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爱心守护,他们为听障孩子种下一片“四叶草”

华商网 2021-11-25 12:37:38

张亚婷拎起水壶,将水灌到热水瓶中,她大声招呼着后排的孩子们,“你们快到前面来看”,她示意孩子们看她的动作,并用略夸张的口型大声说:“灌——”,灌满水后,水从热水瓶口溢出,孩子们“咿咿呀呀”地喊出声来,张亚婷指指瓶口,又指着自己的嘴,大声说“满——”

这是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二年级孩子们的语文课《皮球浮上来了》,一堂课下来,让人对“言传身教”有了一份不同以往的理解:

普通学校的老师,更多的是“言传”;

聋哑学校的老师,需要运用更多的肢体动作,是名副其实的“身教”。

▲聋哑学校的语文课堂

古城西安,有一条路叫复聪路,复聪路上,有一所特殊的学校聋哑学校。

聋哑学校创建于1982年,目前是西安市唯一一所接收听障孩子的特殊教育学校,直属于西安市教育局。延续了当时西安市第一盲哑学校(现为西安市盲哑学校)命名的规律,因此在创建时取名为“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学校现已形成聋童学前康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全方位体系

今年10月22日,在西安举办的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庄严的国歌声中,数十名听障少年在手语老师的引领下,用双手齐“唱”国歌,场面令人震撼。而这群少年,就来自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

张亚婷给二年级带语文课,班里有13个孩子,这里的年级不是以孩子的年龄来划分,而是以孩子听力康复的程度及接受能力来划分,因此这个班上最小的学生才六七岁,最大的已接近12岁。

▲张亚婷安慰有点情绪的学生,年轻老师在实习

孩子们有听不到声音的,有说不了话的,还有一些孩子因为自闭不愿意说话。上课时,老师胸前会佩戴一个FM频率器,孩子们通过佩戴的助听器音靴接收老师讲课的声音,可以过滤掉环境中的杂音,使他们能更清晰地听到老师的声音,同时,每个教室的频率波段都是不同的,这能保证不同班级在同时上课时,声音不会“串班”。

张亚婷这节语文课给孩子们讲《皮球浮上来了》一课的生字。上课时,她要极力调动起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看着她的手和嘴,手要打手语,嘴要做口型,上一节课,老师的活动量不会少。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理解生字的意思,教室里的水壶成了张老师临时征用的教具,这是上课时经常会遇到的状况,因为对于聋哑孩子来说,只让他们看到字,或是听到老师的发音,并不能完全理解字的意思。老师必须想办法,让一个字、词变得具体、更具体。张老师说,这节课是识字,下节课,还会带孩子们到室外,找地方挖个坑,放个皮球,再往坑里灌水,让孩子们真正理解“皮球浮上来”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字、一个词,一遍一遍重复做动作,这份让旁人觉得不易的耐心,对于从教27年的张亚婷来说很正常,“在我们学校,每个老师都是这样过来的。”

王文娟是全国第一批专门学习特殊教育的学生,1989年,20岁的她从南京特殊教育学校聋专业毕业,来到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时,这里还只是两层平房。王文娟在这里一干就是32年,目前是1-6年级的学生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同时负责管理学校的图书阅览室。每天课后,都会有一些孩子来阅览室借书、读书,书籍给这些身处静音世界的孩子带来心灵滋养。

▲孩子们在阅览室看书

一个九年级的小男孩子很喜欢读科技方面的书,在网上查询到感兴趣的书,就跑到阅览室问:“王老师,咱们有这本书吗?”王文娟查了发现没有这本书,孩子说:“王老师,那你帮我买这本吧!”王文娟将书名认真记在本子上。

有个五年级的小女孩特别喜欢读书,课间休息时经常跑来阅览室借书看。小女孩有一个弟弟,也是听障儿童,在这里上一年级。姐弟俩是宝鸡人,妈妈也是聋哑人。

姐弟俩都在学校的学前康复中心学习过,口语能力较好。小女孩性格阳光,每次见到王文娟,都会给她说,“王老师我今天又看了一本书,可有意思了!”有一次,小女孩得到语文老师奖励的小奖品,跑来给她说,“王老师,你看段老师给我奖的这个手链好看吧?我今天要回家给我妈妈,我妈妈今天过生日,虽然我妈妈不会说话,但是她对我可好了。”

小女孩子很会关心人,经常问王老师:“王老师,你这个星期天回你妈妈家吗?你一定要回你妈妈家,我上次给你说你要回去给你妈妈洗洗衣服、捶捶腿,你去了没?”

