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朱元璋打江山的34个人,朱元璋杀了30个,为什么却不动这4人?

沐光知百年 2023-09-25 08:30:0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提起朱元璋,大家可能都不会陌生,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虽然胎投的不好,但人家有强大的毅力和胆识,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最终从一个僧人成为了一代枭雄,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一个强盛的王朝。

他的成功,离不开一群忠心耿耿的功臣们,他们曾经陪伴朱元璋打江山,为他出生入死,排除万难。然而,就在明朝初期,这些功臣们却遭到了朱元璋的残酷清洗。

据统计,陪朱元璋打江山的34个人中,有30个人被朱元璋杀了,只有4个人幸免于难。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这些开国功臣?而那4个幸存者又是谁?他们为什么能够逃过一劫?

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出生于安徽省凤阳县。由于家境贫寒,朱元璋未能上学读书,只能在家里帮忙干农活。

朱元璋14岁那年,正值元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一场大饥荒席卷了全国,朱元璋的家乡也遭受了严重的灾难,他的父母和三个哥哥相继饿死。为了生存,朱元璋不得不削发为僧,进了皇觉寺。

由于天灾,寺庙也没有收入来源,朱元璋进入皇觉寺不久,就被住持打发出去化缘。这段经历,就是朱元璋当乞丐的时候。乞讨三年之后,朱元璋才又回到了皇觉寺。

朱元璋17岁正逢红巾军起义爆发,红巾军是一支由白莲教徒和农民组成的反对元朝统治的武装力量。

他们以红色头巾为标志,声称要推翻暴政,朱元璋被红巾军的理想和气势所吸引,决定加入他们的队伍,跟随了一支由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分部。

在红巾军里,朱元璋他参与了多次战斗,屡立战功。他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战友,如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在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继承了他的部队,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先后攻占了南京、杭州、福州等重要城市,并且与其他红巾军领袖如张士诚、陈友谅等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经过多年的征战和统一,朱元璋最终消灭了所有的敌人,并且结束了元朝在中国的统治。

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定国号为“大明”,年号为“洪武”,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为中国带来了长达276年的繁荣和安定。但在这些繁荣安定的背后,却隐藏了非常多的血与泪。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忠心耿耿的开国功臣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为明朝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朱元璋却对他们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血腥清洗,将这些功臣一个个送上了断头台。

朱元璋屠杀开国功臣的第一次大规模行动发生在1370年,也就是明朝建国第三年,这一年朱元璋以中书左丞相杨宪为首的十几名淮西派的开国功臣全部处死,这些人都是跟随朱元璋最早最久的老部下,曾经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平定天下。

据史籍记载,他们被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与中书右丞相李善长和中书侍郎胡惟庸不和,互相攻讦。李善长和胡惟庸则是淮西派中最有权势的两人,他们借机诬陷杨宪等人谋反,并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和支持。这样一来,淮西派就被分裂为两派,互相倾轧。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中书右丞相胡惟庸为首的数千名新晋功臣被处死。据说是因为胡惟庸勾结外敌内奸,图谋篡位。胡惟庸本来是淮西派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曾经帮助朱元璋铲除了汪广洋等异己,并掌管了中书省。

然而,在太子朱标去世后,胡惟庸与太子党发生了冲突,并引起了朱元璋的怀疑和愤怒。这样一来,新晋功臣就被牵连进了胡惟庸案。

然后又在1393-1395年年朱元璋将左都督蓝玉赐死,尤其是在1395这一年里,朱元璋以傅友德和冯胜为首的数百名老牌功臣被处死。这些人都是跟随朱元璋最久最忠诚的老部下,曾经为朱元璋平定四方,开拓疆土。这样一来,老牌功臣几乎就被无情地清算了。

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功臣下手?他杀功臣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困扰了后人,也困扰了当时的人。

