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武兰亭唐拓薛稷本

书法爱好不简单 2025-01-15 22:40:52

定武兰亭唐拓薛稷本

薛稷(649-713),唐代书画家,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后被赐死狱中。工书法,师承褚遂良,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世称“薛少保”。

薛稷曾祖即随代著名文学家薛道衡,官至内史侍郎。祖父薛收,仕唐为记室参军,封汾阴县男。从父薛元超,唐中书令兼左庶子,加金紫光禄大夫。薛稷出身官宦世家,本人亦仕途显达,武则天朝举进士,累迁礼部郎中、中书舍人。唐中宗景龙末年(709年),任谏义大夫、昭文馆学士。其时唐睿宗李旦尚未登基,与薛稷关系很好,将女儿仙源公主嫁给了薛稷之子薛伯阳,二人结成儿女亲家,过从甚密。景云元年(710年),李旦甫登帝位,即刻升迁薛稷为太常少卿,以后累迁中书侍郎,转工部、礼部尚书,复以翊赞之功,封晋国公,赐实封三百户,加赠太子少保。唐睿宗还经常召薛稷入宫参赞政事,一时恩遇,群臣莫与为比。可惜好景不长,唐玄宗即位后,因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人密谋政变,事泄被杀。薛稷以知情不报,亦被赐死,卒年65岁。

薛稷行、楷书,始见称于开元中叶张怀瓘所撰之《书断》,并入能品,且立传称:“书学褚公,尤尚绮丽媚好,肤肉得师之半,可谓河南公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杜甫曾见其普赞寺题额三大字,笔势雄健,有《观薛少保书画壁》诗赞云:“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董逌《广川书跋》承息唐人,视作褚氏嫡嗣,其卷七有评曰:“薛稷于书,得欧、虞、褚、陆(陆柬之)遗墨至备,故于法可据。然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至于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用笔纤瘦”,出于刻意,乃一时代作风,不特薛稷如是,他的堂兄弟薛曜则更少丰润。稷之书法出自褚氏,虽时有新奇能别成风神,然终因“超石鼠之效能,愧隋珠之掩类”,未能尽脱褚氏规模而独张一军。名列“初唐四家”,实见逊色,其所以附骥欧、虞、褚者,斯盖论书者为求得偶数矣!存世的《信行禅师碑》,越王贞撰,神龙二年(706)立在长安,是其代表作。

“定武兰亭唐拓薛稷本”,这一珍贵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定武兰亭,其名源自定州,相传为王羲之《兰亭序》的著名版本之一。在唐代,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而拓本的出现更是为书法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薛稷,作为唐代的杰出书法家,其书法风格独具特色,笔势矫健,结构严谨。他的作品备受推崇,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定武兰亭唐拓薛稷本而言,其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它是王羲之书法的传承,更在于它融合了薛稷的书法精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见证了唐代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书法艺术的高度重视和热爱。在文化层面,它是中华书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艺术之美的不懈追求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在社会方面,定武兰亭唐拓薛稷本的存在,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创作热情。许多学者为了探寻其奥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有的学者通过对其笔画、结构的细致分析,试图还原当时的书写情境和创作心境。

总之,定武兰亭唐拓薛稷本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珍视。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