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聚焦|我国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产值达5007亿元

今日北斗 2023-05-20 16:57:19

NO.1

我国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的首颗备份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此次发射是北斗三号工程高密度组网之后,时隔3年的首发任务。

该卫星的发射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对推广北斗系统特色服务、支撑北斗系统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卫星实现了对现有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在轨热备份,将增强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健性,提升系统现有区域短报文通信容量三分之一,提高星基增强和精密单点定位服务性能,有助于用户实现快速高精度定位。

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分别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3次飞行。

来源:央视新闻

摄影:人民画报 万全

NO.2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产值达5007亿元

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京发布《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记者获悉,去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007亿元 ;去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64亿部,其中98.5%支持北斗功能。

白皮书显示,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007亿元,较2021年增长6.76%。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05%,达到1527亿元,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0.5%。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7.54%,达到3480亿元,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69.5%。

当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总数量仍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截至2022年底,在境内上市的业内相关企业(含新三板)总数为92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体产值的9.02%左右。

白皮书显示,2022年国内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整体稳定,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研究分析,2022年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约3.76亿台,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64亿部,车载导航仪市场终端销量超过1200万台,包括物联网、穿戴式、车载、高精度等在内的各类定位终端设备销量超过1亿台。

北斗正在成为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2022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64亿部,其中2.6亿部手机支持北斗功能,占比达到98.5%。目前国内大多数涉及地图服务、导航和购物等的手机APP中,绝大部分已经支持北斗应用。全球首款支持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的手机已正式发布,用户不换卡不换号不增加外设,就能通过北斗卫星发送短信。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夏骅

图片来源: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NO.3

广东信息通信创造多个“第一” 力争今年新增5G基站4万个

“力争今年新增5G基站4万个,新增5G用户2500万户,建设10G PON端口28.6万个,新增千兆用户450万户,全省地市均达到‘千兆城市’水平,加快5G、千兆光网等在垂直行业、信息消费、社会民生等领域融合应用,全面赋能制造、电力、交通、医疗等数字转型,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动能。”5月17日上午,在广东信息通信行业举办2023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纪念大会上,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蔡立志透露。

据悉,本次会议结合国际电联“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增强最不发达国家的能力”的主题,围绕“数字中国 潮起珠江”,共同探讨提升广东信息服务能力,赋能产业数字化变革的创新举措。本次大会由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主办,广东移动、广东省通信学会承办。

蔡立志指出,广东作为通信大省、网络大省,以占全国1/10的网络能力,承载了全国1/9的电信用户,创造了全国1/8多的电信业务收入,业务规模、用户数、网站数、网民数等全国领先,广东信息通信创造多个“第一”,为电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电话用户1.88亿户,5G用户7025万户,光纤用户4474万户,千兆用户975万户,网站60.7万个,规模均为全国第一。通信终端从昂贵稀缺品到大众生活必需品,信息通信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无论是固话时代,还是大哥大到5G的移动通信时代,还是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信息通信人持续提升服务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广东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明表示,广东移动系统打造以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建成全国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技术领先的双千兆精品网络,创新打造一系列数智化平台、产品和服务,助力广东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会上,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发布2022年广东省互联网行业发展情况报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南方分院发布《广东省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介绍广东5G网络建设、用户发展、融合应用和创新生态的理念与实践,展望5G融合应用前景。

来源:广州日报大洋网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露

NO.4

北斗+5G!这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已在京津冀广泛应

记者18日从北京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获悉,其所属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针对火电、新能源发电混合的新型电力系统成功研发了基于北斗和5G技术的新能源微电网智能协同测量技术,研制出高实时、高准确、误差联动修正的高、低压碳排因子计量校准装置,为电力系统碳排因子测量难题提供了全链条系统解决方案。目前,该项技术已广泛应用在京津冀电网多个变电站及开闭站上。

