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品:致敬神山下的锅庄舞者

凉州文化 2024-07-17 20:28:35



来到积石山,就来到了神山的怀抱;站在大河家,看着滔滔的黄河水,你就看到了上古神人大禹过家门而不入的壮举;来到石林,你就看到鲁班为人民谋福利的豪情;来到积石山,你就来到了花儿的故乡,大河家的牛拉车啊,总是在你的眼前行走在茫茫大山之间,这时,那天空是那样湛蓝,七月的黄草坪是那样金黄,大山庄峡的水啊,飞流直下,清澈的让你留恋忘返——

走在这片山林间,有时,也会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年轻人不能跳舞,不能唱歌,就是传统的花儿似乎也销声匿迹,在这蓝天、大山、高楼、还有川流不息的车流中似乎缺少了什么?于是,我常常徘徊在大禹广场,我在夏日轰鸣不息的滨河路旁徘徊流浪,难道伟大的先民们创造的积石山就这样在大时代里籍籍无名,黯然无光?

有一天,当我又一次走过尕庙广场,看到一群跳锅庄的人们,我眼前一亮,并被他们的舞姿吸引,并有幸成为他们中间欢乐的一员。

最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那个杨爷,清清瘦瘦的大个子,戴个大礼帽,自由潇洒地跳着。如果只看他的舞姿,和别人差不了多少,但你看他的微笑,绝对让你在众多的舞者中刮目相看,因为那笑容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阳光、那样的随意、又是那样的亲善,你看着他跳舞仿佛就像看到拉萨的藏民看到了心中的圣佛那样幸福安康。一位老人,能在广场这样自由自在的载歌载舞,并且身无旁骛,是多少老年人羡慕的美好时光,杨爷做到了。

再看何爷,如果我没有看错,他是个极其热爱舞蹈的人。跳舞之余,他会一个动作一个动作从年轻人身上学习。我们知道,年轻人学习快,但相对于年轻人而言,他更执着,晚上跳舞两三个小时,他能从头跳到尾,这是令我十分敬佩的。我看到他还是整个锅庄舞团体的领军人物,每天他拉着音响到广场为大家服务,他来得最早,去得最迟。有一天晚上正跳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大家一哄而散,他最后一个收拾音响回去,我默默地看着他的背影,感人至深。

队伍中有一个大家称之为杨姐的人,她精力充沛,舞姿优美,红润的脸颊,充满活力的身材,她的舞蹈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感染着每一个跳舞的人,大家在她的带领下跳着,嗨着,让欢乐弥漫在大禹广场上。

在跳舞的人群里还有一个精瘦的尕老头张爷。他跳起舞来动作舒展,舞姿轻盈。引起我注意的是他的脸色,因为有着藏民的红皮肤,我以为他是藏民,相识之后他却说自己是汉民,因为在藏地挖了二十年的虫草,自然看起来像藏民。张爷也是个锅庄舞的痴迷者,熟悉之后,我才知道他的家在关家川。关家川我去过一次,坐车去的。当他听说我没有吃过糌粑,他用摩托车带我去了一趟他的家,有二十分钟的路程。他为我亲自做了糌粑。他吃起糌粑来和电视上看到的一模一样。临走,留影,他戴上牛仔帽,典型的老臧民形象。每天晚上,他就骑着摩托车来到尕庙广场,一直跳到锅庄舞散场他再骑摩托车回家。每次我去广场看到摩托车,我就知道张爷来了,他肯定在跳舞的人群里。

虽然我是他们中的一员,可我并不知道许多人的名字,我知道在这些跳舞的人中有些人的舞蹈跳得很好,不仅舞姿优美,而且对音乐的节奏把握得很好。在我的心目中她们就像仙女一样的存在,尽管她们没有穿民族服饰,但我可以想象她们穿上民族服饰的样子。看她们跳舞真是一种享受,因为她们沉醉在音乐里,他们的舞蹈散发着音乐中骑马射箭打场割草的各个细节,我能看到他们在牧场挤牛奶的样子;我能看到她们一下一下把酥油茶抛洒在空中,感谢上苍给他们以无群无尽的牦牛;我还能看到他们唱着歌,把洁白的哈达送给远方的客人;我能从她们的舞姿中看到蓝天白云,青青草原,和煦春风,还有叮叮咚咚作响的淙淙流水。

我有幸和他们一起聚餐。三十多个人,一个大圆桌。平时跳舞的时候跳完也就各自散去,我原本以为他们是拘谨的,没想到吃过饭音乐响起来,每一个人都围着圆桌跳起欢乐的锅庄,那快乐的气氛,宏大的场面是以前我没有看到过的,也是没有亲身感受过的,今天我在积石山看到了。大家一曲一曲地跳着,唱着,完全颠覆了以前的对他们的看法,如果用能歌善舞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我以为在花儿的故乡花儿沉寂了,因为现在的年青人身上已经很少看到文娱的活泼的影子,手机成为他们的最爱,让人甚至感觉懒惰到只有手机了。没想到这些跳锅庄的人里竟然有许多花儿歌手,他们一曲接一曲尽情歌唱,有的人不由地在那里伴舞。今天,在这里,没有谦让,没有预演,一切都是真情流露,一切都是现场直播。聚会九点结束,延长到十点,十点结束,延长到十一点,当余兴未尽的人们回去时已经到十二点了,因为饭店的服务员要回家了。

积石山下的锅庄舞是一项自由的活动,有事,你忙,没有人要求你一定要参加;没事的时候欢迎你的到来,所以,在跳舞的人群中不断有新面孔加入。当然,何爷、杨爷、杨姐还有王姐都是锅庄舞的中坚力量,正是由于他们的引领,积石山下锅庄舞就像星星之火,在神山脚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大禹广场一道靓丽的风景!

大家知道,几年的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疫情刚消停些,2014年12月又是6.2级的地震,在这次灾难中,去的人已经去了,活着的人还得活着。这次回到积石山看到我的这些友友们还在大禹广场跳着,还是那样灿烂的面孔,我不得不敬佩这些可爱的人,是他们,给了大禹广场快乐的舞蹈,也给了人们重建家园的力量和信心,他们没有辜负来自全国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友好人士的厚爱,他们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告诉热爱并帮助他们的人们,在党的领导下,他们会不折不饶,自由快乐的顽强生活,灾后重建,积石为山,未来的积石山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一起跳舞的人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会跳的领舞,不会跳的跟着跳,一圈一圈的舞者就像四月积石山的花朵,你只管绽放。又像七月荷塘中的莲花,层层叠叠。虽然我只是匆匆过客,但我会永远记得,在积石山下的大禹广场,有一群热爱舞蹈的人们,他们欢乐的唱着,跳着,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快乐自己,带动他人,跳出了舞蹈原生态的美。

为他们的快乐点赞!

为他们的执着点赞!

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点赞!

2024年4月14日于积石山双语小学

作者简介

陈守品,生于1968年2月,1989年师范毕业,曾先后工作于永丰乡小学,永丰乡中学,和平街小学;撰写的教育随笔《校园丁香花》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下岗妈妈请别逼我》发表在《中国教育报》;《教育的另一种繁荣》等三十余篇教育随笔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刊物上。几十篇人物专记如《北京老师》《快乐的翻译官》《老校长》《噪音中的名师》《引领学生走向作文殿堂》等发表在省内外教育报刊。2014年,发行散文集《三川文集》,写成反映西部教师生活的长篇小说《沙枣花开》,微散文集《2014,走进花儿的故乡》《救赎》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