据《明史·列传第一》记载,朱元璋曾经对他的儿子们说:“我杀了那么多人,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他的儿子们都不敢回答,只有朱标说:“父皇是为了天下万民。”

朱元璋听了,摇头叹息道:“你们都不懂。我杀了那些人,是为了你们。”

这句话,揭示了朱元璋杀功臣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巩固皇权,消除异己和威胁。朱元璋是一个极度自信和自负的人,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的皇帝,有权利统治天下,也有义务保护自己的子嗣。

他不允许任何人对他的权威和地位有所挑战和威胁,无论是外敌还是对自己有功的大臣,他怕他们会背叛自己,或者篡夺自己的江山。

因此,朱元璋对功臣们采取了严厉的控制和打压,规定大臣们不能私自调动兵马和物资,不能私自处理政务和军事。

他还经常派遣密探监视大臣们的言行,一旦发现有任何可疑或不忠的迹象,就会毫不留情地处死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大臣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刻担心自己会成为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

除了为了巩固皇权之外,朱元璋杀功臣还有另一个原因,整顿吏治,惩治贪污和腐败。朱元璋从小就没过上过好日子,可以说也是一个草根皇帝,吸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因此他极度地重视法纪和廉政,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础,廉政是保障国家富强和民生安康的关键。

于他对官员们有着严格的要求和监督,要求官员们要忠于职守,勤于政事,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官员们生活在刀尖上,时刻担心自己会被朱元璋的所挑中。

最后,朱元璋杀功臣还有一个极其隐秘的原因,那就是为了避免功臣传子继爵,形成世袭贵族,社会的流动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创新的动力,贵族世袭就让平民百姓没有了出头之地。

这就是朱元璋处死有功之臣的几个关键原因,然而,在这场血雨腥风中,也有四个开国功臣幸免于难,那么究竟是哪四个人呢?

第一个就是汤和,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资历很老,在明初封赏时只得到中山侯爵位。汤和虽然不善战略,但却忠心耿耿,从不与人争功,也不与人结党。

他一直在朱元璋身边服侍,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安抚人心,他的忠诚和谏言,使朱元璋对他十分信任和敬重,因此,汤和是唯一一个在朱元璋死后仍然保持原爵位的开国功臣。

郭英是明朝开国十三陵之一的西平侯,在朱元璋起兵后不久就投靠他,郭英曾经在皇觉寺里教过朱元璋读书写字,又教他兵法,可以说是朱元璋的老师,然后又成为了朱元璋的妻舅。

朱元璋称帝后,沐英又发挥了擅长文治的这一优势,制定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的政策,这些都被朱元璋看在眼里,看见了他是真正为国为民的。

而且郭英虽然身为皇亲国戚,但却不以权势自傲,也不干涉朝政,既对朱元璋忠心不二,又对百姓仁慈宽厚。他曾经在胡惟庸案中被牵连,但因为证据不足而被释放,对朝堂没有任何异心,即使是朱元璋这样的人,对他也是在生不出什么杀害之心。

第三人就是耿炳文了,他是朱元璋的老部下,跟随朱元璋多年,朱元璋深知耿炳文的为人,五大三粗,有勇但无谋,与将士们相处的十分愉快,他想要的不过是将士和百姓过上好日子就够了,而后更是提出主动去边疆镇守,这也是朱元璋放过他的重要原因。

这最后一人就是沐英了,沐英和朱元璋的身世非常相似,从小就没有父亲,剩下他母亲一个人带着他在乱世中苟活,不久就遇见了当时还是将领的朱元璋。

两个人在一起互诉衷肠,也正是这番交谈打动了朱元璋的心,而且沐英也不从不与人结怨营私,两人经常拿上几壶酒促膝长谈。

可以看出,这四个人都是因为有特殊的身份、关系或者情况而得到了朱元璋的宽恕。他们在朱元璋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的人物,所以才能在朱元璋的屠刀下幸存下来。

0 阅读: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