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片《满江红》,让太多电影成了形式主义,只知输出情绪

Idlemovie 2024-01-03 12:19:03

2023年过去了,电影市场算是有些复苏。

但回顾过去的一年,600亿的kpi没有完成,且乱象频生。

《满江红》开启了只为营销,不管内容的形式主义电影的坏头,烂片始,烂片(《一闪一闪亮星星》)终。

中间部分更是热闹,多数本以为404的电影重见天日,如《不止不休》《涉过愤怒的海》等。

主旋律不再是护身符,民族自信类电影的蓝海变红海后,人民群众看得多了,眼睛就雪亮了。

如夹带私货的《志愿军:雄兵出击》,岁月史书的《我本是高山》,票房和口碑给了它们答案,不真,没情,是主旋律又怎样。

好莱坞电影全面拉胯,年度票房榜前十没有一部好莱坞电影,前二十只有《速10》与合拍片《巨齿鲨2》,均未破10亿。

以前的好莱坞,呼风唤雨,如今的好莱坞,审美疲劳,却仍有一批人说国内没引进,但不肯睁眼看,你看不到,只是因为你的好莱坞萎了。

国产片是不如好莱坞,可也没必要强行吹好莱坞大片,接受失败,总结经验,东山再起,这才是正确的道路,总让我们反思,也让他们学学反思。

国产电影大爆发,但也让大数据电影、短视频电影、迎合式电影,点映即上映井喷。

题材为先,宣发主导,只输出情绪价值,动不动就延长上映三四次,分线发行刚试了一部电影就被《一闪一闪亮瞎眼》的下雪场给搞的土崩瓦解。

票房市场下沉,由一二线转到三四线,观影群体四线城市增长明显,这种变化所影响的就是宣发方式和平台的变化。

粉丝粘性强的侧重于微博,如《流浪地球2》《无名》《满江红》,有话题度的偏向于抖音,如《孤注一掷》《满江红》。

硬核、动漫类主打B站,如《流浪地球2》《铃芽之旅》,卖腐,女性议题重视小红书,如《封神第一部》《消失的她》。

知识性、口碑性、真诚性,经得住拆解的着重知乎,如《流浪地球2》《八角笼中》《奥本海默》《三大队》等。

紧接着就是宣发方式不再追求高大上,而是不断地下沉,借助短视频的短平快迅速提升热度,让观众感兴趣,走进电影院。

如《孤注一掷》中王传君的拜佛,以及电影宣发三件套,震惊、探宝、落泪,前端的营销数据反馈到后台,根据大数据而来的千奇百怪的电影随之产生。

短视频电影,有段子就行。

如叫兽易小星的《人生路不熟》,完全体的段子合集,凑在一起不是电影,分开来看,太适合短视频平台扩散,能骗不少观众进场。

最终的结果也让片方满意,11.84亿,品质也是一如既往的稳定,与其他两部长片一样,不及格,没什么长进。

但叫兽不愧是当初做短剧起家的导演,对网络的敏感度确实高于一般导演,能够用碎片化的东西戳中观众,只是学开心麻花搞小品式电影,这招不会屡试不爽。

迎合式电影,她力量表达公式的更新。

如果要对今年的电影宣发做一个总结,那就是四个字,男女矛盾。

《芭比》是女性觉醒者,《消失的她》是女性复仇者,《我经过风暴》是女性受害者,靠着男女议题赚票房。

在身体上,女性强,在事业上,女性强,在感情上,女性强,但在社会上,女性受迫害,所以女性要站起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这些电影吃中的就是女性的这种思想,进而赚得盆满钵满,可它们中有太多电影错用了女性主义,制造恐慌,放大对立。

大数据电影,情绪价值就是王道。

如《孤注一掷》掐中了电诈热点,天然的热度与电影相匹配,现实题材+话题炒作+短视频平台宣发+下沉市场=高票房。

这种宣发也让后来者遵循懒惰逻辑,如《我经过风暴》紧随其后,复制情绪营销、话题炒作与以点代映,全在激发矛盾。

也许一年内矛盾激发的太过头,后面的电影稍微改变了下套路。

如《一闪一闪亮星星》,主打浪漫仪式,放大电影的社交属性,让电影成为彻底的标签符号。

这样一来,即使难看也会有剧粉捂嘴,什么影版是我们求来的,没看过剧,不配评价之类的言论。

很聪明的做法,片方也知电影一般,把本对电影的集火转到了剧粉身上,自己在背后数钱数到手软,还能带着一圈出品方一起赚钱,钱你们出,名声给我。

与它们不同,《年会不能停》是发泄情绪,为打工人和社畜发声。

就喜剧方式来看,《年会不能停》做的一般,结构方面有些老套,但爽感上,足以引发共鸣,与现实的颗粒度对齐。

如此风气的结果便是电影的三要素,思想、内容、技法,只剩下了思想,各种上价值观。

这一年,大部分电影都经历了三个过程,质疑陈思诚,理解陈思诚,成为陈思诚,陈思诚或许也没想到,2023年,大家都在模仿他。

陈思诚自己拍出了35.23亿的《消失的她》,证明了自己依然是这个赛道的赢家,毕竟仅有一部38.48亿的《孤注一掷》超过了他。

2024年来了,这一年,希望如贾樟柯所说,大家少点关注票房高低,多谈谈艺术,因为艺术是电影的地基,若地基不稳固,只会起高楼,楼塌了。

3 阅读:477
评论列表
  • 物质匮乏的年代,艺术确实是电影的核心,而物质过剩的年代,电影的核心是“哗众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