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不住了!赵本山隐瞒多年背景曝光,难怪娱乐圈都不敢得罪他!

李子娱乐记 2024-06-14 08:30:46
赵本山出生的那一天,他的家里就剩下年迈的爷爷奶奶和母亲三个人,家境十分贫困,家徒四壁。母亲只能带着襁褓中的赵本山在街头流浪,东挨西挤度日。

当赵本山6岁那年,他的母亲在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离世了,无依无靠的赵本山和爷爷奶奶只能继续在街头漂泊。就在他们濒临绝境之际,一位命运多舛的盲人艺人赵德明无意中遇到了他们。

赵德明平日以拉二胡、吹唢呐等民间艺术为生,年事已高且患有眼疾,因此被这个天赋异禀的7岁"小瞎子"赵本山吸引住了。

于是,他就收留了一家三口,从那时起,赵德明就把自己所学的吆喝、相声、评书等各种艺术全都传授给了赵本山。尽管生活艰苦,但赵德明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导却为赵本山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基础,从小就培养了他对表演艺术的热爱。

每当赵德明在街头表演时,小小年纪的赵本山就会殷勤地在一旁伺候,并时常学着模仿赵德明的嘴型和肢体语言。赵德明对赵本山的悉心教导,不仅让他掌握了一口纯正的东北地道京腔,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中撒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他渴望有朝一日也能登上舞台,大展身手。

从那以后,赵本山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了表演艺术的修行上。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在街头小舞台上卖力练习,即便被人驱赶、受人白眼,他也从来不曾气馁。

常常是表演完了,全身被冷汗浸湿,嗓子都快喊哑了,他才会作罢。一次又一次的磨炼,让赵本山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瞎子"喜剧风格,并将之勤加打磨,日臻完善。

正是这份对艺术执着的追求,让他最终得以走出大路,成为一代喜剧大师。如果说赵德明是赵本山艺术之路的开篇,那么他极其悲惨而又曲折的人生经历,就是他能够在这条路上一往无前的最大动力。

被父母遗弃在路边,后被盲人收养,命运对他简直是百夫长之百夫所在往往并非好东西。但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段凄惨的过去,赵本山才更加向往通过艺术改变命运的希望。

他要用自己的双手撬开人生的新天地,在这片黑暗中重拾光明。总之,赵本山对艺术的热爱和坚持,源自于他对摆脱贫困、获得新生的强烈愿望。

而这种愿望的根源,则植根于他悲惨的童年和不堪回首的过往。这就是他能够最终成为一代人传奇的根本原因所在。赵本山自小就对表演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但要想真正在这条路上走远,单凭一人之力是很难的。

他需要一位良师益友,能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机会。1982年,命运终于为赵本山开启了希望的大门。那一年,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忠堂无意中在一个剧场看到了当时年仅20岁的赵本山表演。

赵本山独树一帜的喜剧天赋和独特的台风,立刻就吸引住了李老师的眼球。李忠堂对赵本山的表演赞不绝口,当场就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希望能收他为"干儿子",全力为他的事业助推助力。

刚开始,赵本山由于年少自卑,居然一度拒绝了李老师的好意。幸好,他的恩师赵德明及时开导,才终于让赵本山打消了顾虑,放下身段虚心拜入李忠堂门下。

从那时起,李忠堂就为赵本山量身打造了无数舞台机会,悉心栽培他的演艺才华。其中就包括了后来让赵本山一炮而红的著名小品《摔三弦》,赵本山在其中出色地塑造了一个"算命瞎子"的喜剧角色,成为全场焦点。

有一个细节,或许可以说明当年的赵本山是多么兴奋和激动。就在《摔三弦》首演那天的凌晨3点,他就已经无法入睡而起了床。

一个从小就被父母遗弃、后被盲人收养的孤儿,如今终于能够站上人生的舞台,内心激动和澎湃可想而知。全靠李老师的发掘和提携,赵本山才得以集中演出,一举成名。

很快,《摔三弭》这出小品就在东北地区掀起了热潮,赵本山的"瞎子"喜剧角色更是家喻户晓,人气飙升。不过,赵本山也深知自己的成就并非靠一人之力。

他时常感恩地说,如果当年没有李忠堂老先生在最关键的时候伸出手,自己的命运将会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是李老师第一个认可了他的天赋,为他开启了成名之路。

之后的很多年里,赵本山都将李忠堂视为恩师般尊敬。不论他的名气有多大,在李老师面前永远都是一副虚心好学的样子。

可以说,李老师不仅是赵本山成名的推手,更是他一生的良师益友。如果没有李老师当年的垂青,赵本山的喜剧人生很可能就此陷入止步不前的困境。

1987年,凭借在东北地区小有名气的赵本山第一次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可谓是跻身演艺圈最高殿堂。

不过,他真正被全国观众熟知,却是要归功于另一位相声大师的力荐。那一年春晚结束后,有一位普通工人竟然评论说赵本山的表演"比不上演瞎子的"。

作为当年春晚总导演的姜昆先生无意中听到了这番话,顿时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一向敬业的他决定亲自调查、了解一番。

于是,姜昆着手搜集并仔细观摩了赵本山之前的表演录像,结果不仅被他出色的"瞎子"角色塑造所折服,更对赵本山精湛的表演功底赞叹不已。

姜昆立即就向台里汇报,力主要将这个"瞎子演员"重用于春晚。不过,由于春晚制作周期较长、名额也十分有限,姜昆的这一提议一直未获批准和安排。

直到1990年,在他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下,赵本山这才最终得以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并借此一举成为全国演艺界的巨星。

