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的广州市井:尖嘴猴腮的越南卫兵,压打竹升面的面馆师傅

醉薇聊历史 2024-06-10 17:54:20

本组图片出自《沙克福德中国照片集》。约翰·沙克福德(John B. Shackford)是一名美国人,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来中国南方工作,期间游览了广西和广东等地。这组图片是他在广州所拍摄的,摄影时间为1931年前后,现存放于夏威夷大学曼诺分校图书馆。

俯瞰广州

1931年,沙克福德站在城外大新(今南方大厦)俯瞰珠江,江面辽阔,大小船只往来不绝。城外大新是一幢12层的钢筋混凝土大厦,建成于1922年,是当时广州最高的建筑。

广州民居

广州城内鳞次栉比的传统民居,其中有不少的锅耳屋。这种房子是岭南的传统建筑之一,因屋面之上砌筑有锅耳状的硬山墙而得名。

老街

广州城内的一条老街,路面用长石条铺成,街道很窄,街边的商铺上伸出“南园酒楼”和“永益代理洋货批发”的招牌。

石板路

这些老街因为道路两边摆着各种小摊而变得越发狭窄。脚下石板路的石板也因年代久远,数次翻修而变得大小不一、高低不平。

菜市

位于河南(珠江南岸)的一个蔬菜市场,摊位摆设的有些杂乱,恰恰显现出浓浓的人间烟火味。小摊上撑着一把大桐油伞遮阳,而不像北方用的是白布棚子。

肉铺

街头的一个肉铺,伙计手持一把明晃晃的刀在按顾客的要求切割猪肉,肉案子上摆着不少的猪蹄膀,他的身后,挂着很多串制作好的腊肠。

竹升面

竹升面是 广州西关有名的特色小吃,因粤语“竿”字的发音不吉利而改称“升”。竹升面是用传统的方法搓面、然后用大茅竹竿压打出来的面条。

工匠

小作坊内的一名工匠,面前摆着一个木桩子,桩子上插着一只铁锥。工匠光着膀子,穿着短裤,一只眼睛已经失明,大概是在作业出现了意外而导致。

拉车

一辆载满重物的车子不幸陷入到路边的排水沟了,几名男子正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发力,试图 将陷入的车轮拉出来。这些依靠卖劳力为生的平民百姓,连一双鞋子也混不上。

烟馆

河南一座鸦片烟馆内的景象,一群人躺在床上,正抱着烟枪吞云吐雾。说来可悲,1839年6月林则徐在珠江岸边的虎门销烟,距此时已经过去了近百年,然而,鸦片之毒依然不绝。

喷水

信源山货店门前,堆积着大量的竹编,有箩筐,也有篓子,伙计将一件长长的竹编围席铺在地上,端着瓷碗往上面喷水进行维护。男子是光着脚站在上面,说明这件竹编品表面非常光滑,没有竹刺。

膀爷

街道上的两名商人,年轻人留着时髦的长发,穿着布衣布裤,中年人则光着膀子,十分豪放的感觉。两个人嘴巴里都叼着纸烟。原以为北京街头的“膀爷”多,原来南国广州丝毫不逊色。

玩耍

在广州外滩马路边玩耍的一群孩子,围在一起,不知在玩什么把戏。其中几个孩子显然发现了沙克福德的镜头,露出一脸的惊诧。

女孩子

广州外滩即“广州长堤”,是旧时广州十里洋场的发源地和中心地。图为外滩路边的三个小女孩,梳着长长的麻花辫,有两个穿着拖鞋,还有一个光着脚。马路对面的建筑上,挂着“海军第一舰队总司令部”的牌子。

沙面河

沙面河(沙基涌)是沙面北面一条人工挖出的小河,长一千二百多米,宽四十米,沙基涌将沙面与陆地分开,使之 成为一个小岛,中间靠桥梁相连。最初时桥上安有大铁门,严禁中国人未经允许跨河进入沙面。

卫兵

沙面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宋、元、明、清前期为中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在沙面岛上的安南(越南)守卫,握着长枪,戴着传统的盔式帽。

桥下船

从海珠桥上俯瞰珠江上摆放整齐的木船。海珠桥是广州的第一座跨江桥,时称“珠江大铁桥”,后因临近海珠石改名为海珠桥。此时大桥尚在建设之中,直到1933年2月15日才建成通车。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