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南忆栈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进行的一次深刻的社会政治改革,它对秦国的崛起至关重要,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秦惠文王为了反对群臣推崇商鞅变化,甚至不惜和他们发生争执,并表示商鞅变法乃富国强国之法。
那么这个变化到底对秦国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商鞅变法为何被称为秦国崛起的基石呢?
秦国求强的时代呼唤战国时期群雄并起,各国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纷纷进行改革。秦国地处西部,在春秋时期一直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之地,国力相对弱小,为了改变这种落后局面,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秦孝公即位后,决心进行改革,以图强盛。
当时的秦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内部旧贵族势力强大,阻碍着社会发展,外部魏国等强敌环伺,对秦国构成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变法图强成为了秦国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
商鞅的到来为秦国变法提供了契机,商鞅是卫国人,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主张通过变法来实现国家富强,但是他并没有被许多国家中庸,一直等到他来到秦国后,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和重用,最终成为了变法的领导者。
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当时的秦国并不是很强大,而且内部也不是很发达,毕竟他们只是为周天子养马养的好,才被封到西部,而为了秦国变强大,在商鞅变法中,他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
因为在商鞅认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而商业则会削弱国家的实力,因此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商业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奖励耕织,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抑制商人,重税商贾等。
战国时期的秦国,因为商鞅变法而导致商业变得被抑制,当然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就比如之后的吕不韦,一个商人能够掌权,说明还是很厉害的。
除此之外就是军队了,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商鞅实行奖励军功的制度。士兵在战场上斩获敌人的首级可以获得爵位和土地,从而激励士兵英勇作战。
这一制度打破了旧贵族对军权的垄断,使普通士兵也有机会晋升,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为了树立政府的威信,商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著名的是“徙木立信”,他下令将一根木头从南门移到北门,并悬赏五十金。最终有人完成了任务,并获得了赏金。这一举动表明了商鞅变法的决心和政府的信用,为变法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为了加强社会控制,商鞅推行了连坐法,一家犯法,邻里也要受到处罚,这一制度虽然严苛,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也为变法的推行提供了保障。
秦国崛起之路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秦国的军事扩张提供了经济基础,让当时的秦国国内有了能够抵御外敌的能力。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军功制,奖励军功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军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军队之一,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军事基础。
一系列的法律和制度的推行,加强了社会控制,维护了社会秩序,为变法的进行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商鞅变法推崇耕战,使得秦国上下形成了奋勇争先,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为秦国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因此秦惠文王在上台之后,虽然商鞅因为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而最终被车裂,但他依然推崇商鞅变法,这是秦国强大崛起的基础。
写在最后:在中国历史上,商鞅变法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对其评价也一直存在争议。
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最终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长期的分裂局面,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变法所倡导的法治精神和效率意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一些措施过于严苛,例如连坐法,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了,最关键的就是,变法也加剧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商鞅本人被车裂的悲剧结局。
不过商鞅变法是古代中国一次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它对秦国的崛起和中国历史的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变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适应了当时秦国求强的时代需求,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迅速崛起,最终统一了六国。然而,变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缺乏人文关怀、重农抑商的负面影响以及制度的僵化。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