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还有什么大招?

紫丝扬扬杨 2024-10-06 22:10:51

上海、北京松绑房地产,广州完全放开限购,接下来还有什么大招?

答案是财政政策。但9月9日首先提示管理层思路变了,政策会转向的大摩对财政政策不是很乐观。

一、十万亿太夸张,1到2万亿比较可能。

目前观察到的财政政策不太可能立即推出大规模刺激,比如传闻中的7到10万亿人民币。未来一两个月会有适度财政支持,大约1到2万亿人民币,用于支持消费、社保福利、债务问题、地方政府支出等。

财政政策的目的在于促进经济结构从投资向消费再平衡,政策体量可能在两年内达到1万亿美元甚至更多。

消费市场的复苏可能需要3到6个月的时间,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力将是关键。国庆节和双十一等节日消费将成为观察消费复苏的重要节点。

二、货币政策有用吗?

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在于增强信心,其他方面可能有限。

中国的利率水平已经较低,降息的利弊并存。过度降息会增加产能过剩,影响企业出清过程,副作用可能大于正作用。

金融防风险要求并未降低,非金融机构和股票的杠杆率要求略有放松,但仍保持高标准。金融风险防控通过多条线进行,包括金融监管、巡视和审计。

三、为什么市场对政策反应这么大?

市场对政策的积极反应源于政策底层逻辑的变化:一是打消了对经济建设是否仍为首要任务的疑虑;二是资本市场展现出超常规政策的意愿;三是决策层对通缩问题的结构性因素认识加深。

四、政策新思路

这一轮财政政策展现了新的思路,更加倾向于支持消费和化解债务,基建投资可能边际加快,特别是国家重点项目的进度可能超前,而房地产投资大概率继续收缩。因此,大宗商品需求可能边际改善,但难以形成大周期。

短期来看,经济下行风险有效收敛,但大幅回升可能性较低。

五、行情潜在上涨空间

MSCI中国指数的市盈率从一个多月前的8倍涨到10倍。尽管反弹明显,但10倍市盈率反映出对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仍不强烈。

MSCI中国指数在2021年1月曾达到18倍市盈率,这种高估值短期内难以恢复。2023年初,市场对中国经济重启的预期推动市盈率至12倍。如果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增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走出通缩的信心,市盈率回升至12倍是有可能的。

周二政策出台后,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技术性反弹,中国市场将跑赢大市。中国市场相对于新兴市场的估值折扣从最差时的30%缩小至23%。如果估值差距进一步缩小,还有15%到20%的空间。短中期来看,估值修复是可以预期的。要实现更大上升空间,企业盈利增长率需提升。

六、社会感知指数

有人问我们是否接触内幕或影响政策,我认为这是高估外资投行的能力。我们既不是奉旨放风,也没有能力左右政策转向。

但社会感知指数包含就业、底层福利、劳动者纠纷频率等基本因素,在安全和发展并重的格局下,这些安全因素依然重要。每当社会感知指数跌至谷底,政策转向往往不远。

2015年下半年进行的改革,2022年11月的疫情政策转变,都是社会感知指数的重要拐点。这次指数接近低谷,有三个时点帮助我们坚定转向判断。首先是9月3日至5日在北京的调研,感受到上层思路转变,正视通缩。9月7日至8日在厦门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外资高层畅所欲言。9 月13日最高领导层调研中西部基层,了解实际情况。这三个时点与社会感知指数结合,促成政策较大转向。这次转向可与 2022 年 11 月疫情政策转向相提并论,但两者不同之处会影响下一步财政政策的力度和效果。

风险提示:

股票和基金都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号主要是梳理一些知识点,以及自己投基之路上的感悟,看做个人笔记就好,公开主要是方便自己查询,也希望对他人产生那么一些帮助,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所提的基金、股票也不作任何推荐。

另外,文章观点也只代表写文时的想法,可能对,也可能错,未来还可能改变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