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头疼了!富士康做梦也没想到,制裁会来得这么快

嵘嵘看科技 2024-01-06 23:15:14

郭台铭曾一度声称,其在大陆投资建厂的初衷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并且随时可以将工厂迁离。然而,他似乎忽视了富士康在中国取得成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中国庞大的市场容量、成熟的产业链配套以及政策扶持等关键要素。

首先,中国大陆具备完善的供应链生态系统,这为富士康提供了理想的生产环境和竞争优势。其次,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高性价比的技术人才储备,成为富士康实现高效运营的核心动力。

此外,中国政府对制造业的大力扶植与优惠政策也是富士康得以扎根并壮大的重要因素。

截至2019年,富士康已在大陆建立了47个工业园,员工人数高达120万,这一成就无疑得益于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与丰富的资源条件。

然而,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之际,美国企业开始向东南亚转移生产基地,苹果公司也因应压力,调整战略,终止了与中国34家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加快产业链迁移步伐。

面对此景,富士康在艰难抉择后,选择跟随美国市场的步伐,逐渐从中国大陆撤出产能,转向印度市场,此举带走约3000亿美元的生产能力。但与此同时,华为在国内市场迅速填补空缺,使得富士康在中国的地位更加被动。

近期,印度生产的iPhone15系列频现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产品口碑,苹果CEO库克亲赴中国大陆第二大供应商立讯精密进行考察。

立讯精密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角色,具有替代富士康的能力。更让富士康境遇雪上加霜的是,iPhone15系列订单中,有27%被分给了立讯精密和和硕联合科技,甚至连耳机订单也被立讯精密夺走。而此时,富士康还面临违规经营的调查。

郭台铭警告称,一旦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经营受阻,将影响到百万员工及其背后的相关经济活动。

事实上,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至关重要,这一点一目了然。未曾料想,二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孕育出了比亚迪、捷普、光弘科技等一大批大型代工企业,并且华为在国内构建了一条强大的本土供应链——“华链”。

即使富士康裁员,这些熟练工人在中国制造业体系内找到新的就业机会已成必然趋势。今日之中国,早已摆脱单纯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形象,成长为拥有复杂且高附加值产业结构的制造强国。

郭台铭或许未曾预料到,自己亲手打造的富士康帝国竟会陷入如此复杂的困境,而这恰恰反映出中国经济实力与自主产业链的快速崛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