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杨勇病重,表弟胡耀邦前去探望,杨勇为何嘱咐:以后别来了

漫步史书 2022-09-29 19:13:55
前言

1982年年初,开国上将的杨勇突感身体不适,立即送医院检查,结果经医生诊断,杨勇患了肺癌。

在医生的嘱咐下,杨勇这才不情愿的住院治疗,但就在治疗初见成效后,杨勇又立即出院,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在这一年中,杨勇始终是带兵主持总参谋部的工作,一直到病情再度恶化,杨勇才被迫住院。

图|杨勇将军

11月初,医生检查杨勇病情,发现他的癌症已经转移到了肝脏,一直到临住院前,杨勇心心念念的仍然是工作,他在总参谋部召开的会议上,做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发言。

也就是在医院期间,杨勇曾平静地对医生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们说我还能活30到60天,那我就取个中间数45天,除去最后的10天可能不清醒,再用5天的时间处理私事,我还可以工作30天。”

杨勇的病情来得特别快,以至于许多当年的老战友都感到措手不及,中央军委秘书长耿飚亲自到医院探望,本来是看看他的病情,结果杨勇把家人全部都撵了出去,两人就在病床前谈了2个小时的工作。

老战友杨得志听说老战友病重,多次要医院看望,结果一见面,杨勇就劝:

“我的病情我知道,你工作多,就不要为我分心了。”

就在杨勇病重期间,胡耀邦也专程到医院探望,除了几十年生死不渝的革命情谊外,他们还有一层亲戚关系。

杨勇与胡耀邦是表兄弟。

一张保存近百年的照片

2009年国庆节前夕,胡耀邦同志故居展出了一张照片,被认为是胡耀邦与杨勇存世最早的一张照片。

图|文市里仁高级小学校第十班学生毕业摄影

尽管是一张黑白照,但照片上的每个人的面目依旧十分清晰,在照片的最上方,有这样一行字“文市里仁高级小学第十班学生毕业摄影”,据胡耀邦的侄子胡德资辨认,照片正中央身穿白衬衫,坐在地上,身材瘦小的少年就是胡耀邦,而在他一旁身材较高大,身穿黑衣的就是杨勇。

照片拍摄的时间大约是在1929年,杨勇时年16岁,胡耀邦也只有14岁。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论是胡耀邦、还是杨勇,存世的照片大多都是成年参加革命以后,就连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珍藏的照片都是两人在延安拍摄的。由此也可见,这张照片的珍贵程度。

而保存这张照片的老人,是当年胡耀邦在文市里仁高级小学的同学的儿子——蔺传松老人。

居住在江西萍乡的蔺传松老人也是在回湖南祭祖时,偶然提起父亲当年与胡耀邦是同学的事,引起了胡耀邦故居陈列馆的注意。

“我父亲生于1908年,年长胡耀邦同志7岁。当时他们同住上下铺,天冷时,胡耀邦就钻到我父亲被窝里呢。”

杨勇和胡耀邦是表兄弟,湖南浏阳人,两人后来一同考入文家市里仁学校,并在第十班学习。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

尽管起义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由于敌人势大,加上起义前收编的邱国轩部叛变偷袭,导致起义失败,在起义部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毛泽东与9月17日下令,部队转移至浏阳市东南的文家市集中。9月19日,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3团全部、第1团余部和第2团的零散人员陆续到达文家市,毛泽东当晚便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

经讨论后,毛泽东决定,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并撤离容易受敌人包围进攻的平江、浏阳,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

9月20日,起义部队总计1500余人,齐聚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毛主席当众发表讲话。

“这次秋收起义,虽然打了几个小小的败仗,受了点挫折,这算不了什么。常言道:胜败兵家之常,我们的斗争才刚刚开始。有湘、鄂、赣、粤四省已经起来的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力量是伟大的。反动派并不可怕,只要大家团结得紧,继续勇敢战斗,终能用小石头,打烂蒋介石的大水缸,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图|秋收起义

除了围观的300余群众外,当时里仁学校不少的学龄儿童也都爬到了围墙上,听到了毛主席的演讲。其中就有杨勇、胡耀邦两兄弟。

时隔多年后,杨勇依然对毛主席的话印象十分深刻。

也许是因为更年长一些的关系,杨勇在里仁学校读书时就参加了劳动童子队,并任队长,1927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长沙发生“马日事变”时,杨勇还曾随浏阳农军一道进攻长沙。

1929年,杨勇与胡耀邦从里仁学校毕业,考入浏阳中学,可杨勇只在浏阳中学读了一个学期,就因父亲病重不得不辍学,后来就在家乡参加革命,1930年2月,杨勇转入中国共产党,也许是觉得自己名字“杨世骏”过于文气,他自作主张为自己改名“杨勇”,以显示自己男子汉的英雄气概。

