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中枢:搭建城市全域数字化升级的“智慧之桥”

科技正能量 2024-11-01 15:19:47
城镇化进程的提速,让城市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价值创造的来源和枢纽,与此同时,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中,形成了城市“巨大化”的趋势。但当城市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城市开始变成一个巨大的系统,诸如交通拥堵、工业和水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不断滋生,城市的治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因此需要建立城市智能中枢,通过拉通整个城市的算力资源,以全域化的视角,赋能城市每个场景的智能化升级,为城市的智能化发展注入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城市“全域”化发展需要建立智能中枢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近年来,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数量逐步增加,应用细分领域范围逐渐扩大,行业技术标准规范逐渐完善,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到发展的快车道。

同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作出部署,并首次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写入其中,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此趋势下,各大城市都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包括加大算力部署、加快大模型布局,以及在各个行业大模型领域先行先试。

随着城市化率的提升,城市治理对象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治理效率低的问题逐渐显现,市民办事依然不够便捷,城市服务体验比较差,燃气泄漏、爆炸等城市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出现。同时,城市治理的复杂度激增,成本要求人力控制,需要通过“算力换人力、智能增效率”来提升治理的效率。

要解决城市治理中琐碎、零散的问题,就势必要做到整个城市“一盘棋”,以全域的视角来管理城市,这就需要构建城市智能中枢,根据城市的体量、人口、产业等等多维度情况,综合部署城市一体化算力+AI底座。

“1网3中心N场景”智能中枢要怎么建

很多人首先会有一个疑问:城市智能中枢和很多的城市大脑,有什么不同?

实际上,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大脑是一个大型的智能系统,通过整合城市数据来模拟和优化城市运行。

但城市智能中枢则更侧重于作为整个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核心底座,它既要通过城市算力网来调度全市的算力资源,向上支撑各个行业场景的智能化升级,更进一步还要支撑城市的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和持续演进。

如华为定义的城市智能中枢,就包含了“1网3中心N场景”。这是指一个城市算力网,城市指挥中心、语料赋能中心和模型孵化中心这三大中心,通过N个行业大模型,赋能各类不同城市业务场景,推进城市提质增效。

首先,缺少算力支撑的转型升级无疑是“空中楼阁”。今年初,国家数据局提出了要积极开展城市算力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有了城市算力网为城市提供的强大算力支撑,城市的智慧才能做到源源不断。

这也是华为强调通过城市算力网,打通城市算力“大动脉”,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的背景原因。

其次,大模型技术的出现,给城市的智能升级带来了很多新的期待。城市每天都在变化,传统的ICT技术,无法对于持续演进的新需求进行预处理,而大模型技术源自对数据和知识的学习,能够持续迭代,可以时刻与城市的智能化发展节奏同步。

借助语料赋能中心,将城市大量原始数据通过数据清洗、数据标注等语料处理工作转变成高质量语料,打造行业数据专区,通过算力+数据赋能城市各行业智能升级。

面对城市中大量复杂场景的应用需求,需要将基础大模型与行业的知识相融合,并不断演化、升级,形成对城市治理行之有效的行业大模型。

城市智慧中心的“功能”就在于此,通过基础大模型与城市和政务知识的结合衍生出城市大模型,再由此在具体的行业场景中训练出能够被落地应用的大模型。

例如在城市治理场景,传统人工巡查存在时效差、强度高的难题,且城市治理工单量大,分拨处理不仅效率低下,也很容易出错。而通过“城市治理大模型”,可以实现全域感知、智能分拨和源头精细化治理,从而实现城市治理的高效。

再比如在政务服务场景,12345热线接线量日益提高,办事效率受限,同时很多民生服务因为耗时过长,常常导致咨询与办理脱节等。而通过“政务服务大模型”的AI技术赋能,可以大幅提升办事效率和办事体验,打造有温度的政务服务。

针对城市的产业不断演进的诉求,城市智能中枢提供模型孵化中心,基于城市核心产业在数据、场景、算力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城市人工智能孵化创新平台,打造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行业模型,培育城市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实现创新产业场景示范落地。

城市各行业、垂直领域的大模型,都会汇集在城市智能中枢,最终目标是为行业提供丰富的大模型选择,同时通过开箱即用的大模型服务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升级。

有实践、有合作,让城市智能化迈出坚实的一步

城市智能中枢,让城市拥有了智慧的灵魂,但仅仅拥有灵魂还不够,城市的智能化升级,还需要有血有肉,城市智能中枢的价值在每一个实际应用场景中得到凸显。

在深圳福田区,华为城市智能中枢正在赋能福田的城市治理。通过智能发现,实现了5000路视频实时监测预警和智能巡检,对民意诉求做到7X24小时的及时响应;通过智能调度,民意事件处置时间平均缩短62%;通过智能预警,能够对安全事件做到事前负一秒预警处置,整体办理效率提高50%;同时,每日智报5分钟自动生成报告。整体人工回访满意度提升40%。

在长沙,华为城市智能中枢赋能长沙城市安全。针对城市视频调阅难、传统巡查工作量大、周期长和传统AI成本高、覆盖有限等难题,通过长沙城市大模型的训练和遍布区县级的大模型推理,打造了城市安全底座。帮助长沙实现城市安全巡查时间从几天降低到10分钟;新场景算法开发部署从平均1个月下降到3-4天;还通过“企业采购部署边缘小站,预置安全算法,安全事件接入城市平台”的模式,将原本的纯政府投入转型到更合理的多元投入。

在贵州贵安,华为也帮助贵安以“一网三中心”的模式,统筹建设城市智能底座,推动城市智能升级,实现了政府服务更高效、企业创新更便捷、算力使用更普惠。

我们知道,“全域”意味着城市要走向整体协调发展,要以全局视角对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保持洞察。城市智能中枢固然重要,但也需要由政府主管单位以及各相关部门、企业等各司其职,构建起多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城市智能化升级的长期健康发展。

《人类简史》当中提出:技术的发展让商业的边界正在消失。而从城市的维度,随着数据和云的不断交汇,城市应用的边界也正在消失。随着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逐渐打破,大模型与行业知识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城市智能中枢的落地更为扎实,城市的智能化发展也将会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