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三次快递,烈日大雨跑三趟,事情依然没办成

莺莺的生活 2024-11-09 16:50:38

上次写了婆婆一年一度领养老金刷脸认证的事(刷脸验证才能领养老金,婆婆的脸怎么也刷不成),今天再说说她的医保吧。

她是浙江中部某地级市的退休人员,那个城市的医保是这样的,一年给你3000,看完就没了,你就要完全自己出钱了,如果住院,那就还可以报销一定的比例,门诊就一分钱都没得报了。

两个多月前,我们发现她呼吸有点重,走几步就喘得不行,就带她去医院看了。医生各种检查后说住院:房颤,心衰。

有关这个病情具体表现、后果和治疗方案,我和医生交流做了记录,通报给姐妹们讨论做最合适的选择:(家有同类病人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没兴趣可以跳过)

1、心肌肥大,房颤。心脏收缩还好,舒张不太好。

2、房颤的最大风险是卒中,血栓导致中风。

3、脑部增强CT可以看到血管部分有重度狭窄,有缺血现象。

4、已经和神经科会诊。

有两种治疗方案:

一是积极复率,这个是治房颤的,就是复心率,不要乱跳的意思。也有两种治疗方法:

A、射频消融术。介入疗法。通过静脉血管穿刺,将射频消融导管和标测导管送入心脏,寻找引起房颤的病变机制,然后通过高频电流将病变的机制进行消融治疗,根除病变机制。这个是从大腿进去的。这个治疗房颤有80%的成功率,但心房肥大成功率就低。

B、电击。这个基本上是一种暂时的复位,还是会复发的。电击过程中可能会有心肌损伤或者停跳,当然,老太太有心脏起搏器,可以做保护。

无论是A还是B方案都要事先做一个食道心超来排除心脏是否有栓塞块,以防过程中栓塞脱落堵住血管。因为从食道进去后离心脏这里只有一层膜,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个就像做胃镜一样,要喝一点麻喉咙的药。

二是治疗防止房颤可能导致的栓塞。也有两种方案:

A、封堵术。应该是左心耳封堵技术,我没听清楚,网上查的,房颤患者90%以上的心房血栓均来自于左心耳,把这个地方封掉,即使有东西掉下来也不会堵住血管。也是从腿上进去的介入疗法。我舅妈也是房颤,就做了这个手术。

B、吃抗凝药物,以减少血栓可能。副作用是增加出血风险。

最后我们和医生共同决定用吃药的方法,因为前面几种都有可创性,而且对89岁的心房肥大的人来说成功率也不一定高,加上医生认为老太太的心衰并不严重。

要吃挺多药的,多到老太太根本搞不清楚,室友把每天早中晚要吃的药都分到盒子里。

因为吃的药里面有利尿的药呋塞米片,所以要密切关注低钾症状,也有补钾的药,但又不能补太高,所以,要经常抽血检查电解质和肾功能。另外,吃抗凝药利伐沙班片(拜瑞妥),要观察是否有出血。还有,怕药物对血压有影响,要量血压。

所以,护理病人其实是一件很专业很细致的事,不是扶着上下楼这么简单。老太太还是强的,没有表现出害怕,也不同意为了不走楼梯而在客厅搭床的建议。我们把量血压的任务交给了老爷子,他每天给老太太量。

出院后老太太先是一周后验血检查,再半个月查一次。第一次光查肾功能和电解质,还好,没多少钱。第二次去住院的医院大规模查一次,光验血就1500多,她医保里的钱已经用完了,当时自己就付了900多。接下来今年所有的门诊检查都是自费了。

据说老太太所在城市的医保如果申请慢性病被批准,3000元用完以后,门诊还可以报一部分的。我们就请室友的妹夫去问和办理。想想经常要验血检查,药也不能停的,总算慢性病吧。

他前后跑了三次,我们快递寄了3次,最后没有办下来。

第一次,妹夫打电话到医保办,说拿出院的材料去当地中心医院办理。我们就把出院的小结和病历寄过去了。

妹夫去当地中心医院,医院说,小结没用的,我们看不出来啥的,要有所有在医院的检查单,可以去住院的医院打印。

那天,室友迎着夕阳赶在医院下班前把所有的检查单打印出来,厚厚一叠寄了过去。

妹夫迎着烈日又赶到了医院。医院说,要主任签字的,你用医保卡挂个主任的号,去找他。

于是妹夫又给我们打电话,让我们把医保卡寄过去,这次他说,身份证也寄过来吧,谁知道还要什么。

我说,不会要快递老太太本太吧……

周五下午,妹夫说,不行,办不出来。医院说,只有一种病是办不了慢性病的,只有搭配高血压才能办慢性病……

我FFFFFFFF……佛慈悲。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医保政策各不相同,我也不想讨论为啥此慢性病不是彼慢性病,同样天天要吃药的病,这个能报销一部分,那个就不能。

我比较讨厌的是那种折腾人的工作方式。我又要说读书会里那本《清单革命》了,慢性病申请这种事肯定是一抓一大把的,为啥就不能列一个申报材料清单呢?为啥让人一次次跑一次次寄?

妹夫前两次迎着烈日,上周五迎着当地的暴雨,那叫一个酸爽!

后来我打了当地的12345,不不不,不是投诉,我现在没那么愤怒,我是想问清楚。加上之前妹夫了解到的信息是:慢性病申请下来每年上限也就5000,而且,比如你是高血压申请的,就只能配高血压的药,感冒消炎啥的都不能报销的。

好吧,只有5000,我们也没有白跑,总算失去的不是一个金矿……

还有,问一点挤一点的另一个信息是,即使批下来,这5000也只能当地医院门诊才可以用,婆婆一直在杭州,异地看病是用不了的。

那么,您不能第一次,就告诉我们吗?妹夫也就不用跑三趟了。

整个过程,几点感悟分享哈:

01

每个家里都有无穷多琐碎,那些一起做琐碎事的人,要知道他们的付出。

02

照顾老人有很多细节,如果你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不说,不表明他们没有遇到问题,我前面写这么多,也是想让儿女们知道他们可能会面对的医疗及相关问题,以及如何去做一个治疗决定。

03

我对那种一件事让人家一次次跑的部门打心眼儿里看不上。凭良心讲,这个城市的社保也好,医保也好,打电话过去态度都很好的,但他们的工作流程,真是相当的粗糙,也很不贴心。这个在上一篇讲刷脸的时候也说过了。

我知道那个城市有很多人也听我的节目看我的文章,如果有人认识社保办和医保办的人,请把这两篇文章转给他们看。

我没别的意思,只希望他们能出一个材料清单,以及各部门的协作能有条理。

作者:鲁瑾 电台主持人/专栏作者

封面图作者:Sam Kalda

插图来自网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