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雷英雄”杜富国,至少享受3个军官不能享受的待遇

孔甲丙今说史 2024-10-23 21:26:39

在云南段漫长的中越边境线上,有高山耸立,山路蜿蜒曲折,老百姓在山地里种了很多橡胶、香蕉和茶叶等经济作物。

虽然这里到处是青山绿水,地面各种树藤缠绕,但到处充满了危险,很多地方树立着画有骷髅头的标识,上面写有“雷区!禁止入内。”的警示标语。

附近有一个小村庄,几乎每个村民都曾在上山种地时误入雷区,87人中炸得只剩下78条腿。

30多年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越边境云南段的地下,共埋藏了100多万枚地雷,分布在289平方公里内,密集程度让当地的群众防不胜防。

多年来,共计有6000多名群众被炸伤,给群众们带来了伤害,90年代时,我国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扫雷行动,排除了大量的地雷。

2015年11月,我国又进行了第三次扫雷行动,云南扫雷大队的任务就是排除这一带的残留弹药,消除安全隐患。

扫雷工作十分危险,如同虎口拔牙,后来几年的时间里,扫雷官兵流血流汗,才换回了那一片安全的土地。

2015年之前,杜富国一直在另一支部队服役,当得知部队要进行扫雷工作时,便申请到扫雷大队去,他在申请书中写道:“当兵的人就是要到前线去,扫雷大队就是前线!”

杜富国的家乡在湄潭县兴隆镇太坪村,当年红军长征时,红19军团在这里经过,留下了很多红色故事,杜富国从小生活在湄江河畔,听着革命先辈的故事长大,红色基因像一颗种子根植在他的心里。

有人劝他:“扫雷工作太危险了,你还年轻,要慎重考虑啊!”

杜富国坚定地回答:“危险谁都怕,但为了老百姓做些实事,我觉得很光荣!”

杜富国觉得,在冥冥之中,扫雷就是他的使命,他还把自己的网络名称改成了“雷神”。

杜富国是一个实诚又聪明的人,非常能吃苦,刚初中毕业时,他曾跟人学修铲车,有一次下午5点多时,杜富国看到一台坏的铲车停在门口,便用心钻研起来,忙着拆洗零件,不知不觉忙到了凌晨两三点。

到了清晨,铲车发出了响亮的轰鸣声,大家这才发现,杜富国一个晚上都没睡觉。

经过一系列的考核,杜富国很快进入了扫雷大队,学习扫雷时,杜富国把刻苦钻研的精神都用上了,他深知扫雷相当于过鬼门关,一点都不能掉以轻心,学不好就保不了命。

首先要学习复杂的理论知识,杜富国把那些知识点都记在小卡片上,一有空就开始背诵,晚上熄灯后,还在跟战友讨论排雷问题。

扫雷工作要求胆大心细,为了练习探雷针手感,杜富国每天都要练习上万针,熟练了就到分队前的草皮上练习。

在训练期间,要不断增加难度,将石块、弹片、铁钉等物件混合起来埋藏,用不同的方式覆盖。

两个多月后,杜富国熟练掌握了10多种排雷方式

,使用探雷器探测,便知道地雷的种类和埋藏的精确位置。

在天保口岸、马嘿、老山等作业区,埋藏的地雷种类多而复杂,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骷髅地带,其中脸盆大的反坦克地雷有巨大的杀伤力,能瞬间把一辆坦克炸成碎片,杜富国总是冲在最前面,大家都叫他“雷大胆”。

有一次,战士们在八里河东山的某个雷场,探测到了罕见而危险的抛洒雷。

杜富国自告奋勇地对班长刘贵涛说:“班长,让我来吧!”

不知不觉,冲在前面成了杜富国的习惯,不管是上下级还是同组作业,都争着往前冲。

后来杜富国负伤时,班长刘贵涛回忆起这些细节,忍不住抹眼泪:“他其实不想让别人冒险,这成了他的习惯。”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杜富国共搬运了扫雷爆破筒15余吨,排除爆炸物2400余枚,处理了20多处险情,由于表现出色,他成了大队组建的第一批党员。

2018年10月11日下午,杜富国已是排雷组组长,他和战友们在云南文山州麻树坡县猛硐乡,位于老山西侧的雷区作业,他们穿着20多斤的防爆服,连续工作了大半天,衣服上沾上了厚厚的泥土。

到了一处扫雷点时,杜富国的探雷器上发出了“滴滴滴……”的声音,他连忙俯下身,在附近危险区域插上了一面小红旗。

虽然操作过很多次,杜富国不敢掉以轻心,他小心翼翼地拿出探雷针,把探雷针扎进土里,进一步确认信号来源。

他发现地下有一枚手榴弹,便马上向分队长报告。

不过杜富国很快又发现,这枚手榴弹有异常情况,他接到了“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说明这极有可能是一枚诡计雷,但光靠外表难以确认。

诡计雷是由手榴弹改装成的地雷,威力非常大,而且极不稳定,只要不小心碰到引线,就会瞬间爆炸。

他果断用命令的口气对旁边的战友艾岩说:“你退后,让我来!”

