,向江氏笑道:“婆婆你看白猿真淘气,才把婉如字贴拿来翻看,现在又拿舅舅的枕头来乱扔。怪不得古人说‘意马心猿’,果然没有一刻安宁。这么好的枕头,为啥放在床下?”

小山说着就向白猿手中取过,看了一看,好像自己家中之物,随即掀起床帐,朝下一看,只见地板上放着一个包裹。

小山正要动手去拿,江氏忙拦住道:“那是我的旧被,很脏,姑娘不可拿它!”小山见江氏举止惊慌,更觉疑惑,硬把包裹拉出,细细一看,却是父亲之物。

于是,小山向江氏追问,林氏听也走过来,见了丈夫包裹,又见江氏惊慌的样子,只吓的魂不附体,知道凶多吉少,不觉放声痛哭。

小峰不知道发生什么事,见了这个样子,糊里糊涂也跟着啼哭。江氏慌得不知如何是好。小山忍着眼泪,走到吕氏房中把林之洋请来,指着包裹,一面哭泣,一面追问父亲下落。

林之洋暗暗顿足,心想:他的包裹,就怕妹妹回家看见,特意藏在岳母床下;今天还是被她发现,这可怎么办呢?

林之洋见难以隐瞒,只得说道:“妹夫没有遇到灾难,也没得病,如今在山中修行养性,为啥这样大哭?你们先别哭了,听俺给你们讲这原由。”林氏听了,强忍住悲声。

林之洋就把遇见风暴,吹到小蓬莱,妹夫上去游玩,竟一去不回。他们天天寻找,足足等了一个月,等的米没了,水干了,一船性命难保时只得回来,前前后后的事,说了一遍。

小山和林氏听了,更加痛哭不止。江氏再三劝解,也不能止住悲痛。

小山责怪舅舅不应隐瞒实情,当时回来就说也好寻找,不看见包裹,不知瞒到何时。要舅舅还她父亲,不然就不活了!说完仍是哭泣不已,林之洋无言可答。

江氏只得把他母女劝到吕氏房中。吕氏因身体虚弱,还没下床,一看这情形也扎挣起来,同林之洋再三相劝。

小山口口声声只叫舅舅还她父亲。林之洋只好说等你舅母病好,俺们再到海外替你找去。

吕氏也劝说将来少不得要去贩货,自然帮助找回来。林之洋把唐敖所题诗句向婉如要来,递给小山道:“这是你父亲在小蓬莱留的诗句,你看舅舅是否骗你?”

小山接过看了,送到林氏面前读了一遍。林之洋道:“他后两句说:‘今朝才到源头处,岂肯操舟复出游!’看这话头,他明明看破红尘,贪图仙景,任俺怎么找他就是不出来。”

小山劝母亲不要悲伤,等舅母过了满月跟随舅舅到海外去

林氏怕小山没出过远门,未上过海船,又难估计好回来的日期,怕影响读书,误了考试,你要自己去,如何去得!我同他们前去,要是能中个才女,咱也荣耀。

小山说父亲在万里之外,存亡未卜,她没有心思去考试!若母亲去寻找,她不放心。就是找到,父亲未必肯回来,她去合适,母女俩一时相持不下。

林氏不明白怎么未必肯回来,小山说母亲要是找到父亲,父亲因为看破红尘,执意不回来,母亲又能怎么样?若女儿寻见父亲就可以哭诉,可以跪求,还可谎说母亲焦愁患病。

林氏说不舍得让女儿辛苦.小山说:“女儿一是因为母病,二是因父亲远隔外洋,所以不远万里特来寻亲。父亲听了这番话,又见女儿跪求,可怜我孝心,一时肯回来,也说不定。”

林氏问这样行吗?小山见母亲动摇,就说:“女儿此去,虽说抛头露面,不大方便,但年轻,行动也还方便;至于母亲,不是我们女孩可比,怎能抛头露面,各处寻访呢?”

林氏听了,半晌无言。林之洋道:“外甥女虽然年幼,也知道不好出头露面。按我的主意,你们都不用去,还是俺去替你寻访,倒也省事。”

小山说,话虽然有理,但是舅舅要是找不回来,她们也不能甘心呢,还得请舅舅同去。与其将来费事,不如这次同去。

林之洋见拗不过她只得说道:“外甥女这样挂念,非要去,俺们也难劝阻。只好等你舅母满月,俺置些货物同去便是了。”

于是大家商定八月初一起身。林氏要替女儿收拾行装,马上带着女儿告别哥嫂回家了,把丈夫包裹也带了回来。

唐敏听说唐敖之事也详细打听情况,手足连心,很是感伤,可是也没什么办法。小山回家后,每天叫乳母把一些桌椅都摆在庭院当中,在上面不停的跳来跳去练习行走。

这日,林氏看见,问道:“我儿,你这两日不是着了魔?为何只管跳上跳下,四处乱跑,这是干啥?”

