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孤独的,孤独有时候使人落寞,但有时候,也让人保持清醒。
黑塞的小说《荒原狼》,可以说,将孤独写到了极致。
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手稿,在作品中,哈里·哈勒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常常将自己隔离于世俗之外。
他生性喜静,孑然一身,他陌生,羞怯,妥妥一个脱离了世俗的“局外人”。
在他身上,兼具“人性”和“狼性”,这让他的性格显得有些分裂,一面是温暖的,一面又表现出漠然。
他自称为“荒原狼”,四处漂泊,像一匹孤狼一样惨淡地活着,偶尔瞥一眼周围井然有序的生活,内心感到一丝羡慕,一点温热,但也只是远远望着,好像那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并不属于自己的世界。
他沉重,忧郁,形单影只,他安静,内敛,特立独行。他的孤独无人能及。
而他,将这份孤寂,视为自己的命运。
重读《荒原狼》时,我读到了一种人本性里的真实。
当一个人独处时,他一定是最真实的,而一旦现身人群中,就多了表演的成分。
荒原狼不擅长表演,也不屑于表演,他活成了不被世俗接纳的样子,却也活成了自己最真实的样子。
现实当中,有些人为了合群而合群,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有些人为了争名逐利,在名利场中打转,逐渐迷失自己……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正常”,勉强融入不适合自己的圈子,就会活得拧巴。
为了满足更多的欲望,而变得贪婪可怕,就弄丢了灵魂中最纯粹宝贵的东西。
诚然,每一种人生,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有人与人本性的不同,以及选择和追求之别。
之所以想分享这本书,并非要我们像荒原狼那样孤独落寞地活着(人都是有爱的需求的,爱使人温暖,爱,往往也离不开人际关系。)
而是想说,当我们在世俗中摸爬滚打感到疲惫,在盲目从众时感到违心,不妨学会“富养”自己的灵魂,学会为生活“留白”,善独处,善护念,与自己相处时,能够更从容自洽些。
这一生,最重要不是活成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是活成自己真正想成为的样子。
01《荒原狼》这部作品的诞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堕落时代。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随着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旧的社会制度正在走向没落,而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悄悄萌芽。
作品中的主人公哈勒,就是处于两种时代交替时期的产儿,但他身上那种分裂矛盾近乎精神病态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他自己,也是那个时代一些人的通病。
在大环境的压抑和限制下,他们自身的安全感缺失,对人生充满怀疑,对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过度思考,陷入一种幻想和现实的极限拉扯状态。那是个人的悲哀,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哀。
而当我们把镜头完全聚焦荒原狼哈勒,去关注这个具体的小人物的内心世界,会发现,他的小世界,其实和我们现代人生活中很多侧面不谋而合。
他所痛苦的、迷惘的,我们内心也有;
他所憎恶的、排斥的,我们身上也不难找到;
他所渴望融入的那个世界,我们也渴望融入,并且渴望更多。
生存于世,在忙碌与庸常之外,人有时候想要的,其实也很简单。哪怕仅仅得到一点可怜的温暖,就足以令人心生慰藉,内心可以多些明亮和希望。
关于荒原狼哈勒秉性的成因,作者注入了一些心理学的推论,他说,荒原狼悲观情绪的根源,不是对世界的鄙视,而是对他自己的鄙视。
而这份自我凝视和鄙视,与他从小所受的教育及生长环境脱不了干系。
在作者看来,荒原狼曾被以爱之名,严苛地教育和规训过,他的父母和师长如此虔诚,恪尽职守,以碾压孩子意志作为教育的根本,及满足他们内在的某种需求和目的。
但在哈勒这里,他们的教育显然失败了,他们对哈勒个性的泯灭和意志的碾压,并未取得成效。
因为他的意志过于强大,为人又十分孤傲、勇敢,他注定不会十分乖顺,成为世俗意义上教育的产物。
但终究,他的个性虽未被摧毁,却不可避免地还是受到了影响。
他内心保存着一份纯真,又不屑于被世俗改造,也不愿意去伤害周围的人。
于是,终其一生,他都不得不用几乎全部的思想去对抗自己。
他爱这个世界,总想公正地对待周围的人,但他有多热爱外界,就有多憎恶自己。
矛盾的地方就在于,不爱自己,也便不能好好去爱别人,爱这个世界。
