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吏最早出现于东周齐国,属于是基层管理,类似于村长。在秦汉时期又被称作“里长”、“里正”,
《晋书·职官志》:“县率百户置里吏一人,其土广人稀,听随宜置里吏,限不得减五十户。”
里吏的出现算是从上至下完善了整个国家管理体系,齐国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基层管理人员的维护。里吏就是构架百姓与上位者之间的纽带,没有里吏的存在,上位者的政令将无法施行。
里吏无论是在齐国行政体系还是军事体系中都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在百姓意愿与管理者发生冲突的时候,里吏也可充当润滑剂的作用,缓和双方关系。
本文主要以农乡里吏的诞生原因开始,介绍里吏的相关职能,促使大家能更好地了解古代官员体系构成。
01 农乡里吏的诞生提到改革大家可能熟悉的就是“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但是其实管仲也在齐国推行过改革,比起前面两个政策上的改革,“管仲”提出的“四民分工”更像是社会结构的改革。
在商周简单的三等级(贵族、平民、奴隶)划分标准上,提出了更加细致的划分标准。这一次的划分奠定了封建王朝数千年的社会框架。
古代常说的“士、农、工、商”,就是由此而来。古人将读书识字、拥有功名、官职的人群划为“士”;从事农业活动的人群划为“农”;拥有一技之长的人群划分为“工”;进行商贸往来的人划分“商”。
阶层划分具有流动性,“农”、“工”、“商”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举荐等方式,实现阶级跨越。
农业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社会构成,只有稳定的经济作物输出才能使得国家稳固。因此,农乡从中诞生。
乡是对于从事经济生产活动聚居地的一种统称,此外还有工乡、商乡。“士”不具备成为乡的条件。
里吏就属于“农”阶层的固有职位,但并不是指从事农业活动的官吏,而是管理农乡人员事务的官吏。
在农乡之中,里吏是最基础的,也是最直接的管理者。一个乡县,可以不知道县令是谁,但是不能不知道里吏是谁。
其实里吏并不具备正式官职,但它却是上下沟通的桥梁。里吏普遍是由乡镇中最具威望的人担任,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政策下达之后,安抚民众情绪,调派工作内容,快速地完成上边下发的任务。
可以说,齐国整个管理构成都是由一个一个小团体构成的,依靠里吏衔接管理者与百姓之间的联系,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从这里也就能看出,里吏在齐国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或许它不是最重要的,在人员上拥有可替代性,但是这个职位却是不可或缺的。
里吏的作用不管是在人口治理还是军事行动中都能体现出来。在乱世中,百姓人数的多寡,军事调动能力都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
齐国作为第一个完成内部改革的诸侯国,给后来各国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答案。
02 东周齐国农乡的里吏的行政职能(一)户籍初步管理
在春秋时期,衡量一个国家强弱最直观的就是看这个国家的人口和领土。领土越大,人口越多,国力也就越强。领土面积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是固有不变的,但是人员是相互流动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人口流通是非常频繁的,这种流动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是能够影响一个国家固有实力的因素。
因此在这一时期,各国对于人口的管制是非常严苛的,为此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户籍管理制度。
抛开户籍管理在限制人员流动上的作用,它对统计国民经济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里吏在统计户籍资料的同时也会将名下田产也一并统计进去。
编撰户籍的作用不止于此,户籍在灾年救助、服兵役等事情上也有着不小的帮助。而这些资料的录入都需要足够贴合百姓,了解百姓生活情况才能做到。
因此,没有里吏的参与,户籍制度的完善就不会这么顺利。
(二)发展经济职能
