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警-3000预警机出来的很突然,之所以波澜不惊,主要是出来的时机不好,赶上了成飞的银杏叶升空。
虽然争宠没争过,成了陪衬,但这并不意味着空警-3000的技术不够先进,可能还要超出我们对预警机的传统认知。
当下,中国空中预警机的基本面貌是,大小并存、多代并存的局面。大的指的是空警-2000,小的指的是空警-200和空警-500,多代并存指的是第一代的空警-2000和空警-200与第二代的空警-500并存。
空中预警的主力机型是空警-500,雷达技术最先进,其技术体制甚至要比美军的E-3预警机要先进一代。总的来说,性能还不错,不错归不错,这不是中国预警机的终点,空警-500小机体扛着大雷达,终究还是小了一些。
空警-2000体格是足够大,但遗憾的是数量不够,因为载机用的是俄制伊尔-76,空军本身就没有几架,而且还是二手货,能改出4架应急已经差不多是中国空军的极限了。
没办法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运-9这个比较成熟的小载体,用雷达技术来一定程度上抵消小载体带来的一系列不足。
运-9载体相较空警-200用的运-8,多项指标显著提升,比如运作成本低,对机场的要求低,航程相较运-8得到显著提升等等。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空警-500使用了运-9载体,那么意味着运-9的优劣也就是空警-500的优劣。
我们运-9的缺点在哪里呢?运-9的定位是战术运输机,战术一词带来了上述运作成本低、对机场要求低的优先,同时也注定了升限低、机舱空间小、涡桨发动机噪声大等与身俱来的缺点。
运-9的升限为11000米,而预警机在11000米的高度对地平线的理论极限探测距离大概为374公里左右,实际数据可能还要更低一些。所以,理论上载机的升限越高,预警机探测地平线的距离相应的要远,而这一点对预警机至关重要。
机舱空间小,意味着能装的设备相对就少,由于机舱不够宽敞,所以空警-500只能勉勉强强的搞了个背对背的两排式控制台,人机功效以及数据处理能力都要差一些,至少和更大空间的载体相比是差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因为载体太小,你所能装载的雷达是有限制的,比如空警-2000使用的伊尔-76大型运输机载体,它的雷达直径达到14米,费尔康预警机的雷达直径是11米,而空警-500虽有小机体大雷达的说法,其雷达直径也就是8米左右。
同时小载体能够提供的电力支撑也远不及大载体,电力供应直接决定雷达功率的大小。空警-500小机体大雷达,这里的大不是说雷达尺寸,而是雷达技术体制更先进,小尺寸能发挥出接近大尺寸技术体制落后一代的技战术参数。
空警-500终究还是小了,短腿成为空警-500最大的短板。不到6000公里的最大航程,固然通过提升发动机效率和降低油耗,勉强获得12个小时的滞空时间,但其活动半径终究无法和八九千公里大航程的大飞机相比。
尽管空警-500A加了空中受油系统,虽能改善一二,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小机体与身俱来的短腿缺陷。
所以,发展新一代预警机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的结果。毕竟与时俱进的技术矛与盾的斗争从未止息,空警-500的能力够用和管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国产大飞机装备部队将近10个年头,很多人心心念念的等待着运-20特种机的到来,坊间各种传说,等来的第一种特种机,不是期待的空警-3000,而是运油-20空中加油机。相比预警机还有空警-500挑大梁,加油机总不能一直依靠凑活用的轰油-6吧,两者之间必然有一个先后排序。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运-20刚出来并不完美,配套的国产发动机慢了一步,这就需要等涡扇-20的进度,现在涡扇-20成功装机,运-20真正完美,接下来一定是产量上来了,空警-3000自然也就上路了。
装备国产涡扇-20的运-20最大载重以及航程都有显著的提升,依托运-20应运而生的空警-300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预警机,比美西方体制的波音系列载机和俄制的伊尔-76载机都要大。
大载体,意味着可以装更大、更多的雷达,同样充裕的电力供应能保障机载雷达的大功率,这是优点一;优点二是更加宽阔的机内空间可以装更多、更齐全的设备进入,同步涡扇发动机比涡桨发动机噪音要少得多,机组工作条件要好得多,机组规模肯定也要大得多。
机载设备多了,就需要更多的人操作,人多了,环境好了,加之功能拓展性也更有前景,那么预警机的整体作战效能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空警-500已经做到了极致,空警-3000能做到的极致要远比空警-500更具遐想力。
尤其是在反隐身作战能力上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尽管空警-500已经在这个领域做的很不错,空警-3000只会做的更好,毕竟未来的隐身不仅只是正向隐身,而是全向隐身,不仅是大块头的有人机,还有小体格兼具更加优秀隐身的无人机。
目前可供参考的空警-3000数据不多,据说空警-3000将中国预警机原来的三面固定阵列改为旋转两面阵列,雷达的功率肯定要大幅提升,大功率是增加探测距离最常规的手段,而探测距离的增加,带来的是多目标、低空目标在内的多种指标的综合提升,这也符合之前我们对预警反隐身、反无人机能力的展望。
现在有一个最大的悖论是,超远程空空导弹的面世对传统大型预警机带来严重的安全危机,尤其是隐身机加远程空空导弹的模式,我们的歼-20就演练过相应的打预警机战法。我们在摸索,别人也在摸索。
那么发展空警-3000这种依托大型运输机的空中预警机是否有必要?运-20足够大,但它不隐身,越大的机体截面,带来的是越远的被探测距离。前边我们提到了升限对探测地平线目标距离的影响,当空空导弹的距离拓展到三四百公里,确实对这种缺乏机动能力的大型机带来很大的威胁。
如此我们或许就能更好的理解美国在搞出E-3预警机之后,在技术体制已经远远落后于技术发展水平的情况下,新一代的预警机迟迟没有动静。
空警-3000能发展自然考虑到这个问题了,毕竟演练打预警机这一块中国空军是很有心得的。空警-3000用全向凝视换更远的探测距离,或许就有这方面的考量。另外,中国还在发展神雕这类无人预警机,或许是一个新思路。
更远的探测距离,更强大的探测功率,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预警机的活动纵深,而这显然是不够的。而无人预警机概念的出现,结合当下战斗机领域走的有无人机系统作战的路线,预警机走这条路线更具先天优势。
试想一下,战斗机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在双座机上整合无人僚机作战模式,那么预警机这种大体型、大空间,又是以玩信息为主业的特种机,在这方面更具先天优势。宽阔的机内空间整合进去一套指挥无人机作战的子系统比战斗机集成要容易,效果还更好。
所以,空警-3000可能是超出传统认知的一款新型预警机,它未来的定位更大程度上是空中情报汇集中心,通过有无人机组网,无人预警机可以前出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担负前沿侦察预警任务,而空警-3000则需要更多的汇集情报,科学的规划组织空中攻防行动。
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第一次看到有无人预警机协同作战的一幕,这可能会是空警-3000未来的核心定位。而且空警-3000还将具备现有预警机所不具备的更强反隐身尤其是对全向隐身目标的能力以及对各类无人机的高效探测能力。
有无人预警机组网、对全向隐身目标的有效探测以及对各类无人机的高效探测,这或许是空警-3000要超出传统认知的三大核心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