革命之路从来都是艰辛且漫长的。

杨勇在平江黄金洞红五军随营军校政治队毕业后,被安排到红三军团第八军,担任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大队长。后来又被调入作战连队。之后随部队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身上大伤小伤无数。

图|杨勇

1935年10月的土城战役中,杨勇任红十团政委,在一次率部队冲锋过程中,一颗子弹从杨勇右腮打入,经唇部而出,就这样一个来回,杨勇嘴里失去了6颗牙,因为没办法说话,杨勇只好将作战命令写在纸上下发。因为是在战时,杨勇负伤后也没能及时止血,战斗一结束,他就因失血过多晕了过去。

杨勇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弹窝,一直到三十多年后,才由北京医院院长吴蔚然做手术填平。

毛主席盛赞:“杨勇上将,上将杨勇”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高瞻远瞩地组建了东北边防军,时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贵州军区司令员的杨勇也向中央提出,希望能够入朝参战。

可杨勇的报告提交上去后,却如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动静。

可出乎预料的是,就在时隔三年以后,中央却突然批准了杨勇的请求。

“杨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尽快入朝参战。”

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经过五次战役,迅速将前线局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美国人虽然在火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占据长期拖延下去。美国人也不得不考虑到成本,思来想去,还是应该和谈。

图|毛主席

尽管谈判过程中稍有曲折,可在中朝双方有力推动下,谈判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包括划定军事界线、遣返战俘等一系列事项都达成一致。

眼见和平就要到来,李承晚却不干了。

1953年6月8日,战俘遣返问题达成协议后。李承晚却在十天后干了一件出格的事,他在美警卫部队未加制止的情况下,偷偷把北朝鲜2.7万余战俘转移至南朝鲜的训练中心。

李承晚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就是想破坏和谈,逼迫中美双方重新回到战场上去。

中朝双方严厉谴责李承晚这一行为,美国人也不得不做出承诺,并迫使李承晚做出承诺,保证不再破坏停战协议,然而李承晚却提出要求,美国政府必须答应训练和装备20个南朝鲜师,签订军事协议,并提供1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

既然对手还不愿意和谈,那就打到愿意为止。

1953年5月,杨勇入朝参战,最初他一度认为自己应该是“白来了”。甚至于他还因为“没能和美国佬过过招”感到遗憾

图|王平与杨勇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李承晚的行为,也让杨勇有所警惕,他对政委王平说:

“为什么美国主子要和,而李承晚还要继续打?他有什么本事继续打下去?是他自己单独打?还是另有目的?恐怕还是有美国在背后支持。”

想到李承晚背后还有美军撑腰,杨勇立刻请示中央,决定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主打李伪军,捎带手给美国人一点教训。”

在这一点上,杨勇与毛主席的想法不谋而合。

过去在针对美军强大实力上,我军一直采用的就是“零敲牛皮糖”的战术,出动一个班、一个排,最多不过一个连,如同小鸡啄米一般,这里夺回一个据点,那里俘虏两个人。

毛主席认为:敌人态度之所以这么强硬,就是因为我们没能打疼敌人。

杨勇也觉得要打就打大仗,上三个军,在杨得志的支持下,又增加到了五个军。

图|1953年金城战役经过要图

1953年7月13日,金城反击战正式打响。

在杨勇统一指挥下,志愿军20兵团共歼敌52783人,俘敌2836人,击落敌机85架,缴获飞机1架,坦克34辆,汽车231台,各种火炮245门和大量弹药等战利品。

美国人也由此见识到了杨勇的不凡。

1958年10月,杨勇回国后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1960年5月26日,蒙哥马利访华,在副总参谋长李达的陪同下,蒙哥马利参观了北京军区,杨勇抽调士兵组织了一个500人的刺杀方队表演。

身为军人,蒙哥马利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脾气,他到北京军区参观时,全程除了必要的客套,不置一词褒贬。

在观看了刺杀方队的表演后,蒙哥马利走入队列中,提出了一个请求:

“能不能请士兵脱帽。”

杨勇虽然奇怪,但还是下令“脱帽”,看着眼前士兵方阵齐帅刷的动作,蒙哥马利眼睛也直了,随即小声嘀咕了一句:

“将轻兵少。”

考验完了士兵,该考核将军了,蒙哥马利故作轻松地接过了枪,拉栓、上膛,钢板应声而落,然后他就把枪递给了杨勇。

杨勇哪能不明白蒙哥马利什么意思,不过,虽然杨勇长时间没有摸枪了,可这一身本事却是实打实的,他接过枪,一连串熟练的动作后,移动靶全部被击落。

整个参观的过程,蒙哥马利都不置一词,一直到后来到了香港以后,在接受媒体采访中,他才谈了对中国军队的感受:

“中国军队纪律严明,武艺精湛。500人的刺杀方队,像一个人一样。开始,我以为他们都是服役多年的军官。当我走进队列,看见每一个士兵额头都是光光的,没有一点皱纹,才相信都是年轻的士兵。”

最后蒙哥马利郑重其事地说:

“在这里,我要告诫我的同行,不要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这要成为军事家的一条禁忌,谁打中国,进得去出不来。”

毛主席后来听说这个消息,高兴地夸赞说:

“杨勇上将,上将杨勇!”