据介绍,该技术针对复杂新型电力系统碳排放测量系统庞大、影响量相互作用、用电设备繁杂、波形叠加等特点,创新提出“发-传-用”电全链条碳排放远程联动测量技术,通过北斗时间戳和5G低延时传输技术实现广域分布的碳排因子现场实时反馈修正,反馈修正速度为每秒50米,大幅提高了碳排放的实时测量精度。经中国计量测试学会鉴定,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核算法和CEMS(连续排放监测系统)法测量不确定度一般为2%至10%左右,新能源微电网智能协同测量技术测量不确定度可达0.1%,测量不确定度下降了至少一个数量级,从算法、技术、设备三方面突破了新型电力系统碳排放准确测量和可信测量难题。

目前,该项技术为北京市多个重大工程、重大活动的实时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为中建集团、燃气集团等重点用能单位实现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打下了重要基础,也将进一步推动5G和北斗系统在传统产业的融合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向智能、智慧方向发展。

来源 新华社、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 阳娜

NO.5

实时监测盲区+北斗加持,怀柔大货车装上“火眼金睛”

最近,道路运输危险品从业人员杨洋心里踏实了不少。怀柔区交通局给自己爱车的两个后视镜、驾驶室内都安装了“黑科技”——4G视频实时监控设备。有了这套“火眼金睛”,道路行驶有了保障、疲劳驾驶有了警报、后方还有工作人员24小时实时监控。

怀柔交通局此次推进危化品运输车辆“智能化监管”,受到了怀柔运输企业和运输从业人员的一致点赞。目前,怀柔全区已注册的10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172辆运输车辆中,5家111辆运输车已经完成安装并顺利上路了。

这套监控设备有五只“火眼金睛”:两侧后视镜的摄像头可以实时记录盲区情况、前方摄像头类似行车记录仪功能、面向司机的摄像头负责识别疲劳驾驶、驾驶室内顶部的摄像头可记录内部整体情况。与此同时,运输车辆还配备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覆盖全区172辆运输车辆,实时监测行驶情况。

“这些‘火眼金晴’不仅可以全方位、无死角地进行实时监控,还能实现车辆实时定位、调度管理、报警处置、物流管理服务等众多功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大货车司机和市民的出行安全。”怀柔区交通局执法七分队队长孙云飞表示。

而在“眼睛”背后,每一家运输公司都设置了监控室,由专门值班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紧盯屏幕。监控室的大屏幕上,车辆行驶情况、从业人员的工作情况一目了然。

“在监控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4G视频实时监控设备监控车辆是否违法行驶或不当操作,及时纠正和处理超速行驶、疲劳驾驶、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法违规驾驶行为,降低事故风险。与此同时,还能提升车辆的防盗抢能力、提高车辆营运效率,促进车辆源头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孙云飞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怀柔区交通局供图

NO.6

襄阳襄城:“农机+北斗”插秧 助力智慧农业新画卷

村民正操控插秧机在提田间作业。记者 郭炫龙 摄

5月12日下午,记者在襄阳市襄城区欧庙镇傅岗村看到,一辆安装“北斗”的插秧机器正在秧田里耕种作业,旁边一辆同样安装“北斗”的大型收割机正在收割油菜,这是襄城区农业生产现代化的一个个生动掠影,这些大型的现代化机器活跃在田间地头,跑出了襄城农业生产加速度。

翻耕深度、车辆时速、开沟长度、耕种面积以及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作业量等信息,在北斗智能导航终端实时显示,一目了然。欧庙镇农技推广中心技术指导陈新斌告诉记者,“北斗”具有实时监测数据、同步数据和自动导航等功能,“北斗”应用到插秧以后,实现了自动直行、自动对行、自动插秧。不但提高了作业效率,提高了栽培质量,还大大解放劳动力,极大提高农机的“耕、种、收”作业精度、质量和收益。据他介绍,一亩水稻大约能增收400元左右。

为扩大全区北斗农用范围和规模,襄城区依托省北斗平台,按照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襄城区农业农村部门的指挥调度平台。以粮油生产主产乡、镇(办)为重点,整体推进,对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等存量农机和新购置农机全覆盖,不断拓展北斗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支持北斗技术应用主体做大做强。

