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退出天猫!打拼14年,还是没能熬过去

睿昊谈科技 2024-04-26 10:52:13

玺承(ID:xicheng-edu)

作者 | 小玺君

编辑 | 小玺君

14年的天猫大店,怎么说没就没了?

4月19日,知名美妆品牌高丝宣布正式关闭天猫旗舰店。

截图自天猫官网

根据天猫平台公开的店铺信息来看,该旗舰店运营方为高丝化妆品销售(中国)有限公司,系日妆集团高丝于中国设立的独资公司。

没错,就是那个和资生堂、花王并称为日本三大化妆品集团的高丝。

作为日本的老牌美妆品牌,高丝自1988年进入中国后一度风光无限。

深得许多贵妇欢心的黛珂,也是它们集团旗下的品牌。

但现在它们在中国市场的整体表现却似乎越来越低迷。

除了天猫旗舰店,早在2023年8月31日,高丝的官方在线商城就已关闭。

从风靡一时到频繁关店,高丝在中国究竟遭遇了什么?

业绩下滑34.7%,

高丝在中国卖不动了?

在高丝的中国市场布局中,电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

自2011年宣布进军天猫开设旗舰店后,高丝又陆续进驻乐蜂网、聚美优品、唯品会、京东、网易考拉等电商平台。

其中,天猫高丝化妆品官方旗舰店迄今已运营超14年,累计粉丝达88.5万。

闭店前,我们看到高丝天猫旗舰店主要在售的有高丝茵菲妮、高丝蕴、高丝MAKE KEEP MIST三个品牌。

SKU达30多个,涵盖护肤、彩妆等品类,产品单价在55~3150元不等。

那都卖得怎么样呢?

按销量来看,除了一款定妆喷雾,累计售出6万+件外,其余产品销量多在几百左右。

截图自天猫官网

对于一家14年的天猫大店来说,这样的销量很难称得上理想。

而高丝天猫旗舰店的关停,实际上早就有迹可循。

据高丝集团2023年全年业绩显示,集团总营收约为143.3亿元,同比增长3.9%,但营业利润下滑27.7%至7.6亿元,在亚太地区(除日本)的净销售额下跌高达34.7%。

这当中,中国内地的电商和旅游零售渠道的销售额下降尤为明显。

对此,高丝在财报中解释称,“消费出现放缓,以及核污水排海传闻带来旅游零售渠道的抵触”是其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

去年日本排放核污水后,确实有许多消费者开始自发抵制日妆,主要是担心产品被污染的风险,因而影响了不少日妆在中国的销售。

此时,高丝选择关闭不太受市场“待见”的天猫旗舰店,无异于及时止损。

但冰冻三尺岂非一日之寒。

在许多美妆同行眼中,高丝在中国市场的失利,更像是偶然中的必然。

渠道混乱、定位不清,

高丝“撤退”背后的真相

不可否认,高丝在中国也曾拥有过自己的辉煌时期。靠着“品质化”的路线,这些年,高丝在中国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线上线下渠道全面开花。

但随着渠道的拓展,高丝渠道混乱、品牌多而不精等问题也逐渐显露。

首先是高丝的多品牌战略。据了解,高丝通过“价值定位”和“运营模式”将品牌分为多个类型。

一是,按“价值定位”可分为超高端品牌、高端品牌和大众品牌三档;

二是,按“运营模式”可分为高丝品牌和独立品牌。

图源高丝中国官网

繁杂的品牌矩阵背后是更冗长的产品线,而且高丝对于同一品牌的产品定价浮动也颇大。

比如INFINITY KOSÉ高丝茵菲妮既有定价120元的护发精华,也有超过3000元的抗皱面霜。

最终,让其品牌定位愈发模糊混乱。

其次是高丝的渠道布局。

高丝的销售渠道不光广泛,而且同档位的品牌还可共用渠道。比如在线下,30多元的高丝莱菲、100元左右的兰皙欧到200元的妍皙、纯肌粹,再到超过400元的雪肌精,都可共用一个专柜。

复杂的产品线、重叠的sku、混乱的渠道,惹得不少代理商都在社交平台上吐槽,

“高丝要是能把装修、不断翻新产品线的心思,放一点用在搞合适的市场活动和买赠,也不至于撤柜了。”

这也是高丝被许多人诟病的一点。

虽然凭品质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但高丝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上还是相对保守。

社媒端口,从高丝在微博上的运营来看,无论是明星代言还是KOL投放力度上,都较同类品牌低。

以至于被很多人说是“用心做产品,用脚做营销”。

可在这样一个以营销为王的时代,即便是好品牌、好产品,如果不做营销也难免会被大家渐渐遗忘。

都说一步慢,步步慢。

尤其是在国内美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没有跟上中国市场变化的高丝地位就显得格外“尴尬”。

更别说日本核污水排放,给所有日妆品牌带来的伤害。

日妆巨头中国“遇冷”,

被国货们全面赶超?

高丝在中国美妆市场的“遇冷”不是个例。

近年来,资生堂、花王、POLA等日妆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典型例子如资生堂。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资生堂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净销售额同比下滑4%至2479.2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比日本市场销售额减少了119.7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77亿元)。

而资生堂集团旗下高端美妆品牌茵芙莎IPSA,在今年2月,还被爆在大面积缩减线下专柜。

对此,资生堂中国方面回应称:“IPSA茵芙莎品牌正在就线下业务部分作正常的布局调整,以更好地顺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另据聚美丽不完全统计,2023年也有不少于7家日系美妆品牌暂退中国市场或关停品牌。

随着各大日妆品牌频频败走中国市场的消息流出,不少消费者猜测:

是不是现在日妆品牌都不行了?是受日本核污水排放影响的吗?

多位美妆业内人士指出,核污水排放或许只是让那些跟不上时代的品牌加速淘汰,深层次原因还是日妆品牌们战略和产品的失策,以及国内美妆品牌崛起的冲击。

这一点从去年双十一大促美妆品类的排名也能窥见一二。

比如在2023年天猫美妆行业“双11”首日预售榜单TOP20中,就有10个是国产品牌。

图源天猫美妆

相比之下,国货美妆们近些年确实在产品成分研发上投入了不少,品质得到不断提升。

由此涌现出一批像薇诺娜、润百颜、橘朵这类新势力品牌。

让国内消费者们逐渐意识到,本土美妆品牌实力也可以不输国外大牌,甚至性价比还更高。

今时不同往日,在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没有永远的胜利者。

想要在千帆竞逐的时代浪潮中不“掉队”,唯有顺应需求、不断创新,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