“那位杨勇上将,还要继续“扬勇”啊”

1972年5月,杨勇重新工作,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一次开会,毛主席偶然问起杨勇的情况,得知杨勇在沈阳后,毛主席发话:

“那位杨勇上将,还要继续“扬勇”啊,要把他放在独当一面的地方去。”

原来中央那时正考虑派谁新疆主持工作,尽管之前王恩茂主持新疆工作颇有建树,但在当时情况下,周总理考虑到用王恩茂阻力较大,需要重新选派一位中央信得过且能力出众的老同志去。

在毛主席提议下,周总理想到了杨勇。

图|杨勇、杨得志、杨成武三位将军

杨勇一开始确实考虑,只担任军区司令员,地方任职交由别的同志,但在周总理耐心劝说下,他决定勇敢地承担起重责。

要说起来,杨勇赴任新疆这一年,虽然尚未年过六旬,但是身体情况却一直不好,那时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徐国贤是杨勇的老战友,一见面他便担忧的说:

“新疆虽不是八荒之地,但戈壁沙漠不见边际,条件很艰苦。你马上就 60岁了,就算精神不老,身体能行吗?”

杨勇微微一笑,对徐国贤说:

“清朝时,我的老乡左宗棠一路抬棺西进,收复伊犁时已是古稀之人了。为了治理好新疆,我这把老骨头就是埋在天山脚下也值得!”

果不其然,杨勇一上任,就在徐国贤的陪同下,踏遍了天山。

本着说干就干的精神,杨勇马不停蹄地制定了计划,并报中央批准,在他的主持下,新疆修建了贯通南疆、北疆的天山公路与南疆铁路,经数万官兵艰苦奋战,天山公路与南疆铁路迅速贯通,对新疆的经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邓小平

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后,考虑到身上兼任的职务太多,无暇顾及总参谋部的工作,决定调杨勇回北京工作。

邓小平看重杨勇的,不仅仅是因为他原来就在总参工作过,更重要的是,杨勇本来就是二野出身的老将,邓小平对他的能力很熟悉。

当年,二野酝酿第五兵团司令人选时,邓小平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勇。为此还劝说王近山:

“你作战勇敢,组织指挥能力比较强,有战功。但是你有一个弱点,就是不太善于团结同志。作为一个兵团司令,更重要的是要能把大家团结起来,在这一点上,杨勇比你合适。”

杨勇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后,总参的日常工作基本上都是他在负责。

尽管面临很多困难,但杨勇始终坚持忘我的工作。

1980年2月,杨得志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后,杨勇更是协助他主抓全面工作,更是不顾身体病痛,陪同杨得志到各地去视察。

也因为工作十分繁忙,杨勇总是顾不上自己的身体。

八十年代初,杨勇身体便每况愈下,时常咳嗽,工作人员与家人几次劝说他到医院治疗,但杨勇总是推脱。

图|杨勇将军生前用过的望远镜

一直到1982年11月,杨勇才在身边人劝说下到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是癌症。在家人瞒着病情的情况下,杨勇做了手术,结果手术后高烧不退,经检查后发现,杨勇身上的癌细胞已经转移了。

尽管病情愈发沉重,但杨勇始终还是在忘我的工作。他也知道自己病势沉重,已经到了药石罔顾的地步,所以对来看望他的杨得志说:

“告诉医生不要再用药了,不起作用了,那是浪费,不要再浪费国家和人民的钱了!”

听说杨勇病重的消息后,胡耀邦亲自到医院探望,本来两兄弟见面,应该有说不完的话,但两人见面后,杨勇却嘱咐了一句:

“你身上的担子很重,今后不要来了。”

自始至终,杨勇都在记挂着工作。

1983年元旦,杨勇将家人全部都交到了身边,交待最后的遗言,他看着眼前的孩子们叮嘱道:

“今后要依靠自己生活,不要跟组织提要求,努力工作。”

说完这句话,杨勇便沉沉地睡去……

1983年1月6日,中央书记处书记,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杨勇病逝,享年70岁,他的去世,也令邓小平十分惋惜。

1月15日,杨勇追悼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耀邦主持追悼会,杨尚昆致悼词,悼词盛赞杨勇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功绩:

“杨勇同志不幸逝世,是我党我军的一个重大损失。”

0 阅读:181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