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语文课教的是假语文

婷扬聊文 2024-09-20 03:19:22

现在的语文课基本上教的不是语文而是讲解课文,就是采用“讲读 + 感悟(理解)”模式,眼睛盯在课本内容的串讲阅读上,如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啊、里头的风景怎么漂亮啊,人(动)物的思想感情如何如何啊、课文里反映出什么道理啊,等等,教学目标大多定在“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对什么什么的感情”“培养学生什么什么精神”等,教学重点放在“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放在“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对什么什么的热爱”等上面,与真正的语文教学是脱节的,对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篇章结构的形式和特点等少有触及。这些不是真语文而是假语文,上这样的语文课学不好语文。

图片与内容无关

作为一名曾经的中学语文教师和长期从事教学指导的研究人员(技痒起来还不时给小学、中学毕业班上课),我对语文教学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我认为语文教学应着重抓两项核心内容: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我将语文课的重心依次排列如下:文字>文章>文学>文化>文明。

文字就是语言文字,文章是篇章结构,文学是各种表现手法,文化是社会的常识,文明是价值观之类的东西。从排列上来看,语文教学应该重点关注文字和文章,然后是文学,而文化和文明,是社会现象、规矩、行为等方面的常识和做人的道理,今天对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些不应成为语文课的重点。

“文化”“文明”这些学科以外的内容,应该在前面“三文”的基础上,采取“有机结合”“点滴渗透”等策略开展教育。我们常常说“文以载道”,没有文则道何以载?我们也常常强调“教书育人”,无知识则人何以育?必须明确,学科老师是通过教自己学科的“书”用自己学科的知识去培育人的。但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大多本末倒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超出学科领域的“核心素养”等宏大叙事反而成为语文课的重头戏。现在大多数的语文课并不是真正的语文课,而是“假语文课”或者是成为其他学科大行其道的舞台。

虽然不少语文教师按照专家、名师给的套路,在“讲读 + 感悟(理解)”模式的教学上奋力而行,但方向错了,南辕北辙,偏离了语文教学真正的轨道。因此,语文教学往往是吃力不讨好,自己越教越没信心,学生越学越糊涂。

教育太缺乏张文宏医生这种有理论有实际的专家了!

其实语文教学,只要我们的老师努力耕耘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教好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就能让学生更好理解、认同文化与文明的东西,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或者今天大行其道的“核心素养”这一维度的目标。

但愿今后的语文课,不要再狭隘地把目光盯在“教课文”上,而是要放在“教语文”上,即“用课文去教语文”;不要再整天纠缠在“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人物怎么样”上,而是注重教好“课文怎样使用语言文字去表达内容和描写事物”“课文怎样通过篇章结构来反映内容和呈现事物”。要知道,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学好了语言文字,对“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人物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学生会形成他们自己的看法,无需我们苦口婆心地给他们一个标准答案。

语言文字是语文一根拐杖,有了它何愁学生不会学会走路?况且“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也有很大的不同,就算是教参,在许多情况下也仅是提供某一个角度看问题形成的结果而已,没有必要以之作为唯一的答案。因此,我们只需要给学生一把钥匙打开大门,而没有必要帮他们开门硬拖着他们的手走进语文的园地。

希望语文课今后能有更多的语文味,莫要再“荒了自家的园,肥了别人的田”,语文老师也不要净顾着跟学生说些自己也莫名其妙的东西,长此以往便会自废了武功,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甚至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行外人。

我们的口号是:教须得法学要有方。

此私货但愿能成为干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