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试验县建设预热进行时⑰
今年以来,营山县聚焦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试验县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内涵发展,按照“强保障、育人才、优服务”的工作思路,加快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协调、均衡、优质发展,千方百计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截至10月31日,全县人均期望寿命为78.51岁,孕产妇0死亡,婴儿死亡率下降至3.04‰,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2%。
强保障
不断夯实建设基础
一是统筹协调强组织。将试验县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常,列入“一攻坚两提升”行动。县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全县各级各部门召开专项会议,阐述“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现实意义,推动有关部门将健康融入各自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组织财政、民政、生态环保、教体等部门和乡镇(街道)组建工作专班,畅通工作渠道保障建设成效。
二是千方百计争资金。开展“双周在蓉”争资引项专项行动,主动对接省级相关部门,争取到能力提升项目6个。其中,卫健系统争取到专项债券资金项目3个,到位资金8800余万元,用于打造县中医医院医技综合楼、急慢性病救治中心和县域医疗次中心。
三是凝心聚力建体系。搭建健康教育矩阵宣传体系,整合各部门微信公众号、县融媒体中心优势资源,开展线上宣传64次,投放公益广告80余个。地方党委政府牵头,组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健康科普教育进万家行动850余次。
育人才
不断锻造人才队伍
一是孕育人才增总量。量身定制人才新政14条,大力实施“千引工程”,创新柔性引进、“订单”培养、设立高校引才站等多种引才方式,主动从知名医院引进运营管理专家、学科主任等专家人才,对来营坐诊的华西专家按日薪计酬。2024年,引进华西重点学科专家22名,吸纳各层次医卫人才128名,其中主任医师(护师)27人、研究生25人。柔性引进博士27人,定向培养医学生6人。在华西医院重点学科专家带领下,县人民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0余项,其中8项技术填补了川东北区域空白,3项被列为省级限制类技术。
二是孵育人才优结构。持续开展县级公立医院“名医下乡”活动,今年,县级医疗机构累计下沉10名医务人员到镇分院常年坐诊,30名医务人员到镇分院开展义诊、巡诊,加快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应急处置、慢病管理、中医药服务等能力。
三是培育人才提质量。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县级医疗机构进修培训,努力让基层人才“活”起来。今年,县级医疗机构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全科医师25人,帮助培训卫技人才118名。通过外出培训、对口交流等措施,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特别是县中医医院,组织237名西医类别医护人员参加“岐黄天使”中医继续教育,努力让现有的医务人员实现中西医互通互融。
优服务
不断提升惠民能力
一是持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按照省、市县域紧密医共体建设统一部署,推动“八统一”“十中心”落地见效。推动构建“华西医院—县级龙头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机制,不断提升差异化医疗服务能力。截止9月,基层诊疗量占比达65.70%,远程诊疗服务5.32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入院人次同比分别增长0.77%、12.55%,县域内住院率为89.57%,临床路径管理率为67.73%,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平均住院日8.04天,住院次均费用6647.05元,较去年同期降低3.43%。
二是持续减轻医疗负担。截止9月,我县已有超过25.4万人次享受了医保个人账户共济待遇,用于支付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2041万元。今年,参保人员在县域内住院人均费用为6334元,负增长3%;参保人员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为76%。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占比(不含药店)为65%,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支出占比为15%。进一步强化县域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推广运用。今年以来,心电中心已累计诊疗3.96万人次,影像中心累计诊疗1.28万人次,远程会诊近300人次,已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人次9000余人,为群众减轻医疗费用33万余元。
三是持续提高慢性病综合管理能力。建立了以县人民医院肺结节/肺癌全程管理中心、介入治疗中心和早癌筛查中心为基础的全市慢病管理“样板工程”,开展了肺癌和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等服务,用贴心服务不断提高患者对慢性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目前,县域内四类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因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概率)为14.3%。县中医医院自筹资金1000万元,建成并正式开放中医药文化广场,群众可在广场中感受五行文化、中医药科普、艾灸体验等互动体验。今年,县中医医院组织开展“八段锦”晨练健身操教学10余场,带动400余人次参与学习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