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0年代的一大军事谜题就是我们的歼-20有没有航炮。这个问题似乎困扰了广岛军迷很长时间,同时也没有任何确切的答案。
到今天大家也就有了一个疑问——?
首先说我们的歼-20,很多人说歼-20配备了一门23毫米机炮,还有人甚至在歼-20上标记出来了机炮的位置:
信誓旦旦的说,歼-20机身左侧开出的小舱口是航炮的抛壳口。
但随着珠海航展上歼-20地面启动的画面流出,我们知道了这个所谓的抛壳口其实只是歼-20的APU排气口罢了,和航炮根本没有任何关联。
目前来讲,大概率的事实是我们的歼-20并没有表现出装备任何航炮的迹象。
那么歼-20的六枚导弹是不是够用呢?
这就牵扯到了一个现代空战的作战体系问题了。目前,对于空战来说并不是一架飞机单兵作战,而是将战斗机作为一个武器发射平台,在预警机、雷达、地面指挥等单元的指挥下奔赴导弹的发射空域,对敌机进行打击。
歼-20的主要武器是机腹武器舱内的四枚中程空对空导弹。在达到预定空域后,发射完毕所携带的中程空对空导弹后,歼-20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战任务。可以毫发无伤的撤离战场。
这种作战形式虽然在军迷的眼中好像毫无激情,但是这是一种绝对高效的作战框架。可以用中远程导弹在远距离解决的问题,还就真的没有必要凑近了在自身危险系数提高的条件下冒险。
至于大家所期盼的“狗斗”,并不是现在的五代机所追求的目标。
之前各种战斗机出现狗斗行为,其实大部分情况下是身不由己的一种窘境。导弹命中率低,需要抵近开火,抵近开火后开火窗口又急剧缩小,搞不好,超视距空战就被整成了视距内空战。这时候近程格斗导弹又不能很好的发挥自身作用,飞行员们就只好依靠机炮再做拼死一搏。
所以说,在现代战机上狗斗并非是飞行员的浪漫,而是无奈的苦笑。
但随着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的中远程导弹命中概率已经今非昔比,同时近程格斗导弹的追踪性能和打击性能也大幅度提高。
之前依赖于小发射角追尾发射的近程格斗导弹已经可以大角度离轴发射了
同时,由于导弹的导引头并不像是早期红外制导导弹只是一个简陋的传感器,而被改进成了一台红外摄像机。
在这种状态下,基于图像处理功能,导弹对红外线诱饵、环境光线的不利影响都降低到了最低水平,可以轻松的命中空中目标。
以咱们的PL-10为例,在近距离格斗中,PL-10的命中概率已经达到了95%,一架歼-20携带两枚PL-10导弹,对单一目标的命中概率就达到了99.75,在射出两枚PL-10导弹的时候,一个单一的空中目标其生存概率只有千分之二点五。
而这千分之二点五的敌机生存窗口再利用航炮去弥补,其实也就有点无所谓了。原因在于航炮也是有命中概率的。根据我们的研究,利用航炮对盘旋机动目标进行射击,试验结果是这样的:
在极近的600米距离上,航炮以6000发每分钟的射速进行射击,一轮长点射过后,命中概率也只有93.07%,这还是相对稳定的盘旋目标,如果敌机和我机的距离加大并且做出不规则机动,那么航炮的命中率就会进一步降低。导致即便是打空了弹仓,也很难命中一架不断做机动的敌机。
而我们的大部分航炮是23或30毫米单管航空机炮,射速也只有每分钟1800发左右,通常备弹150发。这种机炮对于空中目标虽然可以做到一发入魂,但是其主要作战目标并不是战斗机而是空中的轰炸机或者运输机。
而对于歼-20这种和战斗机争夺制空权的角色,配备这样的机炮不但不能协助歼-20有效的完成任务,还会由于额外的重量降低歼-20的作战性能。也正因为如此,歼-20大概率是没有装这门炮的。
至于航炮会不会从战斗机上消失,这其实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可以说五代机是最后配备航炮的机种了。如果航炮的技术没有真正的飞跃的话,在六代机上我们将几乎看不到航炮了。记住——这玩意并不是飞行员的浪漫,而真是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