艾岩是一名新兵,他也没想到第一次出手扫雷,就碰到了这样的地雷,连忙放开手后撤。

当战友离开一段安全距离后,杜富国再次俯下身,他按照作业规程,小心地扒开泥土……

这时突然传来猛烈的爆炸声“轰!”,巨大的冲击波扑面而来,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杜富国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碎弹片,保护了战友们的安全,但自己却倒在了血泊中。

这是一枚67式加重手榴弹,在爆炸的瞬间,杜富国身上的防护服被炸成了棉花状。

杜富国负伤时年仅27岁,是他从军的第6个年头,送到医院抢救时,三天三夜中经历了5次大手术,才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随后在医院里整整昏迷了一个多星期。

醒来后他连忙追问:“战友们的情况怎么样了?”

杜富国看到亲人在一旁照顾他,要求他们多打点饭菜,尽快养好伤,他还要回到部队继续参加扫雷工作。

家人和护士们心里一阵酸楚,杜富国已经在那场爆炸中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脸上和身上缠满了绷带,他自己还不知道,大家都不忍心告诉他。

过了几天,他还是知道了自己的情况,伤心地几天不吃不喝,战友们看了很心酸,艾岩看到组长的样子十分自责,难受地嚎啕大哭。

杜富国反而安慰艾岩:“我受了伤,换回一条命,这样做不亏!”

家人们怕他受不了打击,杜富国却平静地说:“你们不要担心,我是一个军人,会坚强乐观地活下去,虽然没有了双手,但我还有双腿,会继续为梦想奔跑!”

杜富国未完成的心愿由他们战友来帮他完成,一个多月后,中越边境云南段扫雷场移交仪式举行,杜富国的战友们手拉手唱着军歌趟过雷场,这意味着这一片土地安全了!

2018年12月,杜富国被转诊到重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做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爆炸造成的伤口,让杜富国身上有着大面积的疤痕,这些疤痕很容易增生,让人苦不堪言,需要进行多次植皮手术。

每次手术对杜富国来说都是一场折磨,要进行全麻,但杜富国还是坚持了下来。

杜富国刚受伤时,妻子王静辞去了工作,寸步不陪伴在他的身旁,喂他吃饭,帮他穿衣服,陪他聊天,妻子成了他的双手和眼睛。

伤势好了一些后,杜富国决定安装假肢,不过由于他的双眼看不见,假肢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他还有两个愿望,能再回到军营,还想去上大学。

杜富国安装了智能假肢和人造眼球后,更有信心了,通过长期的康复训练,他能和正常人一样健身跑步,可以使用简单的器械吃饭,被子依然能叠成豆腐块,基本生活都可以自理。

2020年,杜富国成为贵州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因为眼睛看不见,学习对他来说十分困难,但他十分乐观地坚持到了毕业。

2022年7月,杜富国结束了3年多的康复治疗,拿到了贵州大学的文凭,他将回到朝思暮想的军营里。

建军节前夕,排雷英雄杜富国获得了“八一勋章”,在此之前杜富国已荣获一等功,在和平年代,要拿到一等功已极为不易,而“八一勋章”是中国军人的最高殊荣,至少享受和普通军官不一样的三项待遇。

一、英勇事迹载入我军史册。“八一勋章”颁发给对全军有巨大影响力,且有卓越贡献的人,号召全军向英雄学习。

二、参加国家重要庆典。“八一勋章”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颁奖,让杜富国终身难忘,以后还将被邀参加国家各项重大庆典。

三、家属和子女享受优待。杜富国已是四级军士长,基本薪资在7000元左右,根据《军人抚恤条例规定》,每年能拿到8万元的补贴,还有各项福利,当地政府也有拥军政策,杜富国父母的生活和养老有保障,妻子也不会为工作而担忧。

2023年1月27日,杜富国全家又迎来一件大喜事,他的儿子出生了,取名“恩灿”,杜富国希望儿子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并拥有灿烂的人生。

如今,杜富国过得忙碌又充实,他用自己平凡的伟大谱写了一首英雄赞歌,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他一瞬间的生死抉择,还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他的勇气如不息的火焰,激励着更多的人。

《当代贵州》:“排雷英雄”杜富国 2019年第2期

《百姓生活》:生死扫雷场上的英雄战士杜富国 2019年第2期

0 阅读:6