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3日,伟人之子毛岸青因病于北京逝世,走完了他84年的人生旅程。
作为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的一生过得朴素而又平凡,永远是做得多说得少的人。
在毛主席的儿女中,毛岸青无疑是遭受苦难最多的人,7岁失去了母亲,8岁失去了弟弟,27岁失去了兄长。
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毛岸青留下了最后的遗愿,他曾嘱咐家人:“不要把我葬在韶山,把我送到妈妈身边去......”
领袖之子,坎坷半生1930年,杨开慧在长沙英勇就义,母亲的牺牲,对于幼年的毛岸青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创伤。
彼时,正忙于革命事业、心系天下的毛主席,分身乏术,而国民党反动派又在不断地搜捕着共产党人士,局势愈发危急。
为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将杨母及孩子们接到了上海生活。随后,在党组织的周密安排之下,毛岸青三兄弟被妥善安置在了大同幼稚园。
这里是专门为解决革命子弟的抚养问题成立的,像恽代英、彭湃等人的子女也都在大同幼稚园生活。
1931年,毛岸青的弟弟毛岸龙突发高烧,病情危急,虽经医院全力抢救,却仍未能挽回他幼小的生命,于当夜悄然离世。
随后,顾顺章的叛变更是让大同幼稚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创办人董健吾险些被捕,为避免暴露,他不得不隐匿行踪,将幼稚园交由谭筱影接管。
一天,一名保育员外出后久久未归,让谭筱影预感到了不祥,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她果断决定解散幼稚园。
毛岸青与哥哥也就被送往了董健吾妻子的家中寄养,起初尚能相安无事,但日子一长,董健吾的岳母便心生不满。
既嫌家中多出两张嘴吃饭,又担心被国民党特务发现而连累全家。
无奈之下,董健吾只得将兄弟俩送往前妻黄慧光那里,毕竟前妻那孩子多,且年龄相仿,能唠到一起去。
黄慧光得知他们的身份后,出于安全考虑,开始频繁更换住所,并亲自教导他们识字读书。
最初,兄弟俩的生活费用都是地下党组织提供的,因此家里多了两张嘴也算不得什么,更何况董健吾在外的公开身份是牧师,也有一份固定的收入。
时局动荡不安,地下党组织频频遭受破坏,原本稳定的生活费来源也突然中断了。与此同时,董健吾也因形势所迫,不得不转入地下。
这就导致,黄慧光一个弱女子,一下子要带6个孩子,她不得不开始不断地打零工来维持生计。
身体的劳累,精神的摧残,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有时让她不禁将情绪发泄到孩子们身上。
对于毛岸青兄弟俩而言,母亲早逝,父亲又不在身边,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们内心更加敏感脆弱。
他们不愿再看到他人因自己而操劳、伤神,于是决定离家出走,用自己的双手维持生计。
在那个年代,即便是成年人也难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更何况是两个年幼的孩子。
兄弟两人最初是在一个烧饼店打工,天天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可即便如此卖力地工作了,还是常常会受到店家的拳打脚踢。
毛岸青便和哥哥离开了烧饼铺,找了份卖报纸的差事,一天,毛岸青用粉笔在电线杆子上写下了“打倒帝国主义”的字样。
却不料他的这一行为被几名巡捕尽收眼底,他们残忍地对一个小孩子拳脚相踢,待毛岸英赶到时,毛岸青早已躺在地上奄奄一息。
从此,毛岸青的头部便落下了病根。所幸党组织也在不遗余力地寻找兄弟两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将兄弟俩接了回来,并送往了苏联深造。
“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新中国成立后,毛岸青一直在中宣部从事翻译工作,在事业上,毛岸青可谓是顺风顺水,可在爱情是,毛岸青似乎并不怎么上心。
俗语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眼瞅着儿子迟迟未找到心仪的另一半,毛主席心中那份为人父母的忧虑与挂念,与天下所有父母并无二致,毛主席曾对他说:
“你谈恋爱找对象,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我劝你找个工人或农民出身的,对你可能还有些帮助。”
实际上,对于毛岸青来说,自己有时很想找人倾诉,但父亲忙于国事没有时间,而哥哥毛岸英又与朝鲜战场牺牲。
倍感孤独的他,有时在外受了委屈,他甚至不知道该去找谁倾诉,久而久之,毛岸青再次病倒了,被送去了苏联治疗。
可这一次,去苏联之路,却只剩下了毛岸青自己一人,直到1959年,毛岸青才回国休养。
毛主席的亲家母张文秋,有个二女儿名叫邵华,她自幼便常随姐姐刘思齐到毛主席家中玩耍,与毛家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从毛岸英去世后,张文秋是有意在与毛主席续亲缘的,因此,她选择带着女儿邵华到大连疗养,也是有意撮合女儿与毛岸青的。
在张文秋看来,自己的大女儿未能给毛家留下后代,自己心里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她就想着,看看二女儿邵华与毛岸青相处的如何,彼此中意的话,就再续下这门亲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毛岸青与邵华一见如故,从午后相遇到晚餐时分,两人始终相谈甚欢,笑声不断。
邵华只在大连待了十几天后便回到了北京,但与毛岸青并未断联,仍旧保持着书信往来,关系也在逐步升温。
