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赛落幕有多少人期待姜萍“0分”?能被深深刺痛的不止三观

沛春娱娱 2024-06-23 19:26:07

过去几天对于姜萍的质疑,那种铺天盖地的气势,总体上感觉已经不止于质疑了,而更像是批判甚至批斗了。

姜萍的决赛完成了。

关注她的所有人都算松了一口气,但也重新紧张起来了。

因为不知道她究竟会取得让无数人期待的“0分”,还是会取得被另一部分人有所期待的好成绩。

但无论如何,这事总算告一段落了。

但在没有公布成绩之前,期待她0分的,自然在期待。

期待她取得好成绩的,也依然在期待。

大家都在忐忑。

在预赛成绩出来后的这些天里,人们对于姜萍的观点和态度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方面。

尤其,在后期,关于姜萍的舆论态势极速转变,她成了“作假者”,成了“工具人”。

这一时期,围绕在她身上的,更多的是作弊论、阴谋论、流量论和造神话等负面的质疑的声音。

质疑者不仅信誓旦旦,而且“证据确凿”,只差亲自把这个之前被热捧的17岁少女拉下马了。

他们甚至都等不及决赛,感觉时间上不能再等了,实在等不了了。要必须打倒这种“作假”的风气,打倒这个作假的人,连她身后的“作假团队”。

这些风暴越来越烈,到了最后,其实已经不是公平环境下的探讨和质疑了,而是变成了对“不良”的攻击。

当攻击成为主词,这事的形态就完全变形了。

于是有人祈祷,祈祷姜萍千万不要被影响。

那些“证据确凿”的家伙,不乏学科里有影响的人。

他们以自身的经历、经验和见底,以自己所认为的“正义感”来定性姜萍,定性他的老师,甚至想定性达摩院,整个过程和言辞充满了极致的偏见、歧视和立场。

甚至,他们以自己所谓的数学“全国优秀”来扭曲讨论,以“权威”来进行主观性批判,让一个17岁的懵懂少女成为群体极化的目标。

于是,在一部分人眼里,姜萍是一个笑话,是一场“骗局”的笑话,是流量时代的笑话。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时代,我们几乎所有人,都变得如此急躁和偏执了呢?

退一步讲,即便姜萍事实存在答题作假的成分,难道就万恶不赦了吗?

国人什么时候都变得如此贞洁无暇了,变得眼里容不下半粒沙子了?

极端表现的社会体现之一,就是它其实会让社会缺少温度和包容,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并相互抵制,乃至于彼此仇视。

如果每个人都想,并都能成为判官,这其实并不是社会之福人类之福。

中专生,农村孩子,中考成绩不行,数学成绩平平,预赛考了12名,这些语词的后面,其实已经让无数人在心里给姜萍判定了0分,不仅包括她的成绩,甚至于包括她17岁的人生。

这是凭什么呢?

难道,对于超自然的事态现象,我们的思维就只有批判性,而不应该存在其他形态吗?

难道,真不能从她的语态表情等行为举止里看出她的真诚与淳朴,恬静与专注吗?

难道,真的相信一个17岁的农村孩子能装出一副高深的样子,能有炉火纯青的演技吗?

这其实不是姜萍出了错,而是我们每个人出了错。

而今,决赛完成了,这事总算告一段落了。

无论姜萍成绩如何,这事之后,她的人生都会因而改变。

从这件事上看,我们在质疑和批判“作假“功利”的同时,其实本身已经被“假与功利”观念渗透了。

因为,在质疑者的眼里,不会放过任何能被自己定义“作假”“功利”的事件,而所有的事件,其实都可以如此评判。

到了这个阶段,人的表现其实已经非理性了。

个人观点,谢谢阅读关注。

0 阅读: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