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佑赣州城下大难不死

白马人 2024-10-10 03:54:37

李天佑之子写的李天佑传

赣州城下大难不死

笔者小时候听父亲讲打仗的第一个故事就是这个攻打赣州城的故事。

2008年夏,我因事路过赣州,特意停留一天,一个人到东城门城上城下徘徊了许久。赣州城城墙顶面一般宽约五米,可容五马并骑,十人并行。面对眼前这么宽这么坚实的城墙,我不禁惊奇,76年前,红军扛着装炸药的棺材爆破这么厚的城墙,那棺材里的炸药要装多少?好像清朝时期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城就是用这种方法,扛着装满炸药的棺材死命往上送。

1932年1月,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错误地估计政治形势,提出要为占领几个中心城市,在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而斗争。中革军委发出了《攻取赣州的军事训令》。赣州是赣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守敌有正规部队3000人,另有反动地主武装和保安团等万余人。赣州是章水和贡水两条河的汇合处,三面环水,河宽水深;另一面的南门和东门外是一片开阔地;赣州城墙又高又大,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红七军的任务是攻打东门。红七军把东门外街道两旁的房屋全部打通,在街道中间用沙袋垒成工事,封锁东城门,以掩护挖坑道爆破城墙的部队。敌人两架轰炸机在我挖坑道的作业点上空不停地盘旋,企图炸毁坑道。

父亲率领特务连负责警卫军指挥部。

红军围城以后,曾于2月13日和17日两次爆破攻城,均未成功。23日,红军发起总攻。红七军爆破队用事先运过去的三口装了炸药的棺材,将东门附近的一段城墙炸开一个大缺口,但先锋战士(也叫敢死队)仍被敌人机枪射击和迫击炮弹阻挡在城下。关键时刻,军部要求特务连组成敢死队,准备突击。特务连战士个个都是经过挑选来的,政治觉悟高,身体素质好,而且有比较好的作战本事。父亲率领经过挑选的70多名敢死队战士很快进人前沿阵地,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破声还没有停,特务连敢死队的战士就跟着父亲冲了上去。在城墙上,父亲向反击的敌人冲去,却遭到背后敌人的射击,右手和背部三处受伤,从高高的城墙上摔下来,落在城墙下许多死人的尸体上昏死过去。

父亲回忆说:“部队没有能占领城墙,在往回撤的时候,连队通讯员发现我不在,又返回到城墙下找,找到我却叫不醒,以为我死了,把我当死人背回来。回来后我才醒。”父亲深情地感叹道:“多亏了这个通信员呀!”

父亲后来在延安,打听到这个通信员在长征过雪山时牺牲了。

我的义砚李人险

后红七军时期:大湖坪整编

授衔解放军大将、时任中央纪委第二书记的黄克诚在1983年12月24日会见我母亲杜启远和《李天佑将军传》写作组同志时曾经回忆道:“我认识天佑是在1933年。在这以前就知道他的名字。红七军于1931年转移到中央苏区(编为彭德怀为军团长的三军团七军)。天佑参加了第三次反‘围剿’最后一仗,打方石岭的战斗。那时他当连长,仗打得很好。那次战斗后,当了小团团长,大概是1932年。天佑当连长、小团团长指挥作战较好,很勇敢,彭老总很赏识他,提拔他当大团团长,即13团团长。13团是原红七军的主力。原红七军四个小团,其中有三个小团都在这个部队。”

父亲从赣州下来养伤两个多月。伤愈归队后,即由特务连连长升任三军团七军58团副团长,接着被派到瑞金红军学校学习,于1933年1月结业归队,升任该团团长,时年19岁。不久,率领58团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在黄破、草台岗等重大战斗中,打得勇猛果敢,表现出色。 1933年夏,红三军团在参加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以后,驻扎在江西省乐安县大湖坪进行整编。七军番号取消,原辖的四个小团大部分编人三军团五师13团,父亲任13团第一任团长。父亲率领红七军的大部分旧部,延续红七军血脉,开始了后红七军时期新的辉煌战斗历程。

后来接任红13团的团长先后有黄珍(有说叫黄镇,牺牲时间不详)、彭雪枫(1944年牺牲)。红13团的番号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缩编为115师独立团2营;平型关战斗后,又分为两支,转战在晋察冀抗日斗争最前线,继而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在和平建设时期也屡立新功。其中一支从朝鲜战场回国后一直驻守在祖国的北疆,由长城出版社发行的《百色劲旅—五七二团战史画册》这本书记载着这支英雄部队的光辉历史。另外一支现驻守在齐鲁大地。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