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一直是我军和国军重点争夺的主要战场。
在战争初期我军从关内抽调了大量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精锐部队出关作战。
不过在初期的战场上,我军还是处于绝对的下风,这除了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等原因之外,还在于国军这边的主要负责人是少壮派出身名将——杜聿明。
参加远征缅甸和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他,确实也让我军吃了不少苦头,不得已放弃辽阳、锦州和长春等城市。
不过在1947年杜聿明却突然以身体有恙为由,和当时的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被调走,取而代之则是有着“小委员”之称的国军参谋总长——陈诚。
陈诚到来之后一系列“大聪明”改革,也彻底地葬送了东北国军。那陈诚到底在东北干了什么事情,导致国军在东北一步步败退?
不切实际的改革
说实话,就个人来说陈诚和国军中的很多高层不太一样。与喜欢贪墨的顾祝同、钱大钧等人相比,他更在乎名声,而且不拘一格降人才,比如他土木系里面的四大金刚、十三太保什么人都有,对于陈诚来说只要对“党国”忠诚那就是好同志。
因此他极为痛恨贪污还有与民争利的这些国军蛀虫们,一开始到东北之后,确实也干了许多实事。到了东北之初,陈诚就一直倡导“宜及时去奢崇俭,力挽颓风;各就岗位,恪尽职守,于艰难困苦之中,寻求自力更生之道”。
正如电视剧《渗透》里面讲述的那样,打入敌人内部的许忠义利用国军将领间喜欢贪污的特点将其各个击破。那时候东北的国军将领就没有不贪的,上到熊式辉,下到那些连长站长都是如此,廖耀湘和李涛等人更是拿着军需物资变卖当倒爷,百姓生活一天不如一天。
而在这个大环境下,在陈诚主政东北之后,干了两件大快人心的事:第一件就是将那些贪墨的典型进行法办,这些人里面有设赌场的中将田湘藩,倒卖军需的冯恺,喜欢收回扣的日俘管理处处长李修业。这些人都被陈诚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件事,就是针对于前期杜聿明等人收编的伪军进行清理。直接裁减兵员。这些人打仗没任何忠诚度,作战不行不说,还喜欢搞派系、吃空饷和欺压乡里,影响了国军的形象。当然这些被裁减的兵员可不干,一直在闹说要“此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但实际上我军对于这些伪军也很头疼,最早收编的时候就是他们临阵脱逃,枪杀主官,才导致我军在1946年多场战役中失利。因此陈诚这么做,确实也是大快人心。
但陈诚在东北也就只干了这两件对国军来说算可以的事了,接下来的东北在陈诚的改革下可以用“一团糟”来形容。
首先,东北军政要员的关系上。
陈诚处理得很差,基本上去过东北的将领,每个人都处于他的对立面,比如曾经的东北保安司令关麟征就说“抗战后陈诚整军,大批复员,官兵无法安置。许多人跑到中山陵去哭陵”。陈诚的前任熊式辉更是说其“窘极无聊,出坏主意,更是用小鬼来说形容陈诚”。杜聿明作为老实人更是被陈诚狂喷,经常在公开场合讽刺杜聿明指挥无能。好在深谙中庸之道的杜聿明也没说什么,但心里估计也在大骂陈诚。
就这样低情商的表现,又怎能经略好东北呢。
其次,任人唯亲,培植势力。
对同僚这样,对自己下面手下陈诚也是同样如此,杜聿明一手提拔起来的东北诸将,陈诚也是看不上,双方之间的矛盾很大。因此很多人对于陈诚实际上阳奉阴违,按照时任长春守备司令郑洞国的话来说“(陈诚)一有机会便想吞掉别人的队伍,排斥异己。同时又千方百计地偏袒自己的亲信,培植个人势力,搞得国民党军队内部矛盾很深,不少人既怕他,又讨厌他。”
而且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陈诚极致扩军,并且安插大量亲信,新增的部队如新3、5和7军都是自己嫡系,1947年新增20个师里面也多数以土木系将领为主。而对于老部队,他也更换了很多主官,任命嫡系潘裕昆为新1军军长,将孙立人挤走,陈明仁带领71军刚挡下我军的进攻,转身就被陈诚以贪墨为由将其从东北打发走。
因此整个东北的部队也被整得人心惶惶,压根就没心思打仗。
最后是经济改革上。
在当时东北国军全体贪墨的背景下,陈诚这股“清流”注定要被人排斥的,动了很多人蛋糕的陈诚,在沈阳遭到了很将领和军政要员的地址,作为率先使用金圆券城市沈阳物价飞涨,一时间天怒人怨,而且的为了防止腐败,陈诚还大搞军屯。这些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不仅部下反对,就连国统区的百姓也骂他,说“陈诚真能干,火车南站通北站。”
屡战屡败的战事
当然陈诚无论是怎么改革,怎么闹,一切都是以结果为导向,即使改革做得不好,只要在战场上取得战绩,那么一切都有说服力。但正如游戏里面说的“菜就是原罪”。陈诚在东北战场的表现还真对不起他参谋总长的称号,杜聿明虽然也挡不住,但也和我军打得有来有回,陈诚基本上是单方面挨打。
陈诚在东北的战绩如何呢?
这么说吧——1个月内扩军20万,过个冬天损失了80%。号称“六个月内收复失地”却被我军打的只能在沈阳、锦州和长春等几个大城市龟缩。
陈诚虽然在抗战时候有功,也指挥过几次战役,但基本上都是在挂名(宜昌战役)。真正深入部队指挥得很少,因此远离战场的他和一直带兵的杜聿明等人相比,确实有差距。而且在指挥上和杜聿明喜欢听取部下意见会协调各部关系不同,陈诚妄自尊大、刚愎自用。
陈诚在东北打得有多差?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军在公主岭全歼新5军的案例。
当时新5军被我军围困的时候,陈诚调集大量兵马去救援,但是因为之前一直安插亲信到各军之中,大家已经非常不满了,都想再看陈诚的好戏,又有谁真心去支援呢。因此新5军就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我军消灭。而在战后陈诚还想“甩锅”说是和四兵团的廖耀湘和新六军军长李涛见死不救。但猜到陈诚心思的廖耀湘和李涛就站起来申辩说,他们从未接到援救新5军的指示就这样双方相互扯皮到老蒋的面前,最后各打20大板。
就这样得罪了东北军政全界,再加上在作战中“菜的抠脚”,陈诚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东北。
小结
不得不说,陈诚在东北真的是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初到东北的陈诚踌躇满志,想着建功立业,却在主政东北半年的时间里连吃败仗,众叛亲离,不得已在一片喊杀声中狼狈离开沈阳,在我军包围前,抛弃部下自己溜之大吉了。不仅国军内部要严惩陈诚,就连我军也以京剧《打渔杀家》中那个专横跋扈又没本事的“教师爷”来形容只会发脾气不会打仗的他。
但如果说东北之败全算在陈诚头上也是不合理的,因为当时的东北国军内部混乱,贪墨现象严重,在战场上也是节节败退,陈诚的胡搞只不过是加速了败亡罢了,即使没有陈诚,国军的颓势依然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