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三国时孙吴学者陆绩,博学多识,天文、历法、算术无不涉猎。但他因直言奏事,被孙权忌惮,因此被远放郁林。他在此廉洁勤政,体谅民艰,大兴水利,改善民生,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可惜的是,他在三十二岁,即早早去世。
电视剧《三国演义》陆绩剧照
一、怀橘陆郎陆绩,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陆绩出身顾、陆、朱、张吴郡四姓之陆氏。战国时,齐宣王少子通被封于平原陆乡(在今山东乐陵),因此以陆为氏,是为平原陆氏。陆氏后人陆烈汉初为吴县令,子孙遂迁居吴县,成为吴郡陆氏。
陆绩先祖陆闳曾在光武帝时任尚书令,曾祖陆续为东汉名士,祖父陆褒也受征不就。陆绩伯父陆纡汉末为城门校尉,父亲陆康历任高成(今河北盐山)令、武陵(治临沅,即今湖南常德)太守、桂阳(治郴县,即今湖南郴州)太守、乐安(治临济,即今山东高青)太守、庐江(治舒县,即今安徽庐江)太守。陆纡有孙陆逊,所以算起来,陆绩是陆逊的叔叔。不过陆逊比陆绩还要大几岁,这倒和同时代的荀彧、荀攸叔侄相像。
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年),南阳(治宛县,即今河南南阳)太守袁术被曹操一路追击,逃到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反而自据扬州(参见)。因庐江和九江(治阴陵,即今安徽定远)相邻,陆康就和袁术有了交集。
在陆绩六岁时,他随父亲陆康到九江会见袁术。袁术拿橘子招待他们,小陆绩暗中往怀中揣了三个。待到辞别作揖时,陆绩怀中的橘子掉了出来。袁术见了笑道:“陆郎来作客,难道还要怀橘吗?”意思就是嘲笑他偷主人家的橘子吃。不想陆绩一句话,就把这事给翻转了。
陆绩当时跪下道:“我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是想带回去给她吃。”袁术听了,大为惊异。
庐江郡入九江郡相邻
这就是典故陆郎怀橘的出处。这一事迹后被编入二十四孝,被称为怀橘遗亲,其诗曰: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橘,遗母报乳哺。
不过,陆康和袁术终不是一路人,二人很快便反目成仇。
二、语惊四座献帝兴平元年(194年),袁术想进攻徐州广陵(治广陵,即今江苏扬州),他狮子大开口向陆康索求粮三万斛,陆康不予,袁术即派当时投靠他的孙策进攻庐江(参见),陆康就把陆绩和因丧父而投靠他的陆逊一起送回吴县,自己坚守城池。
双方激战两年,最终舒县城破。年已七十的陆康,在城陷后一个月即病亡。而陆氏宗族百余人,经战乱、饥荒、流离失所,死亡近半。
这时的汉献帝,刚逃出长安(今陕西西安),脱离李傕的魔掌。他哀痛陆康的忠壮,就拜其长子陆儁(陆绩之兄)为郎中。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跃马江东,击败朝廷所任扬州牧刘繇(参见),进而攻下丹杨(治宛陵,即今安徽宣州)、会稽(治山阴,即今浙江绍兴)、吴郡(治吴县),终驻于吴郡,九岁的陆绩不得不在强势的孙策手下讨生活。
当时孙策以张昭、张纮、秦松为上宾。一次他们在一起共论四海未定,当以武力平定各地。陆绩因年少,居于末席,但他听到众人议论,就远远地高声道:“当年管仲相齐桓公,不用兵车,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在座诸位,不议以道义仁德安取天下的方法,却只求崇尚武力。绩虽年幼无知,窃以为未为当也。”
陆绩少年一言,技惊元老张昭
张昭等人再次被这少年所惊诧。
待到陆绩十余岁时,其学识已远超比他年长的人,他与其外甥顾邵(吴郡顾氏)齐名,而在陆逊、张敦(吴郡张氏)、卜静(吴郡人)之上(参见)。可惜的是,这帮天才少年,大都其寿不永。史载顾邵活了三十一岁、张敦三十二岁,卜静终于剡县(今浙江嵊州)令,大概年纪也不大,只有陆逊活了六十三。
那么陆绩享寿如何呢?