上学期放学时,小女孩给王老师说:“我妈妈生病了,她住院了。”

这学期开学后不久,王老师给一年级上课,讲到“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时,弟弟在教室里突然大哭起来:“王老师你别说了,我想我妈妈了,我妈妈死了,我没有妈妈了!”

两个多月后,王文娟想起这一幕,忍不住又湿了眼眶。当时,老师们都特别心疼这对小姐弟,五年级的段老师说,“下一节语文课也有关于父母的内容,得想想怎么讲才好?”

后来,王文娟特意买了些笔和本子,叫小女孩到阅览室来给她“帮忙”,然后以“感谢”为名,把这些文具送给了孩子。

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孩子们来自西安及周边地市,还有部分是从外省来的。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各异,但生活大抵都是酸涩的。有些家里父母都是聋哑人,有些家里来自山区,父母甚至不识字,还有些家庭经济状况差,一家人靠低保维持生活……高年级的孩子到了高考报名的时候,家长完全不知道怎么弄,都是老师在全程指导。对于老师们来说,不光要教孩子,还要教家长怎样去做;不光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成长。

这是一件急不得的事,张亚婷说,我们就像是带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徐徐前行,静待花开。

▲一名聋哑学生创作的国画作品《散步》

32年前,王文娟刚参加工作时,孩子们绝大部分没有听力辅助设备,助听器都很少见。发声练习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放在学生的喉部,一个一个帮他们感受声带振动,反复去练。有的孩子七八岁时才第一次发声,第一次叫出“妈妈”,家长听到后激动流泪,这种场面王文娟已见过很多次。她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工作,喜欢这些学生,“孩子们其实都很聪明,和他们在一起,真的很开心。”

▲学校留存着过去的一些教材资料

现代医学在听障人群康复技术方面有了不断进步,听障儿童在国家和社会力量的资助下,配置人工耳蜗或助听器后,再进入聋哑学校的学前康复中心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都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很多孩子听力与语言交往能力已经完全可以适应到普通的学校学习,因此聋哑学生和以前相比数量在减少。但也有一部分孩子,由于一些原因,无法完全康复,或无法适应普通学校的节奏,会继续在聋哑学校接受特殊教育。

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校徽,是一片寓意着“幸运”的绿色四叶草。每个被命运按下“静音键”的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或许是不幸的;而当他来到聋哑学校,接受专业的康复与学习,遇到一群有爱心与耐心的老师,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又是非常幸运的。

近40年来,一代代的老师来到复聪路上的这所特殊的学校,用青春、爱心与耐心守护着听障孩子们的成长。社会各界的爱心和公益力量也逐渐汇聚于此,用书籍、科技和思想的力量去跨听觉的鸿沟,共同助力听障孩子的进步。

11月24日,拼多多“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计划联合华商传媒集团走进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拼多多向西安第二聋哑学校捐赠了2000余册书籍,内容涉及历史、文学、科学等,还有篮球、足球、羽毛球、跳绳等文体用品,在陕西,本站公益活动还将给商洛市洛南县巡检镇石墙村教学点捐赠3000余册书籍。

同时,儿童文学作家、少儿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编辑、《童话世界》执行主编刘芳芳也受邀来到了捐赠活动现场,并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为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阅读分享课。

▲作家刘芳芳(左)给孩子们带来精彩的阅读分享课

活动现场,聋哑学生在明亮整洁的阅览室里,用手语“演唱”了国歌。当孩子们看到阅览室里又多一批新书,都非常高兴,有的孩子们迫不及待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认真地阅读起来。

助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是拼多多持之以恒的初心。2020年拼多多在三区三州助力脱贫攻坚时,发现偏远地区的青少年阅读群体对于平价优质的正版图书存在迫切需求。今年4月,拼多多确认“知识普惠”为长期战略,并启动“多多读书月”大型活动。活动首站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始,目前已在湖北、新疆巴州、塔城,青海德令哈、甘肃永登、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向中小学生发起了“为你读书”公益捐赠,累计捐赠图书超过10万册。

这一公益活动正在继续持续进行,“为你读书”走进乡村学校、特殊人群、弱势群体等,为他们读书,为他们捐书,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

近40年来的“爱心接力”,仁爱之心、关爱之情的滋养和沉淀,正在呵护着听障孩子的健康成长,进一步感受到全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为你读书”公益活动,也在告诉听障孩子们:读书不仅是一种精神食粮,更是以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要“多多读书”,因为读书“总有答案”。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