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值得一提。就在当年春晚的彩排现场,赵本山由于紧张到了极点,甚至出现了内急的尴尬情况。原因是他生怕自己在现场紧张到忘词,尿急溅出来那就太丢人了,所以就勉强"憋"着。

等到表演结束,赵本山终于松了一口气,可谓是经历了一场"艺术大战"。不过,正是这场"大战",让赵本山一炮而红,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之后,他一连21年都坐稳了春晚舞台,名垂青史。而这一切的转折点,实在是得亏了姜昆老先生的发现和力荐,否则赵本山可能就此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

姜昆当年不远千里亲自观摩赵本山录像,就是看中了他非凡的喜剧天赋。作为一位业界泰斥,姜昆有着过人的眼光和识别力,他毫不吝啬地为后起之秀赵本山撑腰相助,为他开启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如果没有姜昆的力荐,赵本山的事业未必能大放异彩,获得全国人民的认可。所以说姜昆功不可没,他是赵本山成名路上又一位重要的恩师和推手。

正是有了他多年如一日的坚持,赵本山的喜剧天赋才终于得以在春晚这个顶级舞台上绽放光芒,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

登上春晚舞台后,赵本山的演艺生涯就仿佛被注入了燃料,如同一架火箭直直上升。1992年,当代相声表演艺术的泰斥高秀敏加入进来,与赵本山和何庆魁组成了家喻户晓的"铁三角"小品组合,开启了赵本山事业的新辉煌时期。

高老师不仅是相声舞台的权威,更是赵本山最重要的恩师之一。一方面,高秀敏为赵本山量身打造了无数精彩绝伦的小品角色,让他的喜剧天赋得到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高老师独特的表演风格,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锤炼着赵本山。"铁三角"一出道,立即就夺得了观众的喜爱。

在高秀敏的引领和指点下,赵本山将他标志性的低反串表演发挥得出神入化,每每一出场就会逗得现场观众捧腹大笑。

而高老师和何庆魁当看到赵本山那独树一帜的喜剧天赋时,也都由衷地被折服了。三人你来我往、相得益彰,使得"铁三角"这个组合无论到哪里演出,都会横扫全场,成为无可争议的小品王者。

有观众戏称,如果哪一天"铁三角"没到场,那整个剧场可就少了不少欢笑和乐趣了。有一次值得一提的小插曲。1998年的春晚彩排时,赵本山由于紧张过度居然当众"溺了"。

这让现场的工作人员无不捧腹大笑,就连赵本山和何庆魁两人也在台上忍俊不禁。高秀敏当时机智地用自己的领带遮挡住镜头,避免这个出糗的瞬间被直播出去。

后来想想,确实挺好笑的一幕。总之,在那个辉煌时期,"铁三角"三人可谓是无话不谈、无事不知。每逢春节等喜庆时节,全国上下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守在电视机前,期待他们带来新的欢乐和笑料。

凭借独门小品绝活,赵本山多次荣获"天马杯"、"华夏杯"等国内顶尖喜剧奖项,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小品泰斥。而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高老师当年的欣赏和提携。

如果没有高秀敏这一支撑,赵本山很可能就会止步不前,难以长盛不衰地统治小品舞台数十载。高老师实实在在是赵本山事业腾飞的重要推手,对他的成功功不可没。

从李忠堂到姜昆,再到高秀敏,赵本山一路都有着这样的贵人相伴、相助。如果没有这些业内前辈的垂青和培养,单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的。

赵本山自己也时常感慨,是这些恩师成就了他,是他们的栽培让他成就了今天的"山大王"。赵本山事业最辉煌的时期,应该就是1999年到2010年那十年间了。

在这个时期,他的影响力和人气可谓是达到了顶峰,不仅在东北三省家喻户晓,就连全国各地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过了山海关,有事找本山"这句俗语,就是当年赵本山在东北三省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最好注脚。有人甚至直言不讳地说,赵本山在东北根本就是"第二把手",只要是他点点头,任何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这番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赵本山在东北确实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和人脉关系。就连像马云这样的商界大佬去东北出差,都会特意把赵本山约出来叙叙旧、聚聚老乡会。

不过,赵本山的高人气和影响力,也为他带来了不少争议和非议。比如一度就有黑料称,他可能与当地一些黑社会团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发生在一年的颁奖典礼上。当时,著名导演冯小刚无心之失将"黑土地"说成了"黑社会",结果这句口误让赵本山当场黑了脸,尽管出于在公众场合,他只好板着脸做了个象征性地扇冯小刚巴掌的动作。

另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是赵本山的一名徒弟孙娇娇在离开师门后,公开爆料说赵本山一家子都是"黑社会出身"。虽然当时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支撑这番指控,但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赵本山背景的质疑。

不过,也有很多人为赵本山正名和辩护。他们认为,一个出生和成长都如此贫困潦倒的人,根本不可能会有什么"黑社会"背景。

赵本山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天赋,加上师友们的悉心培养和支持。的确,从赵本山一路走来的艺术之路来看,他更像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可怜人,而非"黑社会"分子。

被父母遗弃、后被盲人收养的孤儿,本应是最无辜、最不应被质疑的一群。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年赵本山的声望和影响力实在是太过巍峨了,这或许就是引起众多猜忌的根源所在。

不管怎样,在巅峰时期的赵本山,既是备受追捧的"山大王",又是争议缭绕的焦点人物。他的成名历程充满了坎坷和传奇,正是这些曲折才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就。

作为一代人的传奇,赵本山注定要承受世人的非议和质疑,这是所有伟人都难免的通病。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