三、因忌外任陆绩成年后,外貌雄壮,而博学多识,天文、历法、算术无不涉猎。江东经学大家会稽虞翻在耆宿中久负盛名,性好人伦的襄阳(治襄阳,即今湖北襄阳)庞统号称南州士之冠冕,他们与陆绩年龄相差很多,但与陆绩关系都很好。
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其弟孙权继掌江东。他辟陆绩为奏曹掾,即主奏议的属吏,并于稍后召陆逊入幕府。
但陆绩因说话直率不拐弯,受到孙权的忌惮。
建安十五年(210年),南郡(治江陵,即今湖北江陵)太守周瑜病逝,郡功曹庞统送周瑜灵柩至江东,陆绩与当时尚未发迹的全琮、顾邵前往吊丧,遇到庞统。庞统要西行时,这几人问起各自优劣,庞统道:“陆君可谓驽马,但有余力。顾君可谓驽牛,却能负重致远。全君乐善好施而慕美名,虽智力一般,亦为一时才俊。”三人因此都与庞统结为至交(参见)。
陆绩与庞统为至交
后孙权更担心陆绩不为己所用,于是外放他为郁林(治布山,即今广西桂平)太守,并加其偏将军,让他统兵两千。
郁林地处交州,当时还未完全开发,形同荒蛮。这里气候炎热,疫痢流行,中土之人到此任职,基本上等同流放。但陆绩在此依然廉洁勤政,体谅民艰,大兴水利,改善民生,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只是陆绩志在研究经典,为政领兵并不是他的志向,加之他有腿疾,故虽与军事,但著作不废。他曾作《浑天图》,反对盖天说,并注释《易经》《太玄》,这些著述后都流传于世。
宋·范成大《吴郡志》还记载,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陆绩欲从海路返回吴郡时,因他两袖清风,全部家当不满一船,船吃水太浅竟难以压住海上风浪。于是他就搬一巨石上船压舱,这一巨石后安放在陆氏家门,被后世称为廉石。
这也是中华廉政史上的一块丰碑。
四、预知生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绩预测到自己亡期将至,于是预为自己作挽词:“有汉志士吴郡陆绩,幼敦《诗》《书》,长玩《礼》《易》,受命南征,遘疾逼厄,遭命不永,呜呼悲隔!”他又留下一句话:“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书同文,恨不及见也。”意即六十余年后,三国将终归一统。
同年,陆绩去世,年仅三十二岁。
陈寿对陆绩评价非常高,说陆绩对《太玄经》的注释,犹如孔子之于左丘明、老子之于庄周,是一脉相承的承继关系。但陆绩以治国之器,而守牧南越,岂不是害人非浅?这是明确表达了对孙权器宇狭小、残害人才的愤慨。
陈寿多次对孙权的器量狭小表示篾视甚至愤慨
陆绩留下两子一女,都只有几岁。陆逊之弟陆瑁将他们接到自己家中抚养,待他们长大之后才分开。
陆绩长子陆宏后官至会稽南部都尉,次子陆叡官至长水校尉。
陆绩之女生于郁林,故取名郁生。陆郁生十三岁时,嫁同县张白。张白出身吴郡张氏,其兄正是出使蜀汉与蜀地学者秦宓逞天辩的张温(参见)。
这桩婚事要说正是门当户对,可惜婚后仅三月,张温因得罪孙权被废,张白也受连坐被流放他郡,后竟客死他乡,陆郁生因此小小年纪就成了寡妇。但她公开宣言不再改嫁,并严词拒绝了所有的上门提亲者。而且,在艰难困苦中,他始终侍奉、照顾张白的姐妹。陆郁生的事迹传到朝廷,朝廷专下诏褒奖,称其义姑。后来,陆郁生的堂外甥姚信,还在其文集中对她的义举进行了赞扬。
当然,我们不能以今人之观念去硬套古人。但其气节,依然令人钦佩。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