小山说她听说外面山路难行,若不预先在家里练习练习,怕将来到了小蓬莱上不去山。林氏听了:“原来如此,也还想的周到,难为你了。”

不知不觉到了七月三十日。小山带着乳母告别母亲、叔、婶。林氏千叮咛,万嘱咐,都是些“寻着父亲,早早回来”的话,洒泪告别。

唐敏把小山送到林家,并把一千两路费交代明白,又说了些感谢拜托的话。告别了林之洋。

唐敏从林之洋家出来,去了学馆。后来本郡太守因为太后开了女科,仰慕唐敏的才名,聘请唐敖给他女儿当老师去了。这是后话。

再说林之洋置办了些货物,请多九公同去照应。九公因在歧舌得了一千银子,生活过的去;加上在小蓬莱吃了灵芝,大泻之后,精神非常疲惫,不愿出门,不想再到海外。

林之洋哪里肯答应,九公禁不起林之洋再三恳求,情面上不好推脱,只得勉强答应了。

林之洋和九公商量兰音、若花怎样安排。多九公建议:“让兰音与令妹做伴,这孩子是唐兄的义女;若花是你的义女,带在船上与侄女做伴,以后帮她选个好夫家,也算以德报德了”。

林之洋觉得这建议很好,连连点头。当时将兰音、若花接到家中,田凤翾、秦小春也都过来与小山等人见礼。

林之洋一一告知详细,小山这才明白。大家一经聚谈,倒像以前就认识一样,非常亲热。按年龄大小,以姐妹相称。

小山问起若花为什么远离故土,若花就把立储被害的事说了一遍,说着说着眼泪忍不住就落了下来。

小山劝若花不要伤了身体,因她是人中龙凤,有储君的尊贵,命运不好是局势所迫,命中注定这一劫算不上大灾难。将来会有好的际遇,还说以后姐姐才知她所说不错。

若花知道小山这是劝慰的话,她仍然说:“借妹妹吉言了,您不过是宽慰我的意思,我理解,我会好好调整自己的。”

林之洋又把要送兰音与妹子做伴的意思说了。小山大喜,道:“外甥女正愁母亲在家寂寞,兰音妹妹过去,不但很多事都可代替我,而且少了母亲许多牵挂。

于是,就托兰音在家照顾,说寻亲回来,再谢她。兰音也说起当日救命之恩,今天姐姐海外寻亲,我理应在家侍奉家母,不用相托。

小山又对小春说道:“妹妹早就听说凤翾、小春二位姐姐都是好学问,可惜才见面。就要离别,不能听您们的教诲,真是遗憾!”二人连忙说道:“不敢。”

田凤翾问小山明年六月能否回来。小山道:“道路很远,就是来往风顺,明年秋天也难赶回来,将来只好喝二位姐姐高中的喜酒了。”

秦小春说她们想去考试,可路太远,没人护送,原想到了那时,要是小山去赴试,她们可以一同前往。不想小山忽然有海外之行,看来她们这个想法只好中止了。

林之洋也说去年他们正月起身,今年六月才回,足足走了五百四十天。现在和小山前去,就算沿途顺风,各国都不耽搁,明年六月也回不来,因为单绕那座门户山,也得几个月时间。

小春听了很失落,林之洋叹气道:“俺得考才女这信,也想让婉如同去考考,要是得个才女,也替俺增光。那知甥女一定要到海外,看来俺这封君做不成,纱帽也戴不成了。”

九公问怎么戴不成。林之洋说:“据俺想来,如今有这考试旷典,千载难逢啊,甥女不如等一年,考过才女再去寻亲,要能考中替你父母挣顶纱帽,挣副冠带不是很好吗?”

小山说去也不一定能考中,就算中了,挣得纱帽回来,让谁戴?把父亲丢在脑后,就是考中才女,也是‘不孝’。既是不孝,就是衣冠禽兽,要那才女又有何用?说着,又滴下泪来。

若花暗暗点头。兰音道:“姐姐这话,才是正论,应该寻亲为主。你们明日就要起身,乳母此地不熟,谁送我过去?”

林之洋道:“现在俺又有事,只好托俺岳母送甥女回去。好在来回不过四五十里,当晚赶回,也不误事。”

第二天雇了一只熟船,托江氏带了乳母把兰音送交林氏,于半夜又赶回。到了次日,田凤翾、秦小春拜辞回去。林之洋仍托丈母在家照应。

林之洋同妻、女、小山、若花乘小船来到海边,换上了大船。扬帆起航。走了三月之久,才绕出门户山。

林之洋恐怕小山思亲成病,沿途凡遇名山,就叫小山上去看看。谁知小山看了,倒添愁烦,常常落泪。林之洋非常不解。

这日,林之洋同多九公闲谈,说当日妹夫到海外,只要遇名山大川,他看着全是美景,总赞不绝口。今天甥女来到海外情形大不相同,道海外景致与当时不一样了么?