1960年,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的婚礼虽简单朴素,却洋溢着温馨与喜悦。
几碟甜蜜的糖果、几盘香脆的花生、几杯醇厚的葡萄酒,便构成了他们幸福的婚宴。
尽管邵华比毛岸青小了整整15岁,但在相处中,她却像是个成熟稳重的伴侣,给予毛岸青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
1970年,毛岸青和邵华的孩子出生了,毛主席高兴得合不拢嘴,亲自为孙子取名为“新宇”。
伟人之子的凡人一生2007年3月23日,伟人之子毛岸青因病于北京逝世,走完了他84年的人生旅程。
在他的追悼会上,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络绎不绝,共同缅怀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灵魂。
有人感慨道:“毛岸青虽然没有显赫的官职、大量的财富,但他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更有人直言:“我此生最敬仰之人便是毛主席,今日前来,只为送毛家人最后一程,只为向毛家人深深地鞠上一躬。”
作为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的一生过得朴素而又平凡,永远是做得多说得少的人。
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对待工作,他都保持着那份难得的低调与谦逊,即便身体状况欠佳,也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每当毛岸青回到家乡韶山时,总会亲自拜访村里的老人,与他们促膝长谈,询问他们的近况。
临别之际,毛岸青还不忘从口袋里掏出200元钱,作为对老人们的一点心意。
毛主席的离世,对毛岸青而言,无疑是又一场沉重的打击。此后,每当与妻子邵华回到韶山,他们必定前往毛主席的故居,缅怀父亲。
毛岸青生命的最后时刻,是在病床上度过的,那时的他,全身插满了输液管,说话已经是极为困难了。
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邵华依然能从丈夫的眼神中,读出他内心深处的遗愿。
回想起1990年清明前夕,毛岸青曾前往长沙,为母亲杨开慧扫墓,这些年来,他时常念叨着父亲毛主席、哥哥毛岸英和母亲杨开慧的名字。
在板仓旧居的签名本上,毛岸青留下的名字是“杨岸青”,邵华注意到,丈夫在写完后,眼中早已噙满了泪水。
这一刻,她也终于明白,毛岸青内心深处对母亲那无尽的思念,因此,即使毛岸青未能留下遗书,但邵华明白,他希望自己与母亲葬在一起。
毛岸青去世后,有人曾感叹,自己竟对他的一生如此陌生,甚至不知道他生前在做什么。
其实,对于毛岸青而言,自己虽有着“毛泽东之子”的光环,但他始终将自己视为一个普通人。
这份谦逊与低调,既源于毛主席对子女的严格教育——“要夹着尾巴做人”,也源于毛岸青自身的性格特质。
他本就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对于自己的贡献与成就,更是鲜少提及。但实际上,他默默地翻译了许多经典著作,都是很重要的马列主义著作。
在每年的9月9号和12月26号,毛岸青必定带着家人去往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缅怀父亲毛主席。
每一次,他都会带着儿子毛新宇一同前往,因为他深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自打新宇记事起,就从父亲的口中听到了许多革命故事了。
作为伟人之后,毛岸青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夹着尾巴做人”,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默默地走完了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结语毛岸青作为毛主席的次子,他的一生是朴素、低调且充满奉献精神的典范。他的一生,虽未显赫于世,却以平凡中的伟大,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他并没有因为出身名门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谦逊谨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父亲“要夹着尾巴做人”的教诲。
毛岸青性格内敛,沉默寡言,不善言辞,但他却有着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始终保持着低调谦逊的态度,他默默翻译了许多经典著作,但却从不炫耀自己的成就。
毛岸青的一生也是坚韧不拔的,他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却从未退缩,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忠诚。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毛岸青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和担当。
他的一生虽然朴素无华,但却充满了光辉和力量。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参考资料
毛岸青骨灰可能分葬北京八宝山和长沙县. 潇湘晨报
伟人之子凡人一生.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毛泽东与毛岸青的父子深情. 党史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