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要求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女孩子都被束缚了。闺阁再大,也就那么一点点地方,根本就没有任何可施展的空间。女子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相夫教子,那么她们都没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是说女子不要顾家,但是要有多余的时间和空间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公元617年5月,李渊发动起义,他和李世民焦急地等着三女儿李秀宁和夫婿柴绍,可只有柴绍一人赶来。李渊说:“你们夫妻怎么没一起来吗?”柴绍满脸通红:“岳父大人,三娘她要留在鄠县作内应。”李渊手中的茶杯都掉到地上。
三女儿李秀宁,是李渊和妻子窦氏5个孩子里唯一的女儿,他们夫妻爱若珍宝。
他们夫妻对女儿的婚事非常重视,就选择了各方面都好的柴家。婚后,三娘和柴绍的关系非常好。
李秀宁自幼不爱红装爱武装,她跟着哥哥们一起学习弓马骑射、读兵书,她的本领不在哥哥们之下。
虽然女儿本领高强,但是把她一个人留在危险的长安,李渊还是放心不下。可是现在只有女婿一人回来,他也只能让女婿下去休息,他在心中祈祷:三娘,你一定要撑住,等着父亲去救你。
还真的不是柴绍为故意让李秀宁一个人留在长安,这是李秀宁主动要求的。当时受到父亲的来信,让他们夫妻一起离开长安去他身边。
自从李渊起事,李秀宁和柴绍就被监视了,如果他们夫妻一起出动,目标太明显了,他们两个人都跑不掉。所以,她就选择让丈夫柴绍先离开,她留在长安,然后找一个借口去李家世居的鄠县潜伏待机。等到他们来到关中,再聚集到一起。
柴绍不想这样做,因为他怎么可以让妻子一个人面对危险,而且他也无法对岳父交代,可是考虑到局势,最后,他还是同意了李秀宁的做法,一人离开了。
李家在长安只有李秀宁一个人,大家也就对她放松了警惕,她以修养为名要去鄠县,也无人起疑。来到鄠县之后,李秀宁就开始散尽家财,组织队伍。她留在长安可不想坐以待毙,也不想让自己成为人质,将来影响到父亲的大业。
所以她招兵买马,组织队伍,不仅仅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有力量能抗衡外界。因为李秀宁武艺高强,指挥有方,所以众多的队伍都愿意归到她的手下,听从她的调遣。李秀宁手下的人数,居然达到了7万人。李秀宁此时就派人去给李渊送信。
李渊这边也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已经来到了永丰仓。李渊看到女儿的书信,李渊松了一口气,但是又非常欣慰,因为他女儿太厉害了。
两军此时已经相隔不远,所以李渊让柴绍先带着500骑兵去支援她,后来又让李世民带着大军去与三娘李秀宁汇合。
公元219年,李世民手下的大军有20万,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李秀宁统领的。他们两兄妹的关系本来就好,现在看到妹妹如此出色,李世民也有非常高兴。他和妹妹行军礼,妹妹也以同样的礼回应。
李秀宁虽然军马娴熟,但是李渊心疼女儿,不愿意让她带兵打仗,所以李秀宁从来没有机会一展所长。
这一次相见,李渊高兴地抱怨:“三娘,你怎么已经成亲了,还是不懂事呢?”不过,抱怨的口气却满满都是自豪。
因为李秀宁带兵打仗出色,她招募而来的军队都是她由她统领,大家为了尊敬她,把她的军队称作“娘子军”。后来李元成帝,她被封为平阳公主。
可惜“天妒红颜”,李秀宁在623年2月初积劳成疾不幸去世,李渊心中难过不已,下令以军礼安葬她。李渊给李秀宁的谥号为“昭”,后世就称三娘子为平阳昭公主。把他镇守的山西关隘称之为娘子关。
都说巾帼不让须眉,李秀宁就是最好的代表,她虽然身为女子,却不依仗父母兄弟,只靠着自己的本事,占领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