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的梦想与现实
1998年,北京航天城的某个清晨,中国首个航天员大队正式宣告成立。消息一经传出,不少优秀的飞行员都心潮澎湃,这是通向宇宙的机会。而就在这群心怀宇宙梦的人中间,有一个人心情格外激动,他就是聂海胜。
聂海胜自小对天空有一种特殊的向往。每逢夜晚,星空亮起时,他总是喜欢站在院子里,抬头仰望着那些深邃的星星。每一颗星在他眼中都像是一处遥远的领地,等待着有人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年少的他常常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够坐上飞船,穿越层层大气,到达那片星辰浩渺的宇宙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向往从未消退,反而愈加强烈。他选择参军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虽然离真正飞入太空仍然遥远,但对他来说,这条路似乎越来越清晰。如今,眼前的航天员选拔让他的心中再一次燃起了希望。
然而,当聂海胜兴冲冲地回家,把这个决定告诉妻子聂捷琳时,等待他的却不是预料中的支持和鼓励。聂捷琳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摇头,她担心的不是丈夫的能力,而是太空任务的未知风险。她深刻记得1986年发生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上的悲剧,那次事故发生在升空后仅70多秒,航天飞机便爆炸解体,机上七名宇航员无一生还。这件事让全世界震惊,也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阴影,包括聂捷琳。她根本无法想象,自己的丈夫也要去面对这样的危险。
家庭的矛盾与抉择
聂海胜在家中的书房里整理着自己的飞行记录和医疗检查报告,准备将这些文件作为申请航天员选拔的一部分提交。他希望能通过详细的记录和出色的飞行表现来证明自己的资格。
聂海胜向聂捷琳解释了成为航天员对他的意义,以及他对航天技术和探索宇宙的热情。然而,聂捷琳仍旧无法掩饰她的担忧,她回忆起历史上的航天事故,坚称这份工作的风险太大,不值得冒险。
随着对话的继续,聂海胜发现无论他如何解释,聂捷琳的担心并未减少。她坚决反对,认为家庭的安全和稳定比任何职业成就都重要。
聂海胜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他决定不再向妻子透露更多关于选拔的细节,而是悄悄地完成了申请过程中的所有步骤,包括提交申请表、进行进一步的体检和参加必要的测试。
几周后,聂海胜接到了选拔结果,他顺利通过了所有测试,被正式录取为未来的航天员培训。他心中虽然充满了激动,但也担忧这个秘密终将影响到他和聂捷琳的关系。
直到部队的工作人员上门来家访,准备对聂海胜的家庭环境进行评估,这个秘密才被揭开。当工作人员敲响门铃,聂捷琳开门见到几位身着军装的人时,她初一愣,随后听到他们介绍来意,她立刻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
工作人员详细解释了聂海胜被选拔成为航天员的事宜,并询问聂捷琳是否支持丈夫的决定。聂捷琳的第一反应是震惊和恼怒,她感到自己被背叛了,丈夫的决定背后隐藏了这么大的一个秘密,而她却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
聂捷琳的担忧和恼怒在那一刻达到了顶点,她对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担心,无视聂海胜试图打圆场的努力。这次访问结束后,夫妻俩的争论达到了空前的激烈。聂捷琳坚称,如果聂海胜坚持要去做航天员,她将不得不考虑离婚。
冲突的升级与解决
面对聂捷琳的坚决反对,聂海胜并没有硬碰硬,而是选择了缓和的方式。他开始更多地留在家里,陪伴在她身边。平日里,他会主动帮妻子分担一些家务,一起准备饭菜。当聂捷琳在厨房忙碌时,聂海胜会默默地站在一旁,为她递个调料瓶,切点菜,或是帮忙洗碗。
到了傍晚,聂海胜还会拉着聂捷琳到小区的花坛边,一起浇花。他们一起提着水壶,沿着花坛给每一株花浇水,顺便也聊些家长里短。每当看到花朵在水珠的滋润下微微颤动,聂捷琳的神情也会不自觉地放松下来。
日复一日,这样的相处模式让聂捷琳慢慢放下了心中的戒备。她开始注意到丈夫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也逐渐意识到这个梦想在他心中的分量。虽然她仍然担忧着航天任务的危险性,但聂海胜在她身边的温情陪伴,让她开始理解他对梦想的执着。她不再像之前那样坚决反对,而是选择了尊重他的决定。
聂海胜的航天成就
2005年,中国航天事业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聂海胜与费俊龙作为航天员代表,执行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聂海胜和费俊龙坐在飞船内,等待指令的传达。随着倒计时的结束,火箭缓缓离开发射台,冲向太空,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直上云霄。
聂海胜在太空中展现出高度的专业素养,他与费俊龙密切配合,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实验操作。他们记录了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观察了各种实验物品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状态。
在神舟六号的成功激励下,中国继续推进其航天计划,聂海胜也迎来了新的任务。2013年,聂海胜再次出征太空,执行神舟十号任务,这次他的同伴是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三人不仅要完成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的交会对接任务,还需要在太空中停留15天,这是中国当时为期最长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的交会对接过程中,聂海胜展现出冷静沉着的风范。飞船接近天宫一号时,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速度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对接失败,甚至出现危险。完成对接后,三名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太空生活和实验工作。王亚平还在太空中为地面的学生们进行了科普实验,展示了水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性。
中国空间站的先行者与航天文化的传播者
2021年,聂海胜再次进入航天任务的核心,他被选为神舟十二号任务的指令长,与刘伯明、汤洪波一起踏上新的太空征程。这一次的任务目标是与中国自建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并在空间站中完成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在距离天和核心舱仅百米左右时,开始进行精确控制调整,以便实现精准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这次任务的关键技术是完全自主化的交会对接,飞船无需地面控制,而是依靠自身导航系统完成与核心舱的对接过程。
聂海胜在飞船上指挥着操作,密切关注每一个参数的变化。最终,神舟十二号顺利完成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稳定连接在一起。任务进展顺利,三名航天员依次进入天和核心舱,成为中国首批进入自己空间站的航天员。聂海胜作为队长,第一个跨过对接口,进入到宽敞的舱内。
进入核心舱后,聂海胜和队友们随即展开工作,对舱内的系统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各项设备运行正常。三人在空间站中驻留了三个月,期间完成了设备安装、科学实验、生活保障技术测试等一系列任务。聂海胜与刘伯明还进行了两次出舱活动,在空间站舱外进行设备安装和维护工作。他们佩戴的“飞天”舱外航天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确保出舱任务的顺利进行。
聂海胜与队友在空间站的科学实验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空间材料、微重力流体物理、太空医学等,这些实验数据为中国未来的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在这三个月的太空驻留中,聂海胜与地面保持实时联络,向地面团队汇报工作情况,并通过视频连线与公众互动。
2024年4月23日,他出席了在湖北武汉举办的“航天文化艺术论坛”,并在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这次论坛聚集了众多航天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旨在促进航天文化与艺术的交流。
在演讲中,聂海胜分享了自己的航天经历,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二号,他的每一次太空任务都充满了挑战与收获。他详细描述了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过程,让听众对航天员的工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他还重点讲述了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历程,并强调了航天技术对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在论坛上,聂海胜鼓励青年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聂海胜的演讲获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参考资料:面对面丨独家专访“八一勋章”获得者聂海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