多九公说海外景致一样,是人所处心境不同:当日唐兄只想游玩,毫无挂牵,只觉逍遥自在,看见什么都感觉是美景,总是玩不够看不烦,有时还恋恋不舍。

林之洋刚要接话,多九公一摆手:“你听我说完,如今唐小姐是来寻亲的,心中有无限牵挂,所见所听都触动离家在外的乡愁,感叹父亲在外的苦闷,在她眼中一切都是苦境。

多九公指着舱外:“你没听人说,月夜,赏月人看了高兴,盗贼不高兴;花鸟,赏玩时能给人带来愉悦,感伤时会让人落泪。因情起景都是由于心情的好坏而定,不能勉强。”

林之洋听了觉的很有道理,于是点头道: “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等俺慢慢再去劝她。”

这天,小山在船里闷坐,林之洋说:“临来我看你带书了,现在要是没意思就去看看书或者同婉如、若花讲讲学问,她们闲着也是闲着。说说话也好,别闷坐着。”

林之洋见小山没动,又劝道: “俺们这次出去,要是常遇顺风,还能赶上考试,出门在外,不能在意行程。你总是问路程,日日盼望,恐怕一年路程走起来比十年还长!”

小山说: “舅舅说的是,可我拿起书就困,还不如静坐,舅倒觉清爽。舅舅放心,我知道路途遥远,只要寻得父亲回来,那怕多走三年两载,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若花和婉如也走过来安慰,小山说:“至于考试得中才女,替父母增光;但未见父亲之面,怎能提及呢?而且明年六月就要报名参考,就算往返顺风,也赶不上了,不去想了。”

林之洋无计可施,只有时常劝解,一到闲暇,就谈些海外风景、或各国人物、所出土产之类,想借此替小山消遣。

小山在家时,就看过各种关于介绍海外的书,因为书中说的很飘渺,所以半信半疑,听舅舅这么说来说去的,竟有大半都是古人书中所说的,于是疑问顿时就消失了。

沿途就借这些闲话,倒也解除了烦闷。林之洋虽然在海外走过几次,但有许多事并不留心,见识还不广博,被小山盘根问底的,今天问这,明天问那,他知道的那些见闻很快全都讲完了。

好在多九公是吕氏至亲,加上年已八旬,向来吕氏、小山,也都时常见面,到了无事时,林之洋无话可谈的时候,就把多九公请过来闲聊。

多九公本是久走江湖,见多识广,每逢谈到海外风景,总是滔滔不绝,很有兴致。一路上不但小山解去许多愁烦,就是婉如、若花也长了许多见识。

大家虽然不寂寞,但是小山受不了海面风浪,加上水土不服,竟然病了,卧床不起。

小山足足病了一月,这才好些。睡眠饮食虽然照旧,身体甚是虚弱。婉如和若花天天陪着说话、解闷。就希望她快点好起来。

不知不觉,就到新春佳节。这日,到了东口山,水手将船泊岸。

林之洋说起当日骆红蕖打虎一事:唐敖因她至孝,甚为喜爱,曾托业师尹大人作媒替外甥求婚。后来到了轩辕,接着尹大人书信,才晓这段婚姻业已定了。

小山听林之洋这一说,想起之前父亲行裹内有书一封,内中提到兄弟婚姻之事,后来匆忙,忘了问舅舅,现在才知有这缘故。

小山思忖半晌,向林之洋提出自己的想法:想上去探望红蕖,问她啥时候才回家乡,日后住在那,彼此也好通个信。既能打虎,若肯陪伴同去寻亲,就更好了。

林之洋赞同小山的话,但担心小山身子弱,山路不好走,小山却说她在家中已将腿脚练的灵便,如今正好借这山路操练操练,省得到了小蓬莱又要费事。

林之洋仍不放心:“我们替你寻访吧,”小山说:“此时身子虽弱,借此走走,倒可锻炼锻炼,将来到了小蓬莱,甥女还要寻访父亲,若怕难走,岂有不去之理?”

林之洋点头。随即带了器械。婉如、若花也要同去。林之洋托多九公在船上照应,多九公又嘱咐了几个水手同她们一起去帮他照应。

众人一起向山上走,小山姊妹三人一同携手慢慢上了山坡,略为歇息,又朝前走。走了多时,歇息数次,才到了莲花庵。

林之洋说应該是这个地方,进去看看吧。众人走进去一看,里面空无一人。

正觉奇怪,只见庵旁走过两个农人,林之洋上前打听骆太公的下落。农人很疑惑的看着他们,林之洋简单说了自己是骆太公的亲戚。

那两个农人道:“我们是骆太公佃户,前年太公去世,骆小姐搬水仙村居住,把地赏给我们种了。山上的虎,也让骆小姐杀干净了,我们才能在此安居乐业。

林之洋问骆小姐去了哪里,农人说今年正月,骆小姐忽把太公灵枢搬去,听说要回中原。这位小姐把大害除了,至今人人感谢她。希望能找个好女婿,也不枉众人感激一场。

小山听说骆红蕖已离开,闷闷不乐,只得同众人仍顺原路往回返。

小山等人慢慢走回岸边,离船不远,只见多九公站在岸上同一人在那里讲话,走近一看,好不吓人。欲知后事,请看下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