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三年,“研究僧”的苦与乐

木兰良朝集 2024-12-26 08:02:34

以前专硕两年制,毕业就找工作,很多人觉得占了便宜。2023年起,绝大多数院校都将专硕学制改为三年,似乎便宜占不到了。

看看专硕的学位论文,某某地区某某调查,不需要多高的学术含量,认真踏实,把数据做细做准就行。如果不读博士,还是很香的。

学硕就没那么容易了。为了考研焚膏继晷地学,头发一把一把地掉,睡眠严重不足,全靠咖啡续命,经常被考试走错考场或不会做题拿不到卷子的噩梦夜半惊醒……录取比例这么低,考上本来就难,读三年也是苦乐各半。

乐是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硕士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0.79%。这一数据反映了研究生学历人群在中国仍是相对稀缺资源,毕竟十四亿人中有硕士学位的一百个人里还不到一个人,值得骄傲。

每月有六百元助学金可拿,好事。

难得学海遨游,如饥似渴求得真知,学术交流促进学业精进,还能在学校里遇见更多名师和优秀的同学,不亦乐乎?

那么,读研三年的不开心有哪些?用眼科小超人老梁的段子来说是这样的:

入学第一月,大脑不开心:这是啥?那是啥?我本科都学了啥?为啥都不会?

入学第一季度,导师不开心:这是猪脑子?只会考试?

入学第一年,开始抑郁:天天瞎特么忙,没长进,只长肉。

入学第二年,开始头秃。

入学第三年,导师头疼:赶紧送走毕业,浪费经费的玩意儿。什么?发不出文章?艹,砸手里了。

入学第四年,爹妈头疼:什么?延毕?找不到工作?硕士才月薪一万?赶紧赌博吧,啊不,赶紧读博吧。

入学第五年,系主任头疼:赶紧写推荐信,放丫出国祸祸老外,跳楼就不好了!

段子呈现的状态能笑死人,但大家其实大同小异。哪有那么多光鲜亮丽,谁不是一边舔一口黄连一边咬牙挺住?硕导博导能健健康康活着没被学生活活气死,实在是得有格局想得开。

兽兽开始考专硕,后来改了学硕。好不容易把他送学校里去了,谢天谢地,终于看不见他在眼前晃荡了。

因为是跨大文大理考上的,本身要比别人更用力,研一成绩务必拿专业第一,可是仍然会被认为不是科班出身,难免受到轻视。

研二开始戴口罩,线上上课去不了图书馆,做开题报告前选题憋死个人。是选综述类还是选史料分析类,也是难。

为了搜集资料,暑假冒着暑热自驾驱车,往返近三千公里,做田野调查,是真苦。

研三上学期口罩摘下来了,为了弥补戴口罩失去的一切,论文不写,到处乱跑。

研三寒假前被告知开学要预答辩,论文还没影儿,难道要延毕?

打开电脑,写论文。电脑刚打开,高烧来袭,重感冒了。越瘸越架棍儿点,倒在床上干着急。

躺了一天,强挺着支棱起来,硬着头皮开工。章节小标题一个一个仔细推敲,注释做起来一页能占小半篇儿。各种参考资料摞起来成了书墙,人坐在书墙里,简直密不透风。过去十年读的书,可能都没有这一年翻的书多。

一天天仿佛拿着镐头掘进,用尽全身力气,进度只有一点点,哪是一个苦字能形容的?那可是好几个苦字啊。

做到第二十天,忽然火花四射,沿着掘进的道路摸索,觉得博士论文题目都可以确定了。这是苦海里的一丝丝甜哪,毛驴子头上的胡萝卜。

向着这一丝丝甜前进,幻想有一天读博,论文刷刷刷写出来,艳惊四座,震动学术界……睁开眼睛,得,还是好好把硕士论文进行下去吧。

夜以继日写到第二十六天,头发长老长都没时间剪。导师召唤神兽归笼,马上剪个头买火车票速速返校。

导师面批,严师有了,高徒在哪?改稿。挑灯夜战,一稿二稿。

预答辩,评委意见一一采纳。改稿。书海掘金,一稿二稿。真有人没通过,甚至要推倒重来。

送外审,忐忑不安。改稿。泥抹小修,一稿二稿。

最后定稿。打印装订。等待毕业论文答辩。有人不能参加答辩,延毕。

答辩会结束时简直不要太激动,竟然!真的!可以!毕业了!不是做梦吧。

之前自己论文看了二百遍,都快看吐了。捧着学弟学妹送的鲜花,赶紧拍张照片发个朋友圈。读研三年,这是唯一一次发朋友圈。以前,哪有那个心思啊。

毕业典礼更激动。有人陪同毕业旅行,有人送上鲜花,有人拍照,还有老父亲老母亲现场陪伴。一首《送别》响起,一切都结束了。可是工作还没着落,喜悦和沉坠相抵消,路,还长着。

毕业典礼家长席上的鲜花

老父亲给兽兽整理硕士帽

不能说读研不香,但苦也是真苦。研究生,研究僧,一点不差。有一科考试极难,据说史上老师没给过八十分。看看自己,九十一分,那可是拼了小命钻研得到的。撰写近六万字的学位论文,也必须是熬掉一大把头发做代价才能完成的。

只有远走他乡,在自己钟意的城市落脚,在急管繁弦的生活里偶然回望,啊,读研的三年,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就那么从指缝里,一点一点,溜走溜尽啦!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