这种矛盾与分裂,长期潜伏在荒原狼的思想中,塑造了他近乎极端的孤独与绝望。
如果我们试着去理解荒原狼内在的这份孤独,就会理解更多。
他本无意与世隔膜,但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完全抛开被外力所塑造。
而一个人要好好活下去,就得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在适合自己的土壤里开花。
黑塞说:
“这个世界将你吐出来,是因为你与众不同。”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独特性,那份独特之处是很可贵的,你不必一定要趋从某种大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就好。
荒原狼给自己营造起来一种安定,一份独属于自己的空间和秩序感,在烟雾缭绕,堆满书籍的房子里,他以自由意志创作,遍地是他的手稿,凌乱也无所谓,他自己待得舒服就好。
现实世界原本将他吞进去,可他拒绝被吞没,他依靠幻想和自由意志,为自己重新打造了一片精神天地。
他注定要忍受很多精神上的痛苦,但也注定与众不同。
02《荒原狼》所处的那个时代,精神追求不被推崇,个体的灵魂因遭受苦难与困境而变得扭曲。
但荒原狼哈勒,其实一直都在试图修正自己,他渴望一种安定有序的生活,也渴望从精神上超脱乏味。
在那个精神贫瘠的时代,他身边没有什么朋友,也极度匮乏家庭的温暖。
书籍和手稿,曾一度成为他灵魂的寄托,成为他最忠实的朋友。
有时候,他可以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沉浸在书本和自己的思考中,一整天闭门不出。
他的生活简单得很,对生活的所需更加简单,有时候,地上扔了一个香蕉皮,那就代表他已经用过午餐了。
有时候早上喝杯咖啡,也算是吃了饭。就是这样。
但偶尔,他也会外出去高级餐厅就餐。
不过,随便果腹与去高档餐厅吃饭,在他眼里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他的生活不存在特定的规律,也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
唯一能束缚他的,也许就是那过于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
然而在那个格格不入的环境下,他过分沉浸的精神世界,反而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自我保护。
我怀疑,荒原狼很有可能是一个infp,请原谅我给他贴上了一个标签。
因为他的个性特征,确实和infp十分贴近,安静,思想开放且富有想象力,理想主义,高敏感,善解人意,乐于在白日梦中迷失自我,渴望深入、深情的关系,但又时常感到孤独或隐形,在一个似乎不欣赏他们独特特质的世界中独自漂泊。
infp看起来总像在世界的边缘打转,对这个世界保持友善,但也要遵循一种内在的界限,那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灵魂的选择。
如果没有同频的人共行、共情,他们宁愿将自己封闭起来,在那个自我幻想的和平世界中得到救赎。
荒原狼说:
大多数人在不会游泳时不想游泳。
多么机趣,不是吗?他们当然不想游泳!他们为陆地而生,而非为水。
他们当然也不愿思考,他们为活着而生,不为思考!是的,谁若思考,视思考为头等重要的事,他虽然可以持续深远地思考下去,但他却误把陆地当成水,终有一天会被淹死。”
他深知他注定孤独,深信他注定要在水中游泳,也注定漂泊无根,但对于整洁有序的落地的世俗生活,他没有任何轻蔑,也而不带有偏见。
他不会去贬损与自己不同的人和事,非但如此,还对那个世界心存向往,近乎一种迷恋和热爱。
喜欢归喜欢,但他身上时常保持着一种疏离感,游离在那个“正常”世界以外,即便喜欢,也不会多走一步,去轻易打破那种界限感。
这样一个本性善良但活得小心翼翼的人,明明渴望爱与温暖却偏要避开的人,让我在读《荒原狼》时,好几次对他心生怜悯。
物欲所需固然十分必要,若缺失了精神的信仰与追求,人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身心频频摇摆,难以安定。
所以在物质追求之外,人需要有一些高于现实的追求,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丰富,更有力量。
但内心的追求和现实的碰撞,往往也需要一种平衡,任精神世界荒芜着,灵魂难免空洞贫瘠,过度执着于精神和思考,与现实世界失去联结 ,人也会陷入另一种极端。
从这种意义上讲,没有人可以是一座孤岛,谁也不能完全脱离掉现实世界而生存,不过我们可以试着去寻找一种自我与现实的平衡,可以更自洽地活着。
我们一生都在找寻这样一种平衡,为之孜孜不倦地努力着,挣扎着。而这条路,也注定不会是平坦的。
03在荒原狼苍凉的生命旅途中,他也渴望品味爱情的滋味,渴望被一个人深接纳、懂得和理解。
和普通人一样,拥有爱情的人,免不了患得患失。
荒原狼那张孤独愁苦的脸,有时候破天荒地,会显得优雅亲切,天真动人,有时候,他又看上去失意无助得近乎绝望。