襄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智慧化、科技化,襄城区加大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和农机购置的扶持力度,共投入财政资金800余万元,其中200余万元用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优先办理加装北斗终端系统的购机户补贴。截止目前,襄城区共有水稻种植面积17.05万亩,共投入200余台插秧机和300余台北斗智能导航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机插率已达到70%,保障了全区粮食增产增收和质量安全。

来源:荆楚网

图 记者 郭炫龙 摄

NO.7

湘潭北斗产业“新”势能

2023年5月19日,湘潭市北斗时空安全产教融合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北斗产教融合研究院”)揭牌暨签约仪式在湘潭市雨湖区举行。北斗产教融合研究院由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长沙北斗研究院”)与湘潭市雨湖区人民政府、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湘潭大学联合共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此次合作依托湘潭政府政策资源、高校科教资源、行业平台资源等优势,以“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北斗时空安全装备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项目为抓手,瞄准时空信息安全赛道,重点面向北斗产教融合及智能时空装备两大领域方向开展技术协同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和人才链,推动“四链”深化融合,旨在为湘潭北斗产业发展注入新势能。

一、人才链做好支撑,建设北斗产教融合之城

人才是北斗应用与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普通高校北斗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基础薄弱,且该类专业技术人才需经过长周期的岗位锻炼、企业投入成本高。据相关部门统计,北斗产业发展专业应用人员缺口达50万之多。

多年来,长沙北斗研究院在专注开展技术、产品与应用研究的同时,致力于发挥技术与重大专项任务的优势,联合湖南省北斗导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相关企业、高校,共同建设了国家(长沙)北斗特色产业园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依托”北斗微小课题“人才培养计划等途径,培养北斗应用人才400余人,在北斗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与独特优势。

此次合作中,长沙北斗研究院会将多年来在北斗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复制输出至北斗产教融合研究院。北斗产教融合研究院将聚焦北斗产教融合领域方向,充分利用好湘潭16万在校大学生的教育资源优势,以双一流的湘潭大学为核心辐射周边高校群,推动最先进的技术第一时间走进高校,并联合高校技术团队共同探索北斗教仪产品的应用开发与先试先行。

为更好地推动湘潭产教融合发展,长沙北斗研究院综合试验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同步落户湘潭市雨湖区。基地将覆盖商业航天低轨卫星通导融合、地基增强系统、水面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综合试验能力,并建设无人机反制综合测试场,不仅满足自身产业技术研究试验需要,还将联合湘潭大学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开展北斗时空安全专业人才实训、北斗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继续教育培训等,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北斗应用人才,进一步把湘潭建设成为北斗产教融合之城。

二、创新链赋予动力,打造时空安全创新高地

长沙北斗研究院作为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复成立的北斗时空信息安全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以及湖南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在平台、技术、人才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长沙北斗研究院将以“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为引领,以北斗产教融合研究院为载体,围绕北斗+智能时空装备产业特色领域,联合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协同创新,并与湘潭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北斗+智能时空装备领域的技术成果转化,实现北斗智能时空装备试验、研究及新质装备的典型示范落地和市场应用推广,打造时空安全创新高地。

三、资本链提供给养,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为进一步推动北斗时空信息安全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会上,长沙北斗研究院依托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的高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独特模式和机制优势,与深圳市达晨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湖南省导航仪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国内首创的时空安全产业链。合作三方将以孵化或联合孵化的形式,针对时空安全、量子测量、产教融合等产业链创新成果开展金融资源的精准配置,共同探讨联合成立科技创新基金、开展协同技术创新、共享市场资源、对外联合投资等多种合作举措,促进产业与资本、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源的有效融合。

作为牵头建设单位,长沙北斗研究院将积极在技术、信息和数据等方面与北斗产教融合研究院实现共享,全力做好科技支撑,助推北斗产教融合研究院进一步突破北斗时空安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聚焦相关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将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打通技术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联合政府、高校、产业资源打造2-3个示范应用场景,形成“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北斗人才培养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成果孵化转化体系,助力湘潭乃至湖南北斗产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

来源: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