作为农乡里吏,管理田亩也是在职务范畴之内。在古代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会有非常多的荒地无人种植,这也造成了一种资源上的浪费,而里吏对于管辖范围内的田地有分配的权力。
如何合理地分配田地,组织开垦荒地都是需要里吏进行参与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齐国采用的是国家授田制。
除了对田亩的分配以及组织开荒以外,里吏还要考察每户人家的生产任务是否达标,并进行整合汇报。
此外,税务也是由里吏直接征收的。因为里吏直接与百姓接触,了解当年农户每家每户的生产任务与指标,对于税收的多少有成算,税务过重也有上报的途径可以走,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三)举荐和告恶职能
齐国对于人才是非常渴求的,这点从里吏拥有举荐人才的权力就可以看出。作为一乡管事,里吏虽然不属于正式官职,但是也属于权威代表之一,里吏推荐人才最低从伍长,最高到里尉。
齐国对于人才的选择不再拘泥于家世、国籍,而是唯才是举,最大程度地推进齐国发展,调动民众积极度,给予每个人施展才华的机会。
只要有才就能出人头地,鱼跃龙门。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使得齐国名传诸国,吸引贤才。
除了举荐以外,监察管理也是里吏的职责范围内。作为上下连接的桥梁,里吏也有清本肃源的责任。
对于管辖范围内,不慈不孝、德行有亏、骄躁淫暴者,里吏有直接管理、惩处的权力。
(四)治安管理职能
基层社会治安是体现国家民生情况的一种表现,而里吏作为基层工作者,在社会治安管理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管仲担任齐国宰相期间,大力发展经济,改善百姓生活水平。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极大程度预防自然灾害的侵袭,不至于在政府救援到来之前就失去生存能力。除了物质方面,里吏也有组织百姓预防灾害的责任,特别是自然灾害高发地段。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永远是夸奖社会治安最好的话,而齐国的社会治安管理对于不说能百分百做到这一点,但也是最大程度保障百姓安全。
齐国执行“门卫管理制度”,设立伍长、什长、游宗、里尉,相互交叉管理,相互约束、达到治理里内的目的。
(五)其他相关职能
行政职能包含的东西还有很多,像是年度目标规划、年度汇报、落实考察民生、组织里内聚会、祭祀等公共活动都包含在内。
虽然,里吏只是一个国家最小的管理职务,但等同于是社会的螺丝钉,虽然很小但是非常重要。
一旦缺少了里吏的向下交融,高位的政令等于空中楼阁,令不达民,从而造成这个地区的民心不稳。
03 东周齐国农乡的里吏的军事职能(一)兵农合一
“兵农合一”制度起源于周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军事制度。里吏虽说是农乡的主要管理者,但也有一定的兵丁管理权限,这是由齐国军队的特殊军事制度构成的。
管仲改革齐国内政时,对于军队也进行了调整,提倡“作内政而寄军令”,提出了“兵农合一”的主张,这个制度的特点就是战时为兵,农忙时为农。
里吏在不同时候负责的东西也不相同,战时成为军队的各级军官,平时则是管理乡镇内务的官吏。管仲的推广这一主张,是为了利用有限的人力促进齐国全面发展。
(二)思想教化
自古百姓对于服兵役就异常抗拒,导致各国对于逃兵都有着非常激烈的惩处机制。但是强权之下的兵士,并不能达到战争的最终目的,只可能会是一盘散沙,风一吹就全线溃败,得不偿失。
而里吏的职能包括了征兵和安抚,在上级下发服兵役的通知之后,里吏的重要工作就是对服兵役的百姓进行思想开导。一味地强权压过,强制兵役,对于军队的构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里吏的责任之一就是结合实际情况,使用更加和缓的方式促成征兵任务的完成。
无论是举荐还是教化,只有改变百姓对于服兵役的抗拒,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士兵战斗力,而不是只想着逃脱兵役。只有化被动为主动才不会造成民众逆反,从而动摇国本。
(三)军事活动
里吏除了管理人员、组织征兵,教化百姓以外还要组织军事活动,培养士兵的军事素养,保障在非战时依旧拥有战斗能力,不至于到战时毫无攻击力。组织田猎就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军事活动。
田猎是由原始部落时期的狩猎发展而来,到了西周时期作为训练士兵的一种方式,春秋战国时期依旧延续着周朝的军事训练方法。
田猎这一军事活动的展开,可以加强军队军事能力,改善军纪军风,提升士气,促进军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