有时候他看上去分外活泼,好似重返青春,轻快,愉悦,有时候又陷入深深的抑郁,茶饭不思。
有时候他与情人争吵,扰得邻里不安。某天,你又会看到,他与那个女子相互挽着胳膊,踱步上楼梯,或者手牵手漫步在大街上。
那个不懂浪漫、没有被世俗所驯养过的人,在笨拙地尝试去爱,尝试打开自己。
然而生活中从来没有一条十分明确的道路,会清晰地指引方向。
只是继续探索,不停地探索,探索爱情,探索友谊,探索生命的温度,探索存在的意义。
荒原狼的爱情,最终以一种不可避免的下沉态势,随着现实的荒诞所破灭了。
我甚至一度以为,他在手稿中所记录的众多场景,保不准是他所幻想出来的。
因为他太孤独了,而他灵魂的世界又如此丰富,虚构一个精神上的完美世界,于他而言也并非难事。
黑塞说:
我一度很绝望,很长时间我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我想,生活肯定总是对的,如果生活嘲弄了我的美梦,那么,我想,我的梦大概太蠢,我的梦大概没有道理。
可是这无济于事。我眼明耳聪,也有点好奇,于是我仔细观察这所谓的生活,观察我的熟人和邻居,观察了五十多人及他们的命运。
我看到,哈里,我的梦想是对的,百分之百正确,你的梦想也对。而生活是错的,现实是错的。
对当前这个简单、舒适、很易满足的世界说来,你的要求太高了,你的欲望太多了,这个世界把你吐了出来,因为你与众不同。
在当今世界上,谁要活着并且一辈子十分快活,他就不能做像你我这样的人,谁不要胡乱演奏而要听真正的音乐,不要低级娱乐而要真正的欢乐,不要钱而要灵魂,不要忙碌钻营而要真正的工作,不要逢场作戏而要真正的激情,那么,这个漂亮的世界可不是这种人的家乡。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但任何一种选择都有代价。
选择了一条大众都走的路,会很热闹,但也很拥挤。
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或许是孤独的,却很辽阔。
一生总要透彻地痛痛快快地为自己而活一次,把心打开,倾听灵魂的声音,而不是趋同外界的脚步。
04《荒原狼》中,后半部分荒原狼哈勒的笔记,可以说既是他对自己生活的记录,也是对那个时代的记录,甚至于那就是黑塞本人的一部自传。
他以第三视角审视了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灵魂,一次次发出叩问:
我们应该如何活着,如何直面自我,直面这个世界?
一个人要坐下来写作,他就势必要和另一个喧闹的世界离得远一些,而他埋头去写的同时,也必然会站起来生活。
一个作家该有怎样的生活?他可以冷眼旁观这个世界,冷静、清醒地,以第三视角去讲述这个世界的另一面,或者去幻想这个世界的不同。
当然了,他也完全可以融入这世间的烟火中,用生命本身去创作。
荒原狼属于前者。
不是孤独选择了他,而是他选择了孤独。
一个人所选择的,所信仰的那种生活,终究构成自己的命运。
但你能说,孤独就不好吗?
恰恰相反,真正的孤独大部分时候,是美好的,宁静的,丰富的,这大抵因为,如果一个人的灵魂是丰富的,内在是充盈的,那么任凭思维创造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似乎都可以容纳得了自身。
黑塞说:
“孤独就是无求于人,我渴望得到孤独,天长日久,我总算获得了它。孤独是冰冷的,噢,是啊,它又是那样的恬静,那样的广阔无垠,像那又冷又静、群星回旋的宇宙空间一样。”
在我看来,那些看起来孤独的人,大都十分懂得与自我相处,他们有自己稳定的内核,有自己坚定的瞄。
如果终究无法融入世俗,那么远远地观望着,保持内在的清醒与独立,也不见得是件坏事。
这个世界上,大凡认认真真忍受过孤独的人,最终也习得了享受孤独,与命运中的波折为伍,而不会轻易丢掉自我。
05黑塞的《荒原狼》告诉我们:
“不能自爱就不能爱人,憎恨自己必也憎恨他人,最后也会像可恶的自私一样,使人变得极度孤独和悲观绝望。”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需要爱,需要温暖,需要善意和理解,若是没有,人生就成了一片荒漠,置身其中,感受到的,是孤独,凄凉,冰冷。
纵然这世间有很多荒诞,它也蕴藏着无限美好。
很喜欢黑塞在《荒原狼》中所写的这段文字:
“不管这是高度的智慧还是最简单的天真幼稚,谁能尽情享受瞬间的快乐,谁总是生活在现在,不瞻前顾后,谁懂得这样亲切谨慎地评价路边的每一朵小花,评价每个小小的、嬉戏的瞬间价值,那么生活就不能损害他一丝一毫。”
只要一个人内心是有爱的,爱就不会成为稀有之物。
你若爱,世间万物皆可爱,从路边的一朵小花、一株小草里,也能收获平静喜悦。
极大的欢喜背后,也暗藏极大的悲伤。而每个人生命中,大部分日子其实都是平淡的。
最朴素的生活里,有最动人的意趣。
一直都以为,组成并丰富了我们生命之意义的,往往并非宏大叙事,而是那些细碎平凡的小事,是那些藏在琐碎当中的小确幸、小感动与与小温暖。
生命的维度是很广阔的,人生的分岔路很多,而内心的选择,必将忠于灵魂